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影响及对策

2015-10-27 01:39仝伟
亚太教育 2015年27期
关键词:手机思政课高职院校

手机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影响及对策

文/仝伟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之势,以互联网及手机即时通讯软件为载体的新媒体深入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手机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物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也非常高,对其课上学习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枯燥”的思政课堂,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思政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手机;高职院校;思政课

作者简介:仝伟(1986-),女,河北沧州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62-02

根据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①,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5.8%。而大学生占据网民的大多数,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能够通过手机迅速获取信息或与外界联系,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时刻离不开的事情,这样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尤其是像思政类公共课,上课玩手机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一、高职院校学生状况及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现状

截止目前,我国共有一千二百多所高职高专院校,近些年,各大高职高专院校都面临着生源不足的现状,他们开始采取单独招生、降低分数线、提前录取等方法进行“抢”学生,长此以往,一些院校的学生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比如说一些院校的单独招生,单独招生意味着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通过参加学校单设的考试,通过较低的分数线即可上学,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地下降,学生的总体素质离大学生的要求也必将很远。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学生对其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实际操作能力较强,需要其扎实的理论功底,上课是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一般必将枯燥,故而高职院校课堂呈现出“睡觉”和“玩手机”两大主要阵营,学习课堂知识的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尤其像思政这类的公共课。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老师,对当前思政课堂现状较为了解,通过亲身经历和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如今的思政课堂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不断,课上有玩手机的、睡觉的和说话的,认真听讲的少之又少,甚至占不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玩手机的占绝大部分,他们有的用手机看视频、看新闻,有的用手机聊天,还有的用手机网购,整个课上几乎离不开手机,有的学生甚至说上课可以不带教材、笔本,但是必须带手机,很多学生也是这样做的,上课铃响之后,很散漫地进入教室,手里拿着手机和充电宝,找到后排座位坐下后就开始玩手机直到下课,然后同样的状态持续到学期末;而有些思政老师对于此现状无能为力,甚至是置之不理,加上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给学生课上玩手机创造了很大的空间,致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变成了现在这个状况,学校、老师、学生需要重视起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规范学生行为,来充分展现思政课堂最大的效用。

二、手机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影响

当前已经进入人人离不开手机的年代,手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有的人会利用手机进行不法行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危害,而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方面,手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思政课属于公共类课程,大都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人数较多,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加上一些思政老师教学方式陈旧古板,教学内容常年不更新,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致使课堂效果不佳,学生到课率、听课率较低。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学生使用手机频率较高,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 离不开手机,他们用手机上网看视频、购物、交友、玩游戏等等等等,几乎是无所不能,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的年代盛行,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都离不开互联网,因此,很多学生不论上课与否,总是离不开手机,手机成了学生上课的“必需品”,成为了影响学生正常上课的最大屏障。学生上课可以不带课本,可以不带纸笔,但是肯定不会不带手机,甚至担心手机没电,充电宝也要一并带着。最后,现在很多高校都安装了无线上网,为教学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上现在手机的功能齐全,很容易让学生迷恋网络,据统计,现在大部分人每天花费4-5个小时用来玩手机,有的甚至更多,这样对心身发展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值得每一个关注。不仅如此,学生上课不听讲的行为给思政老师也会带来影响,会打击其教学积极性,长此以往会产生“应付”心理,对学生、思政老师都将是隐患。

三、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堂学生玩手机现象的对策

一是合理利用手机资源,创新思政课堂形式。从学校方面,高职院校对其提供的网络资源应该加以控制,不仅仅是为学生、教师使用网络提供极大的便利,还应该通过一些途径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以免学生“滥用”。同时,为思政教学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资金,丰富课堂气氛。从思政教师方面,思政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课堂,变被动为主动,多思考多参与,多引入更多的案例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多组织课下活动,多与学生交流多接触,让更多的同学多参与思政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比如说一些院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像毛泽东诗词朗诵大赛、毛泽东诗词书法大赛、阅读沙龙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参加活动,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我们还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开展一些道德小故事比赛、敬老爱老视频比赛,让学生搜集材料,在课上进行展示,充分利用手机网络资源,让学生手中的手机发挥用途,攻破思政课堂“玩手机”和“睡觉”两大阵营。

二是完善学生课上行为规范,限制学生使用手机。在规范学生课堂行为方面,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尚未作出明确规定,处于空白地带,当前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玩手机,而学校对此现象置之不理,放任其违背课堂纪律,这对学生、对老师、对整个课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对学生课上玩手机行为予以明令禁止,

三是加强手机网络道德和安全教育。现在是全民上网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获得知识信息,但是近些年发生了形式多样、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发现的网络犯罪,基于此状,需要加强学生手机网络道德和安全教育,在规范其使用手机的同时,也要提醒其进行文明上网,安全上网,以免发生意外。

(作者单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注解:

①http://news.ifeng.com/a/20150203/43090145_0.shtml

参考文献:

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张开.媒介素养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熊舒平.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

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10-15.

田仲金.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

杨纯婷.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2013.

王玉,胡弢.手机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析.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6).

宋振韶.手机使用成瘾,专家建议疗治方法.中国青年报,2004-08-03.

[10]杨忠东.手机网络信息化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困境及出路.教育与职业, 2014(6).

猜你喜欢
手机思政课高职院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