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015-09-10 03:45吴园园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教学

吴园园

摘 要: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处在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必要的能力培养成为小学教学的关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拓展学生的思考方式,更能够为学生以后创造力的提高提供保障。而在数学这门自然学科为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渗透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只有使学生思维在数学课堂上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如今的小学生面对的21世纪的科技信息时代,他们需要拥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个用创新思维构建起来的社会,而社会创造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之所以被称做创造性思维,就是由于思维的独创性及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指的则是对问题具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并且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形成,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和奇异性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及时更新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思维始终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数学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性学科,应该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

要想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需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就会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求,与此同时,他们会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因此他们对于生活中的问题相当感兴趣,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针对这一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设计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活中”激发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情境中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更容易被激发出来。比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对学生提问:“同学们几岁啦?过了几个生日啦?”这种常识性的提问,不仅能考察学生的常识,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课开了一个好头。紧接着再向学生提问,引出课堂内容:“一个老奶奶,今年80岁,却只过了15个生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一问,学生便紧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由于学生的年龄偏低缺少生活常识,因此答案必将五花八门。教师这时应适当引导,引出时间的概念。这个问题对于没有时间概念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却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也因此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五花八门的答案。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来说,的确是可喜的开端。

二、自主探究,提供创造空间

教师首先要明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如果教师过多地参与这一过程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干扰,达不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真理,而不是把结论直接丢给学生,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起不到任何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附在学生的思维上,这样一来便失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效用。自我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形成自己思维模式的一个阶段,让他们在不断思考和反思中突破自己,主动地感知,体验数学语言的奥妙,从中获得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数学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逐步完善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三、合作共享,分享创造果实

考虑到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所以进行自主探究的时间不宜过长。在探究过程结束后,学生会急切地想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适当分组,让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如果对于知识还存在疑问,就可以进行合作讨论,共同努力得出结论,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会进行碰撞,碰撞出火花,形成新的思路,并且在不断地讨论过程中形成前所未有的创造性结论。这种合作分享的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还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弥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互助应该进行下去,这种互助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降低了教师的参与度。因为这样的交流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开展探究学习,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四、课后练习,展示创造成果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十分强的学科,集发散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于一体,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深究教材,多发掘出教材中有益的部分作为学生课后巩固的资料,采用适当的习题作为课后辅助。并且鼓励学生好好完成课后作业,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成果的展示。由于小学生拥有极强的自我表现力,想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在课后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时候就会格外用心。所以课后的练习不仅是学生复习的过程,而且是获取新知识,进行自我创新的过程。第二天课堂展示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多些鼓励,使学生有信心面对日后的学习。

小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想要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学生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转念,转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一终极目标就需要教师将其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效,使学生燃起对数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张邦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12.

[2]洪梅.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2010.06.

[3]佚名.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必要性[J].2011.04.

[4]胡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2012.09.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教学
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