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初中生上肢力量的教学现状研究

2015-11-09 00:45徐连荣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体育教学

徐连荣

摘 要:近年来的体质监测数据表明,青少年学生的上肢力量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这已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上肢力量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上肢力量的训练,通过有计划、有规律、多样化的训练,在充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充分利用自制体育器材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上肢力量与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上肢力量 力量素质 体育教学 教学现状

一、研究背景

青少年学生上肢力量素质持续下降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2013年,南通市把初中男生的引体向上、女生双杠支撑前移等体育项目作为学生上肢力量素质考查的内容,并列入体育中考;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又把初中男生引体向上定为必测项目。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是获得运动技能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上肢力量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悬垂、支撑、攀爬、投掷等能力的发展,甚至也阻碍了跑、跳等运动成绩的提高。

二、研究目的

从初中体育教学和学校器材设施方面着手,调查初中生上肢力量发展的教学现状,分析学生上肢力量素质差的原因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学生上肢力量素质提高的方法,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决策性的参考。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向南通市初中学校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61份。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重视程度

为了分析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重视情况,研究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对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等状况进行了调查:

问题一:您在体育教学中是否关注学生上下肢力量素质的均衡发展?

结果:从不关注(0%);一般关注(44.27%);非常关注(55.73%)。

问题二:您是否制订过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计划?

结果:是(59.02%);否(40.98%)。

问题三:您在体育教学中是否安排了有助于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素质的练习?

结果:从不(0%);偶尔(57.38%);经常(42.62%)。

问题四:您是否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上肢力量的练习?

结果:从不(3.28%);偶尔(62.29%);经常(34.43%)。

综合分析上述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1)大部分教师能够关注学生上肢力量的发展,但有的教师仍没有制订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计划。

(2)大部分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只是偶尔进行上肢力量训练。依据力量训练的不间断性、规律性原则,这种偶尔练习是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发展水平的。

2.发展上肢力量的常用器材数量配备状况

为研究初中学校在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教学中所配备的常用训练器材状况,我使用问卷形式对学校规模和各器材的配备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参照江苏省初中体育器材装备三类标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91.80%的学校实心球配备满足标准;44.26%的学校爬绳、爬竿配备满足标准;32.79%的学校小哑铃配备满足标准;14.75%的学校单杠配备满足标准;11.48%的学校双杠配备满足标准。

体育器材是教师完成教学活动的教具,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调查显示:大多数初中学校对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常用器材配备明显不足,其中以单杠、双杠短缺的现象最为突出,学校应加大对这类器材的投入。实心球的配备情况最好。

3.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发展上肢力量经常采用的练习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整理了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教学内容,并根据练习类型进行了统计。数据表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俯卧撑等徒手类练习的教师占74.07%;采用单杠类练习的教师占48.15%;采用双杠类练习的教师占25.93%;采用投掷类练习的教师占22.22%;采用游戏类练习的教师占14.81%;采用其他练习形式的教师占13.11%。由此可见,体育教师主要采用徒手类练习来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其次采用单、双杠类的练习。

徒手类练习形式比较简单,容易组织实施,又不受器材的制约,因此这成了体育教师教学的首选练习方式。其中,俯卧撑练习在徒手类练习中使用得最多,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其使用比例达100%。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趣味性游戏类项目却很少被教师采用。

由于采用了大量的俯卧撑、单杠、双杠类练习形式,所以重点发展了学生的手臂支撑能力。男生引体向上作为考试项目,在课堂教学中也被列为主要的练习项目,但投掷、攀爬等能力的发展项目却被严重忽视了。可见,学生上肢能力的发展已被片面化。

五、结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分析,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比较关注学生上肢力量素质的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中,支撑力量素质和悬垂力量素质的发展处于领跑地位,但同时也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少数体育教师在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素质方面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2)大部分体育教师对学生上肢力量的发展未能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训练,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上肢力量训练时断时续,违背了力量训练的不间断性原则。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练习形式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教师在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素质时,片面地发展支撑能力,缺少科学合理的计划,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上肢能力的均衡发展问题。

(5)学校体育器材普遍缺乏,特别是单杠、双杠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六、教学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意义

上肢力量素质是人类进行支撑、悬垂、攀爬、抛投等运动的力量基础,而支撑、悬垂、攀爬等能力又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初中以上的男生引体向上列为必测项目,这表明了对男生力量训练的关注。

科学研究发现:青少年在13~17岁这个阶段是力量素质发展和提高的最佳时期。而初中阶段正处于这一时间节点上,因此,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重视学生上肢力量的发展。同时要提升学生参与练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参与、自主练习的良好习惯。

2.丰富练习形式,激发学生上肢力量练习的兴趣

力量练习如果是枯燥、单一的重复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难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依据简单、方便、易组织、易实施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而应根据学生练习状况和发展需要来确定。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整理各种练习方法,在实际课堂中进行交替教学,结合趣味性的游戏、比赛等形式的练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制订练习计划,遵循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原则

科学研究表明:只有经常的、有规律的训练,才能产生良好的力量训练效果。一般来说,运动员如果坚持每周进行一次合理的力量训练,其力量可以保持中等水平;如果每周进行三次合理的力量训练,其力量就可以保持最佳水平。

学生上肢力量的增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体育教师周详的发展计划和系统的实施方案,切不可让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训练变成无序的、偶然的教学行为。在制订课堂教学计划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练习需要来设计练习内容,促进学生上肢能力的全面发展,杜绝为应对考试而片面化、随意化地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

4.开展课外活动,创建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氛围

课外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补充。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生中只有不到18%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而有40%的学生竟然达不到平均每天半小时的锻炼时间。

学校应充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并适当安排学生上肢力量的练习,如开展哑铃操、拔河比赛等集体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5.利用自制器材,拓展学生上肢力量发展的途径

学校体育器材缺乏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不应成为阻碍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障碍。首先,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配备,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其次,体育教师要多动脑,自制简易器材,开发校本教材,努力发展学生上肢力量。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中介绍了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往里面灌装沙土或水,制成一个富有个性的“沙瓶”。在练习中,“沙瓶”可以当小哑铃使用,也可以当沙包使用,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通过这样的创意,既解决了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又让学生对个性化的“沙瓶”产生了新鲜感,提升了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潘嗣勤,牟维照.力量素质训练的原则[J].田径,1998(5).

[2]郑轶.关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对话[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1(16).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体育教学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淄博市职业院校乒乓球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