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国际贸易原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2015-10-21 19:40李媛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李媛娜

[摘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背景,对国际贸易原理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措施进行分析,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導,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国际贸易原理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建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有效机制,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可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而且可以解决当前业已出现的高等教育发展与人才需求相脱节的矛盾,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真正构建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和《浙江树人大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2011-2020年)》,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注重应用、服务需求”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如何改革课程的应用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研究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而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知识的复合性、现代性和应用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遵循职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同时培养学生要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国际贸易原理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商务英语等,需要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必修课程,对于其他后续课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总体而言是偏向于宏观理论和政策的学习。理论性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讲、课后辅以作业加以巩固的方式。在教学上通常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对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没有足够重视,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理论课无用”的观点。同时,这种重讲授、轻参与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而在于能够运用其解释和解决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传授给学生的不应仅仅局限于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对世界各国以及中国的外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认识现实问题背后所潜藏的潜在利益问题,这样才能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其实质,并能够提出独特而又较为科学的观点和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忽略形式而注重实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改革思路

(一)转变教学理念,构建SSTL模式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重被动接受,而少主动思考,重知识的记忆,而少理解运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缺乏批判思维,缺少独立思考,更谈不上应用及创新能力。因此学生不但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课堂教育要把学生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按照这样的现代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功能应该重新定位,应该从知识的传承转向能力的培养,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培养学生的求知、探索和创新思维为目标。

SSTL(student- subject and teacher-leader)模式,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之下,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思考、善探究、敢质疑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构建有弹性的课堂秩序,有效引导和管理课堂。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以启发、疑问诱导为始,以讲授和其他教学方法为过程,最终进行分析、指导点评、归纳总结,完成学生知识的构建,和应用创新思维的训练;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设计,包括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创建,必要的信息资源提供,讨论式学习的组织等,有弹性的课堂教学秩序的构建。

(二)不断调整和完善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

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优化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教师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成为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讲授法是最基本常用的方法,此外,科学的选择和运用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这些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能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只有加强教学方法的互补性,综合地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取长补短、相互协调,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正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 “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中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合理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这样的结合,即能在该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1.PBL教学法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即“基于问题式的学习”。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提出问题,这个问题通常是没有正确答案的,让学生课后去进行文献搜集、整理。课堂上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充分让学生的思想进行相互碰撞。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不再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与自信。

例如在本课程的第一章,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时,可以举例说明上一年度国际贸易总额以及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在此基础上便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查询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额的数据,分析相应的变化,或者查询并思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等,在下次课上留出一定的时间由学生作介绍。另外,如讲授反倾销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分组搜索反倾销的典型案例资料,分工查阅资料去理解其含义,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明确反倾销的重要实体和程序性规定,并完成对中国对外贸易中遭遇反倾销问题的报告。在这种PBL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得以改善。除此以外,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增强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和自身的表达能力。

应该注意到,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规划好学习的重点、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提纲,此为做好PBL教学的基本前提。另外,教师要学习和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

2.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内容多为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的系统理论不仅使学生厌烦,导致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扎实,而且让学生逐渐对专业迷失方向,不知所学专业有何用。因此,以生动的、现实的案例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不仅使他们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能培养应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搜集和整理案例,在学习完课本理论知识以后,根据所学的理论内容,把案例资料详实地呈现给学生,由学生在学习了解案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具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述“非关税壁垒”这一章的内容时,如果单纯地讲述各种非关税壁垒的概念及基本含义,内容繁杂而又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失去兴趣。而采取案例教学时,通过案例信息和资料,学生看到了发生在具体的国际环境背景下,生动鲜活的贸易壁垒事件,某种贸易壁垒措施所起到的特定限制进出口效果生动具体地展现在案例中,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反复重复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种做法则是将案例的搜集整理工作交给学生,教师仅提供一个大的案例主题,例如 “开展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及影响”等,具体实施教学时只是把该主题名称提前交给学生,由学生围绕该主题课前自由自主地搜集整理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整理出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与时政要闻、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

当然,教师同时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发言后予以适当补充、点评和总结,教师要适时地把案例中包含的知识点引出,帮助学生从现象描述上升到理论结论,从而使学生真正较好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激励,对学生的思考及参与进行积极的肯定,以保证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的良性循环。

通过这样多元化形式的课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低级向高级层次转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应用及创新能力。同时,每个学期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情况进行总结,及时调整和修正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优化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活动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应用型教育本身,是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与此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也需要相应的变化。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一种途径,但并不是目的。因此,多样化和灵活的考试形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避免片面地按分数定成绩,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针对国际贸易原理课程,考试可以采取笔试辅以小论文等形式,笔试部分还可以闭卷和开卷相结合,一些客观问题采用闭卷考核,而一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式的主观问题可以开卷考核。另外,加大平时课堂表现的成绩权重,在授课期初就告知学生,课堂出勤、发言、提问等学生的准备和表现情况,教师都要认真记录在案,综合各方面给学生更为合理的成绩。这要求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重视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平时表现。

四、小结

總之,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始终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放在首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体系。针对课程中的不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构建有利于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构建SSTL模式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思考、善探究、敢质疑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构建有弹性的课堂秩序,有效引导和管理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蓉.案例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J].教育与职业,2009,(4):97-98

[2]李盾.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6):158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现代服务业学院 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