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5-09-25 10:53袁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9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探讨

袁艳

【摘要】有人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教师该如何形成一个高效的课堂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将“兴趣教学法”有效的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就“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兴趣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0-02

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而言,将所学知识有效吸收和运用,并且培养出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以直观的教学活动作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兴趣为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达到高效的课堂环境。

数学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初中数学的学习难度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所以对学生来说,保持一种快乐学习的心情尤为重要。“兴趣学习法”就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习惯。

一、利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情景教学是新课标教学中的重要理念,教师可以遵循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建立问题的情境、设置模型、解释问题、加强应用。教师如果能够营造一个好的情景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的学习。情景教学的方法使原本死板的数学学习变得趣味化。

当遇到一些数学知识比较晦涩难懂时,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营造一个真实的场景,采用较为直观的教材用具,加上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利用情景教学法时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如概念情景、动手情景和问题情景。教师可以利用提问问题、辨明概念和实物或者道具让学生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一课中,老师可以创设情景,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首先提问学生在小学中学习过哪些类型的数,学生回答后老师就可以指出,小学中学过的数分为三类,分别是自然数、分数和零。然后提问学生平时有没有观察到天气预报是如何预报气温的,然后举例某市某天最高气温零上6℃,最低气温零下6℃。通过零上和零下的概念和学生一同探究正负数的含义,最后让学生理解后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再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为学生营造了生活中熟悉的情景,然后让他们积极去探索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学生注意力得到集中,概念自然也就可以理解清楚了。

二、开设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可以降低所学知识点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的互动中轻松学到知识,还能收获快乐的体验。现在许多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厌烦心理。教师只注重讲,就会形成机械操练的模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小游戏,就可以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爱上数学课,达到高效的课堂效率[1]。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三角形》这一课中讲解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游戏来让学生掌握。在上课以前教师可以先准备好6个长度不同的短棒,上课时让学生以两人一组,每组三个短棒做围三角形的游戏,看哪一对可以先围成三角形获胜。然后可以让输的队伍总结失败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失败原因在于方法而不是材料的不同。最后老师可以提问:“三条短棒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围成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就让学生牢牢的记住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组成三角形。

这种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他们的思维,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的单一模式,而是在游戏中拓展自我,成为有思想、有求知欲的新时代人才。

三、提出新奇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中收获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动手解决一些问题,并从中收获成就感和解题的快乐,从而培养数学兴趣。知识重在运用,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利用在生活中、学习中,才能真正掌握,也可以亲身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一些有意思的小问题让学生解答。如“如果让你测量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你有几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思考并列出方案,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集体得出方案,最后在下一节课上互相交流。这一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巧妙把数学知识融入到问题中让学生去解答。同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参与度高,学习热情高,在解决中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很好应用[2]。

四、完善教学语言,让学生乐于听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可以很大的决定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3]。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表述极为重要。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因为其内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可能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老师必须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使用和完善。

优美的语言首先要讲求表述的精准,数学知识的讲解要求逻辑性和连贯性,数学中的每个符号,每个术语都有明确的意义,结论的对错不容许含糊。所以数学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语的规范和准确,同样,在学生表述或者作业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对概念表述的理解和书写。

例如教材中的一句概念:“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有且仅有”这个词的含义讲究唯一性和完备性,不能简略或缺少,必须要求严格。又如“解方程”和“方程的解”、“角对应相等”和“对应角相等”等,虽然从字面看起来相似,却完全表达不同的涵义,学生可能容易混淆,所以老师应该明确清楚,反复强调,并及时纠正。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可以很好的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正确引导,善于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结合实际,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形成优秀的教学能力,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权.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4)

[2]黄文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學法,新课程,2012(2)

[3]胡秀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教学法研究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70)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探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分析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职高office2010教学之我见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