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特色新词汇的英译

2015-10-21 19:11王建春
学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新词汇中国特色英译

摘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汇是中国特有文化下的产物,而在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如何更好地英译这些词,既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色,又很容易让读者接受,是众人研究讨论的重要话题。本文对以上问题做了一些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国特色 新词汇 英译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许多领域不断出现了具有中国特有文化内涵的新词汇。蔡福有指出:“新词,又称新词语、新造词,系为指称新事物、新现象和表达新概念等而创造出来的词语。它是个相对的、具有发展性的概念。此时为新,彼时为旧,每个时代都会有当时的新词语[1]。”如“中国梦”“女汉子”“屌丝”“土豪”“逆袭”等,举不胜举,这些新词汇层出不穷,更新换代极快,令人应接不暇。

一、中国特色新词汇的特征

(一)数量大

各个领域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数量之多,种类之杂,都是我们无法估量的。甚至有些原本司空见惯的事物,只要被冠以某个特定的字,就立刻成了新词,并赋予新的含义。如党的“十八大”以后,习主席在参观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语既出,瞬间红遍神州。“中国梦”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为广大民众所认同,更被衍生出众多的“行业梦”“地方梦”“城市梦”等。

(二)范围广

新词出现的范围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还有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比如经济领域的“按揭贷款”“传销”“倒逼”;文化领域的“甄嬛体”“淘宝体”“QQ体”;科技方面的“4G技术”“谷歌眼镜”;医学方面的“三聚氰胺”“甲流”“医托”等。甚至可以说,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汇。

(三)产生快

每年都会有一些新词出现,经过人们的大量传播而红极一时,然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2010年出现的“给力”,甚至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标题。2013年出现了“中国式过马路”“被考族”等词。2014年出现了“异地高考”“中国大妈”等热词。这些在当年都很红的词汇,过了某个时间段就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二、常见的翻译理论

常见的翻译理论有很多,而功能对等理论和目的论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两种理论,对这两种理论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进行此类翻译。

(一)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他指出“翻译使用最恰当、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2]。奈达还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又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二)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译论家Hans Vermeer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3]。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产生的语篇”。

三、翻译方法

在以上两种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及在参考了相关资料之后,我把具有中国特色新词汇的翻译方法分成了四种。

(一)音译

音译也叫做“译音”,指将某种语言的詞用另外一种语言与其发音相同或近似的音调表达。音译词只能连在一起使用,如果拆分则没有意义。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用音译翻译后,既保留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因此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

如旗袍(Chi-pao),太极拳(Tai Chi),风水(Fengshui),饺子(Jiaozi),功夫(Kung Fu),豆腐(Tofu)等。以上这些词语英译后,不仅传播了中国的文化,而且也容易使读者接受。

(二)直译

在直译中,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忠实于原作的形式,再次是翻译语言的流畅性和通俗性。如“办年货”直译成“do New Year Shopping”,“保护伞”直译成

“protective umbrella”,“口蹄疫”直译成“foot-and-mouth disease”,“生物钟”直译成

“biological clock”。但在直译中一定要避免“硬译或死译”,也就是说要避免为了达到直译的目的所有词都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

(三)意译

在意译中,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应放在第一位,翻译语言的流畅性和通俗性位居第二,但意译并不局限于原作的形式。它是一种较灵活的译法,并不像前两种译法那样有相对多的局限性。

1.省译法

为了避免内容重复,译文累赘,在意译中,常会省去一些“大”词、重复的词,还有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如“现代化建设”译成“modernization”,“大包大揽”译成“take on all things”,“尴尬”译成“pretty pass”, “马路新闻”译成“hearsay”,“雷人”译成“shocking”。但是省译并不是意味着省掉原意,而是使译文在与原词意思对等的基础上更加简单明了。

2.增译法

因为汉语中许多词都是经过提炼浓缩出来的,为了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增加一些词语。如“精神文明”译成“ethical and cultural progress”,“米袋子”译成“rice bag program”,“直辖市”译成“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廉租房建设”译成“an adequate supply of low rent housing”等。但是要注意,增译法并不是增加许多原本不需要的词语,只要增加几个简单的词把原本不清楚的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四)直译加意译

由于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有些中国特色词汇特别简洁明了,在对这类词进行翻译时,就要先直译,然后再意译来进行补充说明,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能明白其表示的意思。如“三通”译成“three links, link of trade, travel and post”,“三讲教育”译成“three emphases education”(to stress theoretical study,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good conduct)等。以上这些词汇多涉及一些政治方面的,如果这些词不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翻译后不可能达到译入语与译出语的对应。

四、小结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汇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印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因此在这些词的英译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尽可能使译出语与译入语保持一致和对等,尽可能地既传承了中国文化,实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又真实地再现了原文。

参考文献:

[1]蔡福有,郭龙生.语言文字学常用词典[Z].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Vermeer, Hans J. 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 (som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M]. Heidelberge, 1996.

作者简介:

王建春,单位: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职称:讲师。(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新词汇中国特色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新词汇研究及其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新词语应用法则初探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