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个性化阅读

2015-10-12 00:32刘金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荷花个性化文本

刘金霞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102-0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如“拓宽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等。那么要如何做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个性化的感悟呢?

一、要允许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内容

实践证明,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兴趣的、有价值的阅读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个性化理解,提高阅读水平。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引导学生阅读后,要求学生对文本中的静、清、绿的山,奇、秀、险的水说出自己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由于感悟是发自内心的,内容是自己选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是积极主动的,都有个性化理解。课堂中呈现出一派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活跃气氛。

二、引导“悟读”,培养学生的“悟性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和阅历要求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阅读引导。正如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应从“悦读”开始。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文本有了兴趣,有了期待,那么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从而给“悟”带来动力。因此教师要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挖”出文本中最宝贵的可感因素。如教学《荷花》时,可引导学生品味“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a.“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冲、露、伸、探、钻、长……)b.读读这段文字,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用力、使劲、一个劲儿、生机勃勃……)c.课件变化、播放荷花录像,引导学生想象冒出来的荷花想干什么?说什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仿佛要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向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努力……)通过引导比较、品评文字,感悟到了作者用词的分寸感、描写的形象感。

三、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求知的过程,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决定了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所选用的阅读方法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语文材料来自生活,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差别地解读文本,注重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阅读的再创造。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经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产生火花,从而感悟文章语言中的内涵。

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如《黄河的主人》的语句教学:“一、二、三、四……啊,一共七个人!”小小的皮筏子上共站上了七个人,作者此时会涌起哪些感想,教者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学生或重读、或轻读、或快速、或缓慢,且都言之有理。教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予特别表扬。这对张扬个性、发展求异思维是大有益处。

五、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呈现阅读体验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表述……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阅读了《长城》以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激情豪迈地唱起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还不停地手舞足蹈;有的奋起疾书,急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

六、巧设练笔,主动参与体验感悟

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采取随堂练笔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阅读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构建对新内容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同一个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所不同。教师要给学生一种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个性化平台,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其心态才能保持开放,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创造。

实施个性化阅读课堂以来的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和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低的局面,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能够更加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之养成终身阅读品质、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

总之,推行个性化阅读,为的是不让摇曳多姿、五光十色的文本内容演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结论,不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苍白干瘪、枯燥乏味的概念,不让充满灵性、千姿百态的生命个体被长期僵化刻板的教学异化为唯唯诺诺、只知接受的躯体。个性化阅读呼唤我们理解阅读主体的心理需求,关注阅读主体兴趣、爱好、知识和经验背景、个性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着眼生成,以宽容、民主的态度以及灵活、多变的方式和方法组织教学,唤醒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构建,从而使知识经个人化而真正变成个体的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实现其精神建构和个性形成。

(责任编辑 曾卉)

猜你喜欢
荷花个性化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