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2015-09-10 07:22滕叶
考试周刊 2015年83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高职院校

滕叶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实践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参与已成为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有效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依据和总体原则、具体实施与操作、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其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形势与政策》 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尤其是中国周边安全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也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

一、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依据和总体原则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提出“要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具体表述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3]。

在总体原则上,主要把握好三点:一是确保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二是采取适当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三是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与操作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培养目标,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教学改革,初步建立“3+3”的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分为“时政新闻播报”、“热点话题讨论”和“专题演讲点评”等三个环节,其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体性。第二部分为课外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包括“开展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创办一份时政小报”和“举行一次主题摄影活动”等三个环节,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一)课堂实践教学

1.时政新闻播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准备最新的时政新闻材料并制作成PPT,并指定一名或两名学生代表作为主持人,在课堂上进行时政新闻播报。也可以允许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小组在课堂上将该小组课前制作的时政新闻播报视频进行播放。时政新闻播报内容包括国内外的最新时事新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也可讲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当代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或者与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

该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提前自主学习进行发现和探究,然后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成果呈现。

2.热点话题讨论

授课教师课前精心挑选当前发生的热点话题,课上通过新闻报刊内容或视频等提出相应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开展课堂大讨论。在这个阶段,各小组可以提出不同见解。授课教师可适当进行穿插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启发,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引导。教师通过提出的问题,在学生中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专题演讲点评

各小组经过组内交流讨论得出集体意见后,选出代表进行专题演讲。等所有小组完成以后,授课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和演讲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

该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口头表述,能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巩固学习成果和体会。

(二)课外实践教学

1.开展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由各学生小组选定其中一个主题,在校内外开展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撰写一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该环节能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接触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和调查中自我感悟和体会,对将来踏入社会给予一定启发和指导。

2.创办一份时政小报

针对时政新闻及社会热点,各学生小组自行命题、设计、编排、摘抄、撰文等,创办一份时政小报。学生可以在小报上刊登最新时事政策、热点话题、专家评论等,也可以将学生自己社会实践调查的心得体会、对时事的微观点等上报。

该环节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实践形式,也是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分工合作,身心两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均得到有效教育。

3.举行一次主题摄影活动

结合该课程某个专题内容,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学校大学生社团—摄影社合作,积极鼓励和发动学生参与摄影活动,一起寻找美、发现美、捕捉美,使学生能全面了解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真切感受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巨大变化,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设美丽江苏、美丽中国而努力学习。

该环节通过学校的大学生社团,对课堂教育进行合理的延伸,有效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

三、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

作为主体性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式必须注意“两个坚持”:一是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考核策略;二是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评价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成果,这从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二是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情况,包括新闻播报、讨论、演讲等;三是课程论文,即指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在学期末完成相应的课程论文,主要就某个形势和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使学生成了课程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改进了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在个人学习和团队合作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养成平时关心时政的自主学习意识,再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实际,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整体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Z].2004.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Z].2005.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高职院校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大学生党建会与形势政策学习的调研报告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