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规治疗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5-11-03 07:36张幸敏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医治尿激酶内科

张幸敏

(河南驻马店地区确山县妇幼保健院,河南驻马店463200)

内科常规治疗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对比

张幸敏

(河南驻马店地区确山县妇幼保健院,河南驻马店463200)

目的:对比并观察内科惯例医治和尿激酶溶栓医治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内科惯例的医治,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行尿激酶溶栓来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不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日常生活恢复状况也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用于医治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要比惯例的内科医治效果好,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少病程,提升生活质量.

脑梗死;尿激酶溶栓;疗效

0 引言

脑血管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患上该病,且大部分患者的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形成脑梗死会使患者脑局部的血流发生障碍,使局部区域血流发生中断,脑组织由于缺氧和缺血使其出现软化与坏死[1].本研究对我院2011~2012年91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其中的46例患者采取了尿激酶溶栓的医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91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2012年诊治,分成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5),患者都通过CT影响学并得到确诊[2].研究组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2~72(平均62.2±24.1)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40~70(平均61.2±24.4).两组患者在普通资料等方面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内科惯例的医治,按照患者自身的具体状况选取尼莫地平、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与甘露醇等药品.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尿激酶溶栓对患者实行治疗,按照患者的身体质量来选取尿激酶的剂量,需维持在50万~150万U,另外还需添加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来实行静注,时间需要控制在15 min以内.对于肌力添加到2级之上的患者不需要再选尿激酶,反之给予55万U的尿激酶实行静注.

1.3疗效判定 改良过后的Fugl-Meyer评分分成5个等级,评分<50分为1级,属于运动存在严重障碍;50~84分为2级,属于运动存在明显障碍;85~95分为3级,属于运动存在中度障碍;96~99分为4级,属于运动存在轻度障碍;100分则为5级,属于正常.对于日常生活的评价根据Barthel评分中的指数记分的方法来实行判定.分数<20分属于彻底依赖,21~61分属于严重依赖,62~90分属于重度依赖,91~99分属于轻度依赖,100分则属于独立.日常的生活恢复状况分成Ⅰ、Ⅱ、Ⅲ级.Ⅰ级为患者的症状不仅消失并基本恢复至正常;Ⅱ级为体征与症状得到显著的缓解,能独立生活;Ⅲ级为恢复的状况一般,还需别人帮助,需要拄拐行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评分为(58.2±25.1)分,高于对照组的(38.1±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仅在Fugl-Meyer的评分上优于对照组,且日常恢复的状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表1 两组的Fugl-Meyer评分等级比较[n(%)]

表2 两组日常生活的恢复状况比较[n(%)]

3 讨论

一旦形成脑梗死会使患者的栓塞血管供血区发生水肿与坏死,使脑细胞及有关区的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因为脑细胞无法再生,往往因为血栓的形成使脑细胞的缺血损伤是没有办法逆转的[3].

一般认为,在发生损害的6 h以内实行尿激酶的溶栓医治效果最好.在脑梗死的发病过后,需及时将脑结构的血液供给恢复,制止脑结构的病变与坏死,尿激酶溶栓能让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有的可以将血栓结构溶解[4].在选取尿激酶溶栓医治脑梗死时,溶栓的时间和效果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尽早的实行溶栓是医治的关键所在.因为形成血栓是一个有顺序的过程,选取尿激酶能将新产生的血栓有效溶解进而制止从血栓发展.需注意在实行溶栓医治的时候需从各方面来考虑患者的总体状况,对于脑梗死为大面积的患者不适合选取溶栓医治.

综上所述,在临床的实践当中,选取尿激酶溶栓来医治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要比惯例的内科医治好许多,不仅能使神经功能有效改善,还能缩短患者的病程,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1]王连杰.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80-81.

[2]刘慧敏.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维护[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3):628-630.

[3]马 怡,朱永平,林 洁.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3):338-340.

[4]何五建.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53例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6):15-16.

R743

A

2095-6894(2015)11-080-02

2015-09-25;接受日期:2015-10-12

张幸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Tel:0396-7027597 E-mail:limin13461402291@163.com

猜你喜欢
医治尿激酶内科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内转科型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