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文化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关系

2015-10-21 18:09曾婷
学理论·上 2015年9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哲学

曾婷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原因是:从毛泽东本人的读书经历来看,毛泽东一生读得最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并深受其影响;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批判继承的态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蕴含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知行合一”“民本主义”等古代哲学的观点。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哲学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035-0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最深层次的部分。对于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这一点是得到国内外毛泽东思想研究者的公认的,也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这一点却存在着争议,笔者就这一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的阐述。

当前,中国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而笔者也赞成这种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原因如下:

一、从毛泽东本人的读书经历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毛泽东思想不同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毫无疑问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是最大的,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从毛泽东个人的读书学习经历来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893年12月毛泽东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普通农民家里,毛泽东8岁进私塾读书,六年私塾,读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如《论语》《孟子》《左传》《三字经》等经书和《史记》《汉书》等史书,这些书籍毛泽东可以倒背如流。由此可见毛泽东是接受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的教育成长的。而幼年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辈子的,在毛泽东选集中引用了许多的孔孟之言可以证明这一点。在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主要研读文、史、哲的书籍,他熟读了《韩昌黎全集》《昭明文选》和唐宋八大家等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他研读中国传统史书,如《春秋左氏传》《史记》《资治通鉴》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历史中吸取养分。而在杨昌济等老师的影响下,毛泽东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宋明理学、朱熹哲学,他研读《近思录》《四书集注》《朱子语录》《小学》等书,对哲学和伦理学进行探索研究。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长征途中,在延安时期,毛泽东除了阅读马克思主义先进著作外,依然坚持阅读大量的传统文化典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百忙之中不忘继续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手不释卷,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就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而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读得最多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书籍,《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史记》等等,这些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环境,很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学习西方,向外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部分中国人开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有的甚至彻底地对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家思想予以批判否定。这种批判一方面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人所接受,可是文化的传播具有特殊性,一种外来文化要想真正在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化传统的中国得以生存,必然要与该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以民族的形式展现出来,否则这种外来文化必将无法生存。而且中国传统的文化是蕴含着丰富的宝库的,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已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毛泽东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非常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毛泽东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另外,毛泽东也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毛泽东坚决予以剔除。毛泽东1944年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话时指出:“继承中国过去的思想和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毛泽东很好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了中华民族的形式。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传统文化体现

(一)唯物主义——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108而实事求是的思想中国自古就有,实事求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也就是说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浮夸。实事求是第一次被提出是在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德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认真研究古代文化,在充分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虽然和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含义有所不同,但其中的精髓都是要从实际出发去研究得出正确结论。实事求是一直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即使是到了宋明理学,虽然是唯心主义,但他们仍然强调“格物致知”,意思是: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很显然其中蕴含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而清朝初年的王夫之、顾炎武等人也强调“经世致用”,意思就是关注社会现实,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這显然也是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

而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正是在吸取我国“实事求是”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他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性地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说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毛泽东思想。

(二)辩证法——一分为二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富含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毛泽东辩证法思想最集中地体现在他的《矛盾论》中,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说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矛盾论》)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系统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全篇含有丰富的辩证法的思想。

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阴阳学说认为天地万物的产生和变化是因为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古代著名的《易经》中的卦则是用对立性质的原理和排列组合形成的,其中蕴含联系的、矛盾的、发展的观点;《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等通篇都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可以说是《孙子兵法》的灵魂,如“敌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都蕴含着矛盾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毛泽东在辩证法方面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继承,还对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进行了发展,而在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毛澤东正确地判断出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由此正确地对中国革命的敌人、动力进行了科学的划分,这些都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在军事上,正是对辩证法的正确运用,才创造性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军事奇迹。在建设时期,毛泽东也经常运用辩证的思想解决中国所遇到的问题。

(三)认识论——知行统一

知行关系是毛泽东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毛泽东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毛泽东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他的《实践论》中,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说: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你要想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实践的重视,在文章的最后,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一句话充分展示了毛泽东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建构。

毛泽东的知行观自然也脱离不了中国古代的知行观,可以说毛泽东的知行观是对中国古代知行观的总结和升华。知行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最早关于知行关系的论述是《尚书》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中国的知行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先知后行”,主要代表是程朱,另一种则是“先行后知”,代表人物是墨子和颜李学派。毛泽东则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将各种关系观点进行总结,概括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在对知行关系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毛泽东一直非常注重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针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湖南进行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实践的重视。毛泽东经过一次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一次次的实践失败基础上得出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四)历史观——民本思想

毛泽东是一个民本主义者,他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在他文章中到处可见对于人民群众的重视,如毛泽东一再强调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军民鱼水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兵民是胜利之本”等等重视人民群众的口号,并最终形成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民本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夏商的灭亡中国就开始认识到民众的力量,后来孟子的名言“民为贵,君为轻”,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则得到了唐太宗的赞同,一直到近代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都是我国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毛泽东思想很显然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而正是因为毛泽东坚持了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才得到了中国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民的支持,并最终取得了小米加步枪的胜利。而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是因为民本思想,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我们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只有在我们的民本思想下,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最终的胜利,并实现共产主义。

以上四点只是对毛泽东思想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分析,毛泽东哲学包含的内容远远不止于此,而且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任何部分都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其体现和发展。总之,毛泽东思想最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使中国人民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胜利。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6]毛泽东著作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李锐.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9]曾德昌.中国传统文化指要[M].成都:巴蜀书社,2001.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哲学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刀山火海咱敢上
毛泽东思想挂了帅牛鬼蛇神脚下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