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2015-09-10 07:22裴欣
考试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语文教学德育

裴欣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作者根据所编教材课文的思想内容,积极贯彻德育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思想教育,寓情感于教学之中,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写照,是认识事物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文品如人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美德的引导意义重大。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策略

正其身,端其行,必先净其心。一个人要有好的素养,必先有好的思想,“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宝贵经验,语文教学活动中既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加强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注重学生美德的培养。因此,《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德育

21世纪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更大胜利的世纪,培养学生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一项重要工程。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广大青少年发扬传统美德及牢固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承载了大量思想性、教育性极强的重要内容,这对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如:在教学雨巷诗人——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时,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支离破碎的土地,寄托着对苦难中的祖国深深的忧愤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有感情地诵读,深入介绍诗的写作背景,剖析诗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要努力学习,不断奋斗,为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而不懈努力。再如: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在引导学生有良好学习品性的同时,在“尊师”方面同样可给学生以教益:余立侍左右,援疑置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礼数之恭敬是今天的学生所不能比拟的,我们虽不要求学生完全模仿古人,但平常对老师起码的尊重是应该的,遇见老师,主动问好,不在老师背后乱评价,出教室请老师先行,等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通过语言载体诉诸感情,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他们的感情共鸣,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所编教材课文的思想内容,积极贯彻德育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思想教育,寓情感于教学之中,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在作文指导中彰显美德

“先学做人,后学做文,文如其人”,我认为美的文章不仅在语言与结构,而且在于它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因此,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重视作文方法的指导而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事实证明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写照,是认识事物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文品如人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美德的引导意义重大。通常写文章先要确定一个中心,也叫立意,就是指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弄清写什么,表现什么:是赞扬一种精神,歌颂一种美德,还是说明一个道理,吸取一个教训,给人一种启迪。教师在指导中的坚定、鲜明的政治态度及正确的德育导向对学生的价值观与美德观影响极大。例如作文题目《?摇?摇 ?摇?摇,我想对你说》,题目要求补充完整,关于这个题,无论学生选择哪些人,都可进行德育渗透,如学生选父母,可从孝敬父母、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等方面入题;如选老师,可从尊敬师长、感恩老师、赞其敬业、无私、奉献等方面入题:如选同学,可从乐于助人、相互尊重理解、同学真情等方面入题。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作文教学打造成为德育渗透的重要平台,努力把中华传承美德、社会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在言行举止中示范德行

语文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我的儿时记忆中,有一位老师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说话粗俗不雅,他教的学生也时常犯这个错,可见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大。因此,作为师者,我们的言行举止更应注意美德,才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诱导作用。首先,无论表扬还是批评学生,师者之“言”要文明尊重、委婉贴切、真诚善意,对学生更不能讥讽挖苦、鄙视嘲弄。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温暖体贴的话常会给学生心灵以滋润,使学生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这更有利于引导和纠正学生的思想态度。其次,师者之“行”要文明和谐、端庄大度、严肃认真、表里如一、爱憎分明,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处处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为学生展现高尚师魂。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培养的是新世纪的接班人,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现代型人才,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意义重大而深远。

参考文献:

[1]林倩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教育探索,2010(02).

[2]余雄飞.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资源与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2).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语文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