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灵动飞扬

2015-10-21 16:50毛菊红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羊想象课文

毛菊红

语文教育富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职责。语文教学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和求异思维等思维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重视形象思维,夯实学生语文思维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乐于借助生活经验加以想象,更多的是一种模仿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为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如:二年级上册《乡下孩子》一课最后,“如果你来到乡下,你想干什么?”我们这些城里的孩子没有乡下生活的体验,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不能做到完整和具体,这就需要学生根据画面想象,借助文本语言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进行准确、生动地表达。教师在教学“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这两句时分析乡下孩子生活的环境,喜欢做的事情,通过“逮、乐坏了、挖、撑圆了”等词语体会用词的巧妙,引导学生着眼于乡下生活还有哪些快乐的事情?调动学生课外实践的经验,提供乡下生活的场景,学生模仿诗句进行了创编:采一束野花,能编成一个美丽的花环;割一篮青草,乐坏了咩咩叫的小羊;拔一个萝卜,摔疼了小朋友的屁股……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拓展,形象而纯真的文字不禁从孩子们的口中冒出来,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了。

二、重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整体思维能力

苏教版教材中某些单元话题不够集中,单元内课文之间内在联系松散。为了培养学会整体思维的能力,可以适当地重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进行组合教学。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分散在各单元中的课文《艾滋病小斗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少年王冕》四篇课文,围绕的主题是“人物品质”。这四篇课文都是写人类的记叙文,有面对疾病表现出顽强乐观的恩科西;有不被厄运打垮的谈迁;有不懈探求科学殿堂的诺贝尔;还有勤奋刻苦的王冕。这些人物穿越历史和国籍,他们身上的品质足以塑造学生优秀的品质。对于重组后的单元学习,课文的题目就可以成为探讨的话题:有直接以人物的姓名为题,有直接反映人物品质的文题,还有提炼出人物精神的打不垮的信念等,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课文的内容,还要让学生熟悉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手法,选择一二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对话、白描手法、生动的细节描写、环境的衬托,让笔下的人物品质熠熠生辉,光彩照人。学生在这些人物感召下,头脑中产了与主题内容相契合的整体思维,在实践课上学生讲励志故事、诵读人物品质的词句,可以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学习写作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品质,从而达到学习、迁移、运用的教学目的。重组话题单元,不仅使主题凸显,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中的语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学会了整体思考,有序表达,克服思维、表达的点状和散乱,从而提升了思維的水平。

三、优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就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思考,从多方面探求不同见解、不同结论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对于培养学生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看问题的观点,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如:《推敲》一课中学生需要理解《题李凝幽居》中的幽字,学生仔细阅读了课文第2节谈体会。学生说:“贾岛到郊外拜访说明李凝居住的地方远离长安城。”“他沿着山路找了很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沿着山路说明李凝家在山里,路途很远”“夜深人静,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说明”,这时老师引导:夜深人静,道路崎岖,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一路上贾岛怎样摸到李凝的家呢?学生想象“山路弯弯曲曲不好走”“到处黑漆漆一片,山上也许会有动物出没”“路上行走容易摔跤”等,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调用已有的经验想象道路的崎岖,行走的不易,从而为理解“才摸到李凝的家”做好了铺垫。学生的思维总是在不同的学习探求中发展着,教师适机提问,就能在关键出问出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再如本课中:“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学生在朗读中一致体会韩愈的气愤,有一个学生说:“我还体会到韩愈的疑惑。”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反对,这时我就因势利导,请大家说说各自体会到的理解,“韩愈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他会非常不解,为什么有人冲撞他?”《课标》中强调朗读要提倡自然,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多元解读文本,体会人物的表情、语气和朗读的语调,从而表现出对作品独到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四、引导课文补白,丰富学生创造思维

有些课文为了达到意犹未尽的表达效果,往往对某些情节不做细微的叙述,这就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教师启用课文空白,引导学生走进文章的“心灵”,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课中结尾:狼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的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结果会怎样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根据故事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们经过了思考,为小羊的结局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结局:第一种设想是沿着课文的原意续写课文。如:软弱的小羊无力抵抗穷凶极恶的狼,被狼咬死了;第二种设想是改变了课文的原意,描绘了与课文相反的结果。如:就在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狼说:“亲爱的狼先生,我得了流行疾病埃博拉病毒,你千万别吃我的肉,不然你会被传染的。”再如:小羊看着狼先生,突然大叫:“狼爸,你怎么才来啊?”狼信以为真,一回头,小羊趁机逃走了。

学生的智慧真的是不可小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的信息源十分广泛,他们能够依托生活,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智慧进行合理的想象,极大地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为自己的思维创造了发展的空间。

猜你喜欢
小羊想象课文
软萌小羊诞生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毛茸茸的小羊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狼和小羊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