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015-10-30 07:37郭禹杨朝明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郭禹 杨朝明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辅导模式,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途径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到朋辈心理辅导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扩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3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愈来愈受到了关注。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的心理辅导模式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上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现已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新的模式。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应用

1.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招募,选拔出具有较好心理学知识基础的,有亲和力形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也可通过班级推荐出本班热心、积极并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学生来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内容不仅要有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必要的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治疗方法等实际操作技巧方面,还要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方面,如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尊重他人,真诚待人的咨询态度等。培训手段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翻转课堂、模拟咨询、集体讨论、团体辅导、案例教学、电影教学等多种手段,使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得到提高。当然还要重视朋辈心理辅导员后期的培训和自我成长,在培训中学到的咨询技巧只有在实操后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所以需加强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帮助其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进行自我完善。

2.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途径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不少高校已建立起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级层面)→心理辅导站(院系层面)→心理联络员或心理委员(班级层面)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网络体系,将朋辈心理辅导渗透到整个网络体系中不仅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自助”成长功能,还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大大拓宽。在校级层面上建立以心理专家为核心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对全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在院系层面上建立以辅导员和心理教师为中心的朋辈心理辅导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本院系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在班级层面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作用,立足本班,及时反馈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承担着预警和后期跟踪工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介绍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可利用分组和选拔——基本知识培训——实际操作与案例分享三个步骤将朋辈辅导引入到教学环节中,使得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而且注意了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教学内容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吸引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朋辈团体心理互助活动。通过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知识讲座,读书会、心理电影赏析、校园心理剧等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通过心理沙龙、团体活动等活动或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QQ群、微信群、贴吧、飞信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发挥自我潜能,释放心理压力。

二、关于朋辈心理辅导的一点思考

1.朋辈心理辅导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朋辈心理辅导的效果,所以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自身需要不断的学习,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咨询模式,所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定位在发展性心理辅导,对于那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必须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帮助,所以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得朋辈心理辅导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众多热门词汇之一。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到朋辈心理辅导中,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工作中应持有积极改变和助人自助的理念,而且将确立以促进大学生的积极改变和自我成长作为其工作的重心,这将丰富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不仅可以更加关注广大学生良好品德、幸福等积极品质的培养和发展,还能够激发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胡伟, 胡蜂.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6,(10)

[2]江胜锋. 朋辈辅导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设计中的尝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9)

[3]曾谋.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教育心理研究)2013,(5)

作者简介:

郭禹(1978-)女,满族,辽宁兴城人,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