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小语言学习的有效衔接

2015-10-21 13:10王晓凌
甘肃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目标内容

王晓凌

【关键词】 幼小衔接;目标;内容;方法;

规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8—0054—01

《全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幼小衔接期的小学1~2年级被称为“第一学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小学学习活动。

一、明确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

从目标的表述上来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侧重于对幼儿语言学习中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从专门的语言活动安排来看,“侧重语言领域”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目标更多地指向为主题目标服务。而幼小衔接的“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讨论,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反映幼儿生活的、有精美图画的、能调动幼儿阅读兴趣的图书,使幼儿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逐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找找认识的字”、“找找我想认识的字”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在一年级大量识字、准确写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注意: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些体现生活性的、最为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内容,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一些与自身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语言知识内容。此外,教师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兴趣和需要,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密切接触的生活展开,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语文的存在,能够真正运用到这些语文知识,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如,将每周二的晨谈定为“10分钟新闻报道”活动,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听“新闻”,把听到的“新闻”以“新闻联播”的形式说给大家听,并对当天的“新闻”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所习惯的教学方式是以游戏为主,而小学阶段则是以知识的学习为主,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作为教师,要针对处于幼小衔接期的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直观性、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语文、学习语文、接受语文、理解语文,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向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过渡,实现听、说、看的学习能力向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力的过渡。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拓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各类教学游戏,把生硬、死板的拼音和汉字,融入到生动、形象、充满乐趣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教学“汉语拼音声母表”的时候,可以利用“连线成图”这个游戏,让学生发现连线完成后会出现一只美丽的蝴蝶或一头可爱的小象。

四、逐步树立幼儿课堂教学规则意识

课堂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其内心对小学还是充满好奇的,在学习时或多或少地保持在幼儿园阶段的习惯和行为。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有小动作,与同学交头接耳等。这些现象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普遍存在,作为教师,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让学生改变这些不良习惯,更不能用严厉的惩罚和规定制止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一种遵守课堂纪律的意识。如,在玩游戏时,制定严格的游戏规则和惩罚措施,让学生感受到小学阶段的游戏规则,与幼儿园阶段的区别,逐渐让学生从对游戏规则的遵守,过渡到对课堂纪律的遵守上来。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班会等活动,向学生强调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幼儿园语言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固有的特点,给大班幼儿入学后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学习的要求和任务有了许多变化,对幼小语言学习衔接有了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改进。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目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主要内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