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

2015-10-21 18:09程楠楠
学理论·上 2015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程楠楠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两大基石,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的协同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存在着相互分离、各自为政的状况。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既必要又可行。通过提高结合意识、整合教育目标和内容、统筹师资队伍、借鉴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92-03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单一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应对新的挑战,将二者结合起来非常有必要;同时,由于二者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教育内容具有相关性,师资队伍具有很大的重合性,将二者结合具有可行性。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入的研究由来已久,中国知网上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或者相关内容的研究共有319篇论文,但绝大多数都侧重于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少讨论二者的互相融合这个问题。本文从二者共同的重要性出发,主要阐明其相互融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在两个专业长期的发展中已经有经过大家认可一致的定义,在这里就不多表述。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三观,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强调的是受教育者具备健康的状态。一个侧重对社会的责任,一个侧重对社会的适应,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但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受教育者对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思想、心理和行为,学生只有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才能真正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补充。同时,个体的发展和个人对社会的适应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称之为心理健康,把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價值观、道德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必要性

1.面对时代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仅使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民日益富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日益巨大:例如“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与文化多元化的挑战,社会转型与社会风气功利化的挑战,大学生群体多样化发展与传统教育方式滞后的挑战,网络新媒体发展与信息多样化的挑战等等”[2]。这一系列的挑战会给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方面带来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会给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应对时代挑战的需求,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是面对时代的需要。

2.实现协同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发展弊端明显,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方向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心理认同基础。二者结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协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使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正确的方向。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如访谈、心理咨询等可以增加受教育者的心理认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走心,效果更明显。

3.实行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而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支撑的教育会成为一种缺少人性关照的空谈,只有心理健康教育而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的教育很容易造成教育方向的偏失,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只有路径而没有立场的泛泛而谈。”[3]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两个基石,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离不开二者的结合。

(二)可行性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既有区别,又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和联系。这就为二者融合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1.目标上的一致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进而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从终极培养目标来看,二者都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是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2.内容上的互补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侧重心理层面,核心问题是大学生的成长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核心问题是大学生的人生观问题。”[4]二者的教育内容有很强的互补性。心理健康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培养健康心理状态内容的引入,弥补了通过单纯灌输说教来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不足,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入,使得受教育者意识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健康心理状态养成的重要性,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正确的方向。

3.师资队伍的交叉性。从目前队伍构成来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支队伍有很大比例的重合与交叉。两支队伍都是由常规人员和专业人员组成,交叉部分是班主任、辅导员、专职政工干部这些常规人员。除此之外,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中还有专业的德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中还有一部分心理学专业教师、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这两项工作并不是单一进行的,因此在很多高校,这两支队伍已经逐步整合成一支队伍,以通过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这样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朗。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路径

(一)转变“两条线”意识

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虽然知道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联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二者联系起来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意识,两条线意识明显;少部分教育工作者则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把學生心理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等同起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相互替代。这些错误的认识与看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把学生出现的问题统统归结为思想问题,因而用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的内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抵触情绪。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与其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密切相关。对于类似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转变“两条线”认识,树立统一解决的意识。

(二)注重终极目标的实现,互补教育内容

首先,对行为方向的目标进行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有一致的根本目标,但在具体目标上各有侧重,因此要重视二者终极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只拘泥于实现具体的教育目标。

其次,实现教育内容的互补。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遇到的问题既有思想政治问题,也有心理问题,两者经常是交织出现的。因此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时也要具体分析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如果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先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同样,在培养受教育者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时,如果他的政治观、价值观都不正确,我们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基本的政治观、价值观的教育。只有综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帮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5]就是强调高校教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抓二者的交叉性和关联性,“既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又把握青年成长过程的心理规律,做到‘双管齐下,在教育过程中发挥‘1+1>2的功效。”[6]

(三)整合师资队伍

首先,将两支队伍建设成既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又包含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师资队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中,要求建立起一支以专业的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主,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辅导员、班主任等政治教育者为辅的专兼结合的教育队伍。”[6]在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培养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基础上,也要引入一定数量的专业心理教师。

其次,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要对其进行培训,使其具备从事两项教育的基本资质,例如可明确地规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等,此外还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四)借鉴方法和手段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上各自有惯用的形式,各有特色,在实践过程中结合两者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克服两种教育在施行过程中的局限,使两者优势互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减少思想教育工作的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通过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法、宣泄法等技术,可以使大学生亲身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通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加强对学生发展特点、个性特征的把握,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心理学有关个性的原理对学生的特点和人格特征进行确定和分类,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以人为本、共情原则,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深入大学生内心,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和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个体教育的方式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过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侧重于集中的授课等,对学生个体的思想状况缺少关心和了解,实际上个体教育是了解学生心理,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前提,每个学生个体思想的转变可以促进集体思想观念的形成。”[8]实现群体教育是主流,针对具体情况的个体教育的灵活应用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

2.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可引用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一些方法,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1)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宣传引导活动,因此宣传这一方式是实施教育的法宝,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借鉴这一方式。之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着知晓率较低、覆盖面窄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形式——宣传教育,如运用校园宣传橱窗、校园网络等,对特定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提出解答方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丰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弥补心理咨询坐等学生上门的局限,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普及效果。

(2)“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有针对地运用集中教育、典型教育、实践教育、活动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8]分情况分类别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摆脱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知识逐步全面的普及,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与水平,促使其心理素质得到不断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2]唐志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1-52.

[3]罗金彪.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77):81-82.

[4]李慧卿,刘丽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73-74.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5-05-01].http://www.moe.edu.cn/publicf

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9.html.

[6]郑学勤,黎琳.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47(4):120-125.

[7]赵联.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教育学术月刊,2010(3):65-67.

[8]张乃芳,张冬生.政治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8):30-3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