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5-10-25 05:41晁丽敏周玉霞胡媛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1期
关键词:程序化知晓率儿科

晁丽敏 周玉霞 胡媛媛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程序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晁丽敏 周玉霞 胡媛媛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 探索儿科程序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患儿家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60例住院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程序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疾病、用药和预防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118例,90.77%)、用药知识(111例,85.38%)和预防知识(121例,93.08%)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23例,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101例,7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程序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并改善护患关系。

儿科;健康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学及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患者一般起病较紧急,并且依从性较差,加之大多数患儿家长儿科疾病知识了解不多,所以住院期间有必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1]。程序化健康教育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为患儿及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和检查评价,通过各环节的管控,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家长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2]。本研究通过观察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患儿家长的效果,为儿科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及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儿科患儿260例,选择陪护家长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163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28.59±7.72)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1例,高中文化程度136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3例,所有研究对象随机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对症治疗。

1.2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研究对象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仅对患儿家长咨询的问题给予回答。观察组研究对象给予程序化健康教育,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检查评价阶段[3]。①计划阶段,主管护士在患儿入院后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了解患儿以及家长基本信息,包括患儿病情、基本生理指标、饮食及睡眠情况、患儿家长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可行性健康教育计划。②实施阶段,首先由主管护士应帮助患儿及家长尽快熟悉住院环境,稳定紧张情绪,并向患儿家长发放科室编写的健康教育资料,内容需通俗易懂;主管护士需积极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交流,尽可能满足其要求,增强其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管护士要在护理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向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接受信息的效果,内容包括儿科常见病的发病原因、用药知识、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等,如给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时,告知患儿家长治疗目的、指导患儿配合、如何选择血管、滴速的选择和输液过程中的自我观察等;主管护士在护理工作的同时需密切观察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指导,消除不良情绪影响,提高治疗依从性;出院前应向患者家长给予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指导,促进患儿后期康复。③检查评价阶段,在患儿住院期间,护士长应不定期检查护理工作尤其是健康教育的进展情况,并向患儿家长了解实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及沟通技巧、宣教内容的培训,为今后儿科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儿家长进行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包括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和预防知识四个方面,在出院前向患儿家长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评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各项指标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和预防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出院时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23例,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101例,7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n(%)]

3 讨 论

儿科健康教育是儿科护理的重要工作,可提高患儿家长儿科医学知识,帮助儿童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还可以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程序化健康教育为患儿及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计划、实施和检查评价,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使所有护理人员都了解儿科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可行性的计划提高患儿家属的接受程度,使其掌握儿科常见病的发病原因、用药知识、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等知识,为患儿疾病治疗和后期康复提供保障[4]。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90.77%)、用药知识(85.38%)和预防知识(93.08%)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出院时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77.69%),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5],提示儿科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向患儿家长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工作,可使其更加了解儿科疾病、用药和预防等知识,不仅满足患儿家长对儿科医学知识的需求,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疾病治疗和后期康复,也了解到影响儿童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为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帮助,所以程序化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6]。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并改善护患关系,为儿科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陶桃.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6):368.

[2]谢凌云,彭希敏,高永生,等.儿科程序化与随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04,20(6):6-7.

[3]刘文杰.儿科程序化与随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30-231.

[4]李美芳,韦柳春,陈素珍.程序化健康教育在哮喘患儿家长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8,22(3):800-801.

[5]王玉芝.健康教育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1,17(6):829-831.

[6]韩静枫,高敬文,李琳.影响儿科病人健康教育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28):107-108.

R473.72

B

1671-8194(2015)21-0290-02

猜你喜欢
程序化知晓率儿科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