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土木类大学生人文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

2015-09-25 15:27谭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9期
关键词:提升高职院校

谭芳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生自身也加强了人文能力提升的意识,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土木类大学生人文能力不足的表现和人文能力提升的意义,并从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文课程的设置、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土木类大学生 人文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45-01

一、人文能力的内涵

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优良的人文能力是衡量现代大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具体来说,大学生的人文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道德判断力、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等。

二、高职院校土木类大学生人文能力不足的表现

1.理想信念缺乏。目前高职土木类部分大学生人文能力不足,学习无目标,缺乏对长远人生的规划化和远大的理想,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来看,他们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工作中常常出现不负责任、缺乏风险意识等问题。

2.语言能力较弱。高职土木类大学生大部分为理工科学生,语言功底不强,文字表达能力弱,经常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差,书面表达缺乏条理性逻辑性,经常出现字迹潦草、错字百出、用词不当等情况,应用文写作时更是错误不断。

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高职院校土木类大学生业余生活单调,往往依赖电脑游戏等填充课余生活。他们生活自制力较差,生活状态懒散。由于未经历过任何大的挫折,致使其心理脆弱,一旦有不顺心的事情,容易产生恐惧、抑郁、心态失衡等心理问题。

4.审美鉴赏能力较低俗。互联网、微信、QQ等传播媒介日益流行,造成了大量的文化垃圾在学生中蔓延,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美”的理解产生极大偏颇,甚至出现对于这些文化垃圾的接纳和热爱的现象。这些都显示出大学生在审美的取向和基本的审美判断力的明显不足。

5.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受功利化思想的影响,高职土木类大学生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人文学习,也不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其精神风貌和文明修养较差,在诚实守信、勤奋礼貌等方面表现欠佳。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存在集体意识差,感恩观念弱等特征,这使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不顾他人感受、不能以诚待人等问题。

三、高职院校土木类大学生人文能力提升的意义

1.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时代也给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土木类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2.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它不仅仅是“成才”的教育,更是“成人”的教育。在引导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其人文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3.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提高大学生人文能力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全美好的人格、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只有专业素质和人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四、提升高职院校土木类大学生人文能力的途径

1.整合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目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将产生深远影响,是任何课程无法代替的。因此,学校要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结合办学特色,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其次要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及设施,比如校史馆的建设、文化名人的塑像、人文主题的雕塑、道路名称等,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气氛中耳濡目染,更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在加强校园环境美化的同时,也应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奉献的精神。

2.优化人文课程的设置

一是要增设人文课程。目前土木类专业课程设置中人文课程过少,应在课程体系中多开设文、史、哲、艺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增设的同时要注意适量,精心选择内容。另外课程的开设可以涵盖多方面内容,挖掘专业课程的人文内涵,如在土木工程类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开设建筑美学等相关课程。

二是多举办人文讲座,加强对读书活动的管理。人文讲座要结合土木类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和开展。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水平举行如读书月活动等,开展专题讨论、写阅读心得、征文比赛等活动,把读书活动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3.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是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的学识和修养直接决定学生的人文能力的高低,教师要把所有美好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具体化,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影响和引导学生。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充实自己的人文知识,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能力, 才能引导大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使其健康发展。

二是要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服务“三合一”功能,引导他们由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尊重、了解、关心每一位大学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

4.举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提升大学生人文能力需要以各种校园活动为载体,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拓展人文知识,提升人文能力。团学组织要根据学生特点来开展体现时代特色的各种学生活动,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来参加,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同时在集体活动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努力提高社团文化品位,在活动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大力开展以大学生艺术节等为主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拓宽教育渠道,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人文能力的目的。

5.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让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人文能力,把理论与道德理念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首先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调查访谈、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等,培养其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锻炼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其次要丰富“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形式来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第三,应根据高职土木类大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社会实践计划,把社会实践环节纳入到评价考核体系中来,可将专业实习实训与人文能力实践结合起来,在专业实训实践中融入人文能力养成,真正发挥社会实践的功效。

全面提升高职土木类大学生的人文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针对其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计划,因材施教,积极调动校内外的多项资源,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们相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优化课程设置、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踐活动等渠道,一定能把高职土木类大学生的人文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桂署钦.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09,(11).

[2]罗林燕,庄雷.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学探讨[J].新学术论坛,2009(12).

猜你喜欢
提升高职院校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