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艺术探讨

2015-09-10 00:12杨小燕
考试周刊 2015年87期
关键词:导入艺术课堂导入小学数学

杨小燕

摘 要: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本文结合作者在数学教学中的反思,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 导入艺术

高质量的课堂导入很容易把小学生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回到课堂上,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以集中。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导入呢?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

1.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一位老师制作了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变化的。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此现象。”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了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巧设悬念,导入新知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如在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乘法时,教师可先将加法算式“2+2+2+2+2=”出示给学生,并问:“你们能迅速地算出得数吗”?由于加数小,学生能迅速算出。紧接着,教师再出示一个加法算式“6+6+6+6+6+6+6=”,这样学生就要算几秒钟,老师告诉学生不用加法计算也能一下计算出答案。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也急于想知道计算方法。甚至有的学生给老师出了好多这类似的算式,我快速准确地算出,学生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加法计算,能准确地很快算出这样的算式吗?”学生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学生急着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算的,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最大的愿望,自然地进入了乘法新课的教学。

3.巧用故事,导入新知

很多数学故事中蕴含着数学思想方法,对培养数学意识、数学观念很有好处。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西瓜的故事:从前有一座猴山,山上有很多猴子,这些猴子最爱吃西瓜。有一天猴王买了3个同样大小的西瓜分给小猴吃,它把第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块,分给猴甲1块,猴乙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毫不犹豫地把第二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吃,抱着说:“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个西瓜平均分成12块,给猴丙3块。故事讲到这里,我说:“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说:“猴甲分得多。”有的说:“猴丙分得多。”还有的说:“一样的。”接着我直观演示分瓜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分得一样多。此时便顺势引导进入新课。

4.利用多媒体,强化新知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多媒体这一新颖而又有趣的教学媒体充满了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课前我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上课时播放——动物骑车大比赛:森林里要举行骑车比赛,这下可忙坏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它们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做车,车轮的形状千奇百怪,有圆形的,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有椭圆形的。“下面请同学们来预测一下,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骑圆形车轮的小动物。”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顺利进入了新课学习。

5.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中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导入法。其优势在于实现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同时帮助学生加强了知识点间的联系,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给出两道相关联的一步应用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将这两道相关的应用题组合成一道应用题,这样学生既巩固了一步应用题的解法,又由已知过渡到新知,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学内容,精心设计和运用有趣的导入,为教学奏出一首迷人优美的序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新知。

参考文献:

[1]许小红.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相关问题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2:57.

[2]王任婧.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微[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250-251.

[3]赖慧民.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原则及策略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13,01:50.

[4]豆海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25:111.

猜你喜欢
导入艺术课堂导入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