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也应富有生机与活力

2015-09-10 07:22朱金华
考试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朱金华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创设情境 开放教学过程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计算教学得不到师生的青睐:老师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如何一改以往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让计算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明确提出: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如果还是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在计算教学中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相对于计算熟练程度来说,感受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新教材出现了单元主题图和大量的情境图,给计算教学提供具体的生活情境。有了鲜活的情境,计算就有了活力,也变得有趣、可爱起来。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创设“商店买东西”的情境,设一“柜台”,上面放着许多标有价格的商品,让学生“买”其中两种物品,算出要多少钱。学生情绪高涨,百“买”不厌。这样引入新课,使原来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童趣,使学生兴趣浓厚。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活动中,既巩固了新知,又达到了课虽尽而趣犹存的效果,数学也由此变得富有魅力,充满灵性与活力。

二、开放计算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老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蕴涵了丰富的生成性。教师要打破传统计算教学模式的束缚,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大胆创造适合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学生的真实认知点上综合把握,放手让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这节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内容、个性差异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在课堂上,生成是必然的,我们的预设就是要为生成服务的,合理的预设可以让生成精彩纷呈。而面对不可完全预知的生成,预设应该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以往的计算教学教师指令性要求太多,学生自主性机会较少,很多要求仅仅是为了达到计算过程的完整和规范,这样的学习缺乏探究味,思维含量不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无多少实质性的价值。把自主探索学习引入教学中,教学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教学的发展功能也将得到充分落实。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教学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性对待学生的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出错,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即使确实明显有错,也是正常的,又何况“正确”正是从“错误”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出错,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有的错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的反判、修正。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教学实践表明:宽容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课堂作业,一旦批到了错题,我就会把学生叫过来,然后问:“再检查一下好吗,看你这题哪里错了?”很多学生听到老师的这句话后,都会机敏地细心检查,然后立即订正好,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检查出错在哪里的。有些学生会支支吾吾地对我说:“没有错啊?”然后我说:“请你再好好检查一下。”于是学生会很为难地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算一遍吧!”看来,还是有些学生不善于进行检验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更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要追问一句:“错在哪里了,你是怎么想的?”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提醒自己和警戒自己。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宽容学生的犯错,倾听他们的“理由”;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的沟通、心灵的对话,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计算课堂也才会成为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理念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却使学生望而生畏,对于计算更是退避三舍,这就需要教师思想上重视计算教学,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例题单一的呈现方式,及时捕捉一些有用的问题,顺势引导,让有价值的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实践开放性的计算教学过程,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组织学生积极探索算理算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个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并由此实现计算学习由知识、技能性学习向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转变,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为学生创设充满童趣、富有生活气息的计算课堂,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生命力,让计算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