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培养措施

2015-09-10 17:17张银萍
考试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中英语教学

张银萍

摘 要: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每天,我们都会在网络上或生活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无疑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本文主要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第二语言习得”为切入点,引出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二语习得(主要是英语习得)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和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二语言习得 高中英语教学

一、在二语习得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文化学习的过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语言和思维的差异,要学好外语,不仅要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及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及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在我们学翻译的时候,只有知道英语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区分两者,走出用汉语思维理解目标语的误区。又如,在学习英文时,英国人经常谈论天气刚接触时会感觉诧异,但是,当了解到英国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我们就能理解它的“天气文化”了。再如,“无风不起浪。”,这句话大多数人都会翻译成“No wind no waves.”,但是比较地道的翻译是“Where there’s smoke,there’s fire.”;“不要以貌取人”,翻译成“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则比翻译成“Don’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更有味道;“龙生龙,凤生凤。”,如果翻译成了“The dragons will give birth to dragons;so will do the phoenixes.”,恐怕外国人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因为在中国文化中,“龙”代表吉祥,而在西方,人们会认为“龙”是很恐怖的动物,那么,我们不妨把这句话翻译成“The apple will not fall far from the tree.”。根据上述差异,我们不难发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Schumann曾提出“文化适应模式”,认为“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进入到陌生的语言环境后,除了语言休克以外,必然会产生文化休克,而且学习者会分散精力调整自己。有的学习者会选择拒绝新的文化,把自己封闭起来,有的学习者则选择接受。在选择接受的学习者中,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融入新的文化中,甚至反复好几次,有的则很快就能度过文化休克期。文化休克的时间越短、程度越低越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很有必要。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毕继万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转化能力、文化适应能力。刘学惠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multi-dimensional)的概念:除知识向度外,还有思维向度、行为向度乃至情感和个性向度。文秋芳(1999)在分析比较了国内外三种交际能力模式后,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该模式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区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其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特别是学习者是否对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差异具有敏感性,是否具有处理由文化差异引发的文化冲突的灵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发展,尤其表现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的恰当运用上。此外,杨盈、庄恩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全球意识、文化调适、知识和交际实践。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现在高中生对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了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受到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邓兆红)。很多调查都显示高中生目前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够,对习语的表达不熟悉,不能用英语进行地道的表达,并且不太了解西方人的行为方式,缺乏交际策略,不能抓住交际机会,在交际时害怕表达错误而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语言时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仍只注重词汇、语法的学习,很少阅读课外书目,很少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英语国家人的行为方式及英语的地道表达。很多学生在与外教交流时羞于开口,或者不知道说些什么,这些都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学生应付完考试之后把所有的东西都还给老师。

洪元慧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知识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帮助,但教师本身对跨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个别老师在大部分课文的讲解中介绍文化知识,大多数教师只在部分课文讲解时做简单的文化知识介绍。在“处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时,教师认为以语言教学为主,而不够重视文化教学。对“理解新课标对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要求”进行调查时,了解很多的占四分之一,基本了解的有7位,其余均为有所了解。

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

在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虽然教师认识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教师本身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程度还不够,这就对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提出了要求。教师要多读《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英美概况》等书目,以及读英文报纸,看英文节目,增加自己关于英语国家的知识,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教师还要深度分析教材,挖掘课文背后的文化知识,有意识地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要多参加英语培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或教育部门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给教师提供到国外学习的机会,教师也应该抓住这些机会。

(二)大力引进外教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即便中国老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提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还是和土生土长的外教有很大的差异。另外,处在真实的文化情境中才能更了解文化。因为外教在体貌、着装、言语行为等方面都带有异域风情,这就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外教课上,学生能够完全沉浸在英语环境中,感受文化之间的差异,更能了解西方人的想法,更能体会到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造就的人们的言语行为的差异。

(三)营造英语文化环境

环境很重要,外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延缓或促进的作用,所以要有意识地创造文化环境。例如在教室办英文板报;在墙上张贴英汉对照的名人名言;在英语课堂上尽量做到全英教学;每天在黑板上摘抄一句英文名言以便学生积累等。

(四)建口语角

口语角是加强口语和思维训练,同学们及外教接触更多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同学们可以用英文谈论国内及国外的最新话题,可以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和老师近距离接触,可以畅所欲言。他们不但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还能增强自己的思维及表达能力。在这个环境中,同学们会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五)多举行英文文化活动

英语文化活动更能体现英语文化的魅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要多举行英语文化活动,例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配音大赛、英语话剧大赛、英语歌曲大赛等。通过这些比赛,学生不仅能享受英语文化的视听盛宴,而且能提高自己的表达及合作能力。

五、结语

本篇论文总结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高中学生中的培养现状,以及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和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提出的改进措施。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能够找到提高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不再为缺乏这种能力而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4-36.

[2]杨静林.论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5):65.

[3]邓兆红.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视野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研究——In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for Senior High Schools:[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4]洪元慧.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3.

[5]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中英语教学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