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015-10-30 19:59苟安宁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0期
关键词:鼓琴子期钟子期

苟安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7-01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本课设计以“读”促教,以“读”悟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传承经典,感受国学经典不朽的魅力,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3.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营造氛围

播放《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改编自一个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个关于友谊与知音的感人的故事,这是一段怎样的友情,他们的友情源于什么呢?《伯牙绝弦》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这个荡气回肠、令人回味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受韵味

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在文中作标注: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指名读,老师指导点评。

三、自读感知,问题引导

1.明确文言文学习方法:(1.借助课下注释;2.联系上下文理解;3.不生搬硬套,用自己的话理解文意。)

2.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出示问题:

(1)“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伯牙绝弦”意味着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什么是知音?

四、研读课文,感受知音

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一遍,讨论理解,研读课文后交流。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1.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2.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

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怎么赞叹?

(“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6.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教师明确:知音指真正了解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真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伯牙与子期畅谈千曲,一醉方休。(请同学们再读1至4句)

7.然而,好景不长,子期不幸辞世,伯牙悲痛欲绝,认为世上再无知音。

8.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真是“士为知己者死”。(教师明确:伯牙绝弦:伯牙断绝琴弦,表达对子期的思念和对知音的忠诚,也喻示知音难觅。)

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9.子期之死,伯牙悲痛欲绝。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课件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读课文。

五、回顾知音,诵读课文

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作业

课外搜集古今交友名言。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善听 必得之(死)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己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再围绕“绝弦”,让我们感受到不仅仅是伯牙、子期心灵相通的情义,开头和结尾设计了以《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从教者与学生一起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学时要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读、思、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鼓琴子期钟子期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泉水滴答
何谓“知音”
转身①
高山流水
伯牙子期
临街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