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的“习得”与“学得”

2015-11-09 00:45孙明霞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10期
关键词:习得高中英语

孙明霞

摘 要:在英语学习中,“习得”与“学得”紧密相关,学生通常是先有“学得”,再有“习得”。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习得”与“学得”两者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得 习得 高中英语

“有许多证据表明,相对于教师的知识而言,教师的信念更能影响其教学行为”(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 Burden,2000)。也就是说,教师所持有的教学观点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所以,我们有必要先阐明有关英语教学自身所持的一些基本理论认识,如学得和习得的基本理论。

习得和学得这一理论是由著名的教育家Krashen所提出的。他认为,“习得”即学习者为了获取信息,或是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的一种语言学习过程。“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学习,其本质是不明显的、非正式的和自然的学习。他还认为,“学得”即学习者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规则的学习,其本质是一种明显的、正式的、系统的和非自然的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形式和相应的语法规则,即语法。学习者通过别人的讲解以及自己阅读相关语法书的方式,理解并学习一些语法规则,并能够运用这些语法规则。

“习得”与“学得”虽有不同,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其不同在于教学中更体现为互补和互相转化的一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习得”与“学得”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习得”和“学得”的不同

教育家Krashen的“习得”论颇有影响,尤其在解决我国“哑巴英语”的问题上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Krashen指出,有意识“学得”的知识,其更多的是用来考查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是否合乎语法规则,而考查却需要一段时间过程。由于口语交际的即时性,学习者“学得”的知识很难自然地输出,但也有不少教育学者努力去淡化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如Stern认为,其实要刻意地区分“习得”和“学得”,其行为是没有任何理论意义的,因为两者原本表达的就是同一个概念。“习得”和“学得”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更像是一种风格上的差异,就如同英语词汇中的develop,grow,learn的区别一样。Ellis也同样认为,“习得”与“学得”两者之间其实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习得”本身就包括有意识的“学得”,且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而Littlewood则主张,“学得”作为一个概括用语,其本质就包括了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于善志,2005)。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学者只是淡化但并未完全否认两者间的不同;学习过程中的“习得”则更多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习得”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作为“input”存在,但是否全部为学生“intake”是不得而知的;“学得”的知识则更可能在各种外界监督下迅速地为学生所内化。

二、“习得”和“学得”各自的局限

在我们界定了两者是不同的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再来关注两者在我国教学环境下的各自局限。英语并非我国的第二语言,在整个社会中也并非通用语言,在英语课外学生间的沟通也完全是母语,仅仅靠在课堂上接受所谓的可理解输入,而课下不用或很少用,学生显然是不能获得足够的输入而实现对语言的自如运用。再者,交际并不仅仅指口语交际。在我国,人们可能更多的是利用英语进行阅读、获取信息、查阅资料或与外国人进行书面交流,因此,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仍需重视。即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习得”并能自然运用于听和说,但他们仍需学习一定的语法知识以处理较复杂的阅读材料。对于“学得”的局限性,多年的“哑巴英语”现象足以说明问题。

三、“习得”与“学得”之间的相互作用

既然“习得”与“学得”各自的关注点不同,又各有其局限,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更应注意两者间的结合,促进“习得”和“学得”知识间的互相转化,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不能一强调听和说就不讲语言知识了,或是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而不注重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忽略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习得”与“学得”之间存在着一座桥梁,我们应发现并建立起这座桥梁。

对英语进行一定量的直接接触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决非充分条件。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多接触英语材料;另一方面,要运用多种形式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适当干预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自己所接触的英语学习材料。“习得”与“学得”之间的桥梁,其实就是从输入(input)转化为吸收(intake)的阶段以及从吸收(intake)转化为输出(output)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干预和指导,训练学生有意识地把“习得”和“学得”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把学生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表达能力。研究学者也曾指出,“习得”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两种“有意注意”:一种,语言学习者必须对自己所输入的语言特征加以注意,否则,输入便不可能转化为吸收;另一种,语言学习者必须注意自身的语言发展状态(体现在输出之中)与其目标语言(体现在输入之中)之间的差距,即语言学习者要进行认知对比。通过这种认知对比,语言学习者或是能发现自身语言知识所存在的不足,或是能强化正确的知识,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语言系统。

以我校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漂流阅读”为例,每周规定一个固定时间来组织学生一起阅读英语材料,如英文报纸、英文名著等。这些阅读材料都是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或依据学生近阶段所掌握的英语词汇情况而精心挑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在阅读期间,学生要填写一张阅读心得卡,每人在卡片上都要写出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和难句,并利用词典及时查出它们的意思及用法。此外,学生还要把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好词和好句摘抄下来,以便于吸取他人精华并加以利用。最后,学生还可以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或随笔等。在一个小时的阅读活动结束后,接下来是学生最喜欢的Free Talk环节,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分享阅读心得。我们进行“漂流阅读”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摘抄、交流心得等一系列兴趣性的活动,把学生从课本里单一的、枯燥的语言学习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习得”和“学得”知识之间的互相转化。

总而言之,我们发现了“习得”和“学得”之间的桥梁,即在于教师通过日常的英语教学,有效地整合各种英语资源,建立督促制度,营造英语学习环境,运用多种指导方法,把更多的input转为intake以及把更多的intake转为output,帮助学生在“习得”和“学得”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于善志. 也谈“习得”“学得”与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9).

猜你喜欢
习得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让学生在转换中穿越语言的丛林
文化认知对日语习得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寻找“言”“意”之间的慢思维
英语报刊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高中英语第一册(上)词语辨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