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5-09-10 07:22雷荣典
考试周刊 2015年83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家长学校

雷荣典

青年教师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教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的发展优劣关乎未来教育的成败,关乎未来教育能否长久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里,中小学青年教师面临许多严峻挑战,这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也给他们的工作造成很大压力。2014年“教师”节,泉州晚报曾发放上百份问卷,对德化、永春、泉州市区等地的中小学100名青年教师做过调查,结果表明,老师普遍认为工作压力过大。其中91.3%的教师表示“当老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51.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会考虑调换工作”。工作压力过大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职业行为及教师队伍的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并对学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必须采取措施对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进行干预。因此,分析中小学青年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缓解和克服的对策,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一、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分析

(一)工作负担重。

1.工作量偏大。

对于一些中小学青年教师来说,除了每周15~20节的上课任务外,还要认真备课,给学生批改大量作业,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基本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甚至更长。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外,教师还必须承担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工作、上操和家访等。一些地方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往往出现师资紧张、教学设备陈旧短缺和班生率过高的现象,一个任课老师需要教多个班级,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2.新课程改革要求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由单一的“教书匠”转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相结合。以往的教学常规被打破,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全新要求,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超越。许多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之相差甚远,颇有“跟不上形势之感”。

3.升学压力大。

在不少家长眼里,学生成绩的好坏,能否升入重点中学甚至于今后能否考上重点大学,完全取决于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努力。家长对教师的期望过高,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交给老师。但在现实中,每位学生不可能都循规蹈矩地按照老师的话做,学生成绩也肯定有好有坏,家长的期望和现实的差距,给许多中小学教师带来很大压力。

4.学校教育管理方式过分量化。

在一些中小学,教师管理过于强调制度化管理,事事处处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和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外辅导、教案详略、听课笔记等都要“循规蹈矩”。教师管理过分量化,对教师的要求过多,检查过多,评比过多,占用了许多教师的休息时间,扼杀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窒息了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的动力。各种量化的条目越来越多,教师能没有压力吗?

(二)精神压力大。

1.社会对教师期望值过大。

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看,教师必须充当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纪律的维护者、行为的模范者和家长的代理人等诸多角色。社会以“完人”的标准要求教师,既要有博学多才的智慧,又要有创新求异的理念,更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品质。但在现实中,教育工作复杂而艰辛,教育工作成效的滞后性与评价机制的急功近利产生的矛盾,以及物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各种复杂多变的思想浪潮,再加上教师工作付出和工资报酬不成正比,学生成绩与教师努力不成正比,凡此种种,都冲击着教师的内心世界。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2.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尴尬。

尽管几年来在学校教育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分数和升学率仍然是衡量教师业绩的基本标准。现在的学校竞争,说到底仍是升学率的竞争,升学率是学校成功与否的标志。学校给教师压任务,教师为了工作又不得不把这种压力转嫁给学生,导致教师“为分数而教”,对学生采取“管、卡、压”,不惜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考试成绩。这种视分数为最高成就的教育行为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这一过程常常使教师产生厌倦感和压力感。

3.教师之间不正常的竞争。

由于学生成绩仍是评价教师的最主要参照,因此教学在相当程度上变成教师追名逐利的手段。教师在乎学生成绩,是因为这与教师的职称和荣誉直接相关,而职称又和工资直接挂钩。因此,教师之间,特别是同年段、同学科之间的教师,明里不比,暗里较劲,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和团结。职称顺利评上、聘上的教师就会感到被肯定,没有评上、聘上的教师就会感到自尊心受到打击,产生各种沮丧和失望的情绪,心理压力倍增。同事之间不正当的竞争会给教师职业生活带来较大的心理挫折,成为教师产生精神压力的又一导火索。

4.部分青年教师的心理素质差。

在现在的青年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的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在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之后,难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面对工作困难,很难驾驭教学的整个过程,长久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问题的堆积就会使这些教师长期处于烦恼、焦虑、自卑等心理困扰之中,以致产生厌教、弃教心理,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个人的良性发展。

二、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调适对策

面对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种种原因,应从教师个人、学校和社会等多角度进行调适,采取措施,努力缓解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压力问题。

(一)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给自己“减压”。

教师是工作压力的承受者,有效缓解教师压力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我调节。因此,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调适工作压力,学会为自己舒缓压力。

1.增强承受力,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要增强承受力,一要靠体力,二要靠心理承受力。为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与生活,做到劳逸结合,忙中偷闲,自我放松。同时在繁重的工作任务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小学青年教师要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学会自我减压。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同时,要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写作旅游、与人交谈等方法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专业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及专业素养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提高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

3.正确认识自我,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

正确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担负的角色,这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扬长避短,从而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减轻工作压力。

再者,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也是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途径。当今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才会有进步。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别人,才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才能实现成功。青年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做到相互坦诚、相互尊重与理解,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加强同事之间的互助协作,减轻来自同事间的压力。

(二)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以科学的管理为教师“减压”。

和谐的校园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有助于减轻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使教师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首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着力营造和谐的校内人际交往氛围。一是努力改善上下级关系,二是要及时处理教师间的各种破坏性冲突。教师职业本身就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尽可能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善于抓住青年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工作中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力。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的检查尽可能少一些,这些检查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构成了不必要的压力,教师往往疲于应付。

其次,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应该多给予人文关怀,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校管理更富有人情味。教育管理者应尽可能给教师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设法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业务进修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竞赛,组织校内各种评优活动,让他们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和自信。帮助青年教师提炼教学特色,让每位青年教师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可以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把繁重的任务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做。

(三)寻求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为教师“减压”。

社会各界和家长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切合实际,为教师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在教育学生出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联系,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使家长了解事情真相,消除误解,缓解教师与家长的紧张关系,从而得到家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家长会除了要进行正常的交流之外,还应留出一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引导。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其中不乏懂教育的内行,但人数寥寥,大多数家长对教育孩子还是一知半解,尤其缺乏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因此,学校可以推荐一两名家长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同时可以聘请对家庭教育有研究的专家做报告,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家庭教育得当、有效,必然会减轻年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总之,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的压力则会影响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只有教师的工作压力适度,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和最大限度的提高,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新一代人才。所以,对如何缓解教师的压力,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的压力,应成为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此教师、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解决这一难题。

参考文献:

[1]王以仁,陈芳玲,林木乔.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8).

[2]王有智.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10(9).

[3]周隽.教师职业压力探析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14(1).

[4]陈询.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压力的缓解[J].教育评论,2013(6).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家长学校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