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之我见

2015-10-12 00:32马秀文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外实践拓展阅读语文素养

马秀文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本进行深入解析,强调拓展阅读,加强实践训练,对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素养 人文精神 拓展阅读 课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103-02

语文素养包含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很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从教学工作着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走进文本,深入解读,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把学生带进教材,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有句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要素之一。且是否深入的解读文本,影响着课堂的流动,影响着课堂的生命。所以深入解读文本,指导学生个性化解读,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如何解读文本,教师需要多重身份进行。

首先,我们是普通的读者,放松心境欣赏美文,把文本读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心境,做到胸中有书。其次我们要以学生的身份进行文本解读。我们以学生的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读了文本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感到的疑惑,难点重点在什么地方,然后再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能给学生启发与引导等等。再次我们还要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文本的解读。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写作思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深深地钻进文本,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与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从而实现真正的解读文本。当然文本的解读还需要我们找准一个合适切入点,《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文本解读,可以抓问题来解读,引导学生抓住“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一句,这样提问:“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呢?邱少云是如何纹丝不动的呢?这说明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钥匙,不仅可以取代教师的分析,而且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文章中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做好阅读主体的能动作用,运用已有的对文本解读的经验,跨越时空,引导学生与文本的主体——作者达成心灵的共识,形成思维的共鸣,让我们课堂流动起来,更有生命力。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这样做,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走出文本,拓展阅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文本,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要上好学校开设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我们以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读物为载体,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思考”。例如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用“△”标出优美词语,用“~~~”划出优美句子,并写出简单的阅读心得。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读书我快乐。特别是在低年级段,就让学生慢慢养成做好读书比价的习惯。因低年级学生能力有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读书笔记做得简短些,但坚持写好读书笔记的意识培养是很重要的,这对学生一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搜集,延伸文本,丰富学生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新型玻璃》这一课后,可以开展一个“商品促销”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说明文的写作特点,训练学生用说明的方法来表达的能力。

再次,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读中积累语言,体会读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上好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制定长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有效有序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低年级:童话、神化故事为主。中年级:科普读物、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为主;高年级:少年版本的中外小说名著为主以及现代散文。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建立班级图书角,定期在班内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汇报读书心得。也可以师生共读一本书,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进行交流。

三、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语文能力体现的载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进行提升。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

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我在引导学生读好绘本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尝试写“绘画日记”。孩子们不会写的汉字用拼音来代替,图画下配有一句话的文字解说。图文对话,孩子们也有兴趣做好。二年级。我训练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建立“新闻小日记”,把自己观察的事情,可以写一两句话记录下来。如果自己今天没有观察到什么,把听到的事情写一两句话。这样在低年级阶段就有了良好的表达基础,为中高年级的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全玲)

猜你喜欢
课外实践拓展阅读语文素养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