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高效

2015-09-10 17:17李高峰
考试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教学

李高峰

摘 要: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主渠道。因此,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改革的首要目标。长期的教学实践使作者深深体会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其保持乐学状态,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质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的主渠道。要使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中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培养其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这是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前提。要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而且能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授课时应该对课堂的导入作精心设计和布局。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关注和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热点素材,它贴近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讲七年级下册《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时,我选用电影《少年犯》插曲《心声》的MTV导课,学生边听歌边看主人公的悲惨遭遇,然后我及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对人的危害,在学生发言中顺利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自然、贴切,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然,每节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情境导课之外,采用名人轶事、励志故事、热点新闻及案例分析等,都是精彩导课的不错选择。

二、用新潮幽默的教学语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以往由于教材和传统教法的缘故,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总感到枯燥空洞无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在的思想品德教材也发生很大变化。从教材的编写特点看,趣味性与实用性大大增强,案例、故事、名言及高科技介绍等内容包罗万象,更贴近生活。许多具体情境是学生不可能直接感知的,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要想方设法地缩短教学材料和学生认知的时空距离,为学生的学习搭桥铺路,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入情入理的教学情境,根据不同的课题,通过生动的视频、美妙的音乐、生活的场景、角色的扮演等形式创设不同的情境。此外,采用新潮流行的网络用语、广告语和学生熟知的小品经典流行语言,能够大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乐学效果。例如:讲授《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课,在讲到“珍惜生命”这一知识点时,我借用了小品台词“冲动是魔鬼”、标语“小草青青,踏之何忍”等语言,使学生明白和他人发生不愉快时不能冲动的道理,知道一草一木也是有生命的,生命是宝贵的,必须尊重;在讲《培养亲社会行为》时,我借助春晚小品《扶不扶》的情节,引用台词“人倒了可以扶,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让学生讨论时下网络、电视等媒体热议的“看到摔倒老人扶不扶”的热点问题,激情引趣,引发学生关注与思考。引导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正确分析问题,掌握具体的助人策略,结合“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媒体热词,使学生认识到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教师幽默、风趣、新潮的教学语言,可以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寓教于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从而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三、重视课文中材料的作用,并选用合适资源激情引趣

学生不关注的话题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与生活实际无关的话题即使学生进行了思考讨论,也没有实际意义,纯粹是浪费时间。因为,德育课程的价值应该是践行道德,是实践,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应遵循生活逻辑,力求反映学生的生活和心理世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切实发挥文中案例、故事、材料的启迪引导作用,它对学生理解知识点能够起到“水到渠成”之功效。例如:在讲“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时,课文中“三位建筑工人的故事”就很有说服力:英国一位哲学家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碰到三个正在砌墙的工人,问道:“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回答:“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回答:“我在砌一堵墙。”只有第三个工人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教堂。”三十年后,第三个工人果然成了英国有名的建筑师。讲课时,抓住三个工人对“砌墙”这一工作的认识,体会他们做事的态度,分析他们的工作目标,学生就能充分认识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意义,懂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

在补充选用课外材料时,应选取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话题,或联系生活实际,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关注时事,借助时事热点问题,激情引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比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这节课时,我选用了多幅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课件图片,通过和学生一起欣赏、分析这些图画,使学生很容易地懂得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三大问题,以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又如教学“不忘父母养育恩”这一知识点时,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讲“孝道”的历史故事,比如“卧冰求鲤”、“子路负米”等,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中央电视台广告《妈妈,洗脚》:小时候妈妈给儿子洗脚,当儿子看到妈妈还帮奶奶洗脚时,就去端了一盆洗脚水给妈妈,很直观地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要从生活小事做起”。再如教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章节时,结合“三鹿奶粉”事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产者、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权、知悉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消费知识,在购买一些必需的生活消费品,如在购买食品、药品等时,应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主要成分等信息,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一举多得。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