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5-10-28 14:54周超顾丹丹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1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京津冀影响因素

周超 顾丹丹

摘 要:京津冀地区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是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种规划和设想层出不穷,但是有溢出效应的合作还是仅限于交界处的观光旅游和农产品供给,大多数规划和设想还没有落实到实处。因此,分析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积极的提出对策,使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到位,使京津冀三地共赢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本文中重点通过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而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对策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第一次指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所体现出的战略意义。“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

京津冀协发展已步入从工业化向城市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区域和城市发展方式已经是京津冀三地不堪负荷。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50年,京津地区人口必然突破5000万,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势必使京津地区已经存在的空间和重大环境问题,演化成更为激烈的矛盾与冲突。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大局出发,是国家,区域,京津冀三地都有协同发展的需求,但京津冀各地所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各有不同。

从协同发展需要看,北京市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三产业发达,科研机构众多,人才密集,教育、科技实力拥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天津市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经济中心,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达。但是他们也都面临着人口过度聚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严重等城市发展问题。近年来,北京虽然开始弱化经济中心功能,意图概述人口、交通、空气污染所带来的压力,但目前仍集聚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产业,依然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金融、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和企业总部集聚中心。天津虽着眼打造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力图提升其功能地位和产业层次,在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仍集聚有大量的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原材料加工制造工业。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重要基地。

对北京来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破解首都发展面临的难题;有利于激活北京的各类要素资源,推动人才、资本等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更大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完善、提升其作为全国首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中心的功能。

对天津来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发挥其产业基础优势,提升先进制造业辐射带动能力;发挥港口优势,提升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功能;发挥金融创新优势,提升为区域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发挥政策环境优势,提升示范效应,使其在京津冀经济发展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对于河北来讲,作为河北省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我省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我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

世界各国在区域协同发展中都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如日本首都圈在加强协同的过程中受到了协同发展互惠性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了利益补偿、利益分享、利益分配等激励型方案与约束型方案相结合的利益调整机制,从而为协同发展提供动力,加快了协同发展的步伐。

国内的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在协同发展中受到了行政壁垒,产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不明确影响因素,积极出台对策,就会造成区域内各地产业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造成投资浪费,同时对于区域整体合力和竞争力也有影响。

因此,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产业结构与城市功能的互补性因素

产业结构互补与城市功能的互补性体现在各地区基于比较优势而从交易中获益的可能性。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京津冀各地区主要任务是要集中发展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通过地区贸易使京津冀三方都获得收益。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三地发展还不平衡。人均GDP、财政收入、公共服务等皆存在较大区域差距,从产业结构看,北京市以第三产业为主,河北和天津以第二产业为主。2013年北京市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创新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天津市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正向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过渡。河北省产业结构处在工业化阶段,发展以投资驱动为主。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三地实现互补性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2.利益分享的动力因素

需求和利益共享是三地协同发展的动力,并且自始至终决定京津冀发展路径。三地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京津冀之间的合作与协作。通过协同发展使京津冀三地都得到利益。

3.政府的主导因素

政府的介入是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主导因素和基本保障,体现为以法律、规划、报告、评估为主体的正式制度约束以及协商、社会组织等多元机制的影响。

2014年8月国务院已成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对于三方经济社会重大决策和规划问题的总体协调与主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中央统筹,各地政府如何介入,发挥主导作用,创新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是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协同发展的对策

在上述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受三地需求与利益共享(互惠性动力因素)、三地区域发展程度(互补性结构因素)、三地政府的支持和管理(政府性主导因素)因此要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对策,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1)京津冀各自的优势不同,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有效互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对三地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特点做出具有全局性判断,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优势互补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如三地可以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形成新增长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2)在动力因素中,三地的互惠性如何最大化,利益共享、建立区域内利益共享机制是协同发展的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动力因素中,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要实现利益优化组合,明确三地的功能定位是保障协同发展的基础。2015年推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刚要中突出了京津冀三地“一盘棋”的思想,提出了三地要突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进行优势功能互补、经济错位发展、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想让京津冀三方都有动力,就要制定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各产业、行业具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与此同时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保驾护航。

(3)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由中央层面作出规划,增强规划的刚性,虽然国家已经退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组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应加大力度,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解决京津冀为政的做法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三地的横向和纵向合作及长效的、多元的沟通协同机制。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问题,不能仅仅参考国际城市圈,大都市圈的案例,更要重视中国特有的行政等级管理体制。行政层级的级别决定了资源配置能力的高低,而地方本位的考核体制又决定了区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竞争压力。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北京、天津、河北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与合作并存,中央层面的设计规划是协同发展的保障。

区域协同发展最核心的内容是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发展,而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发展包括了区域产业的合理分工和协作,因此,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加强三地间产业的技术转移和引进技术的承接。才能使京津冀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而在产业转移和承接的过程中,要积极开辟新的产业领域,在产业转型和创新上要有突破,发展具有本地区比较优势和特色的产业,根据产业经济和技术结构变化和发展来选择区域主导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2015.

[2]薄文广,陈飞.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3]臧秀清.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2015(01).

[4]陈耀.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03).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京津冀影响因素
京津冀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