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2015-11-15 07:43谢广迪李国良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5期
关键词:青年组斑块缺血性

谢广迪 李国良(通讯作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长沙 410011

脑卒中是脑部动脉宫腔狭窄或者闭塞引发的侧支循环不足,无法代偿性供血,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情况[1-3]。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探讨其发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1∶1的比例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年龄≥6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3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中制定的关于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且患者均经全方位的神经系统检查(CT或MRI)和详细的病史询查等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63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青年组),男49例,女14例;年龄28~35岁,平均(28.1±4.5)岁;脑梗死56例,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63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老年组),男36例,女27例;年龄65~78岁,平均(70.1±4.1)岁;其中脑梗死58例,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

1.2方法对患者行CT、MRI的全方位神经系统检查,并行常规的X线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对患者的血管功能、形态(主要探查的位置包括:双侧颈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观察斑块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回声特点),同时对患者进行血糖、血脂、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的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自身以及家族患病史,对患者的主要生活习惯,可能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吸烟酗酒等)进行调查。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同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

1.3相关指标评价标准颈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超声斑块的判定方法[5]:以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1.3mm及以上视为斑块(1.1≤IMT<1.3视为增厚)。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高血糖:空腹血糖 ≥7.0mmol/L 或餐后 2h血 糖 ≥11.1 mmol/L。高血脂:甘油三酯水平>1.8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2mmol/L。吸烟:患者连续1a及以上且每天吸烟的数量≥10支。酗酒[6]:患者每次饮酒(主要指白酒)量超过250g,且每周的饮酒次数2次及以上。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特点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可见,青年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5∶1,老年组为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脑血管病类型:青年组腔隙性梗死41例(65.1%),老年组30例(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多发性脑梗死5例,老年组9例;青年组大面积脑梗死9例,老年组17例;青年组小面积脑梗死1例,老年组2例;青年组脑出血3例,老年组2例;青年组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老年组3例;2组脑血管病类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青年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34例(54.0%),双侧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2例(3.2%),无多支动脉斑块情况;老年组患者均有明显的超声异常,双侧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8例(12.7%),多支动脉斑块8例(12.7%);2组颈动脉超声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显示单侧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有8例和11例;超声显示双侧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青年组、老年组分别有10例和19例;单侧颈部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中,青年组有9例,老年组16例;多支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中,青年组0例,老年组1例;2组颈动脉超声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危险因素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史和既往心血管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青年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早发家族心血管病史、高血压、家族性高血压史、吸烟和酗酒,老年组患者的排序则是高血压、早发家族心血管病史、糖尿病、家族性高血压史和吸烟。见表1。

表1 2组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比较 [n(%)]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与致死率高等特点,多发于老年群体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所有脑卒中患者中占5%~15%,但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等的改变,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

本文分析35岁以下的青年患者和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发病的危险因素,发见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腔隙性梗死最多,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与郝桂荣等[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男性在社会分工中的压力过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而危险因素的分析发现早发家族性心血管病史、家族高血压史以及高血压和吸烟酗酒史是青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提示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家族性和先天性的情况是主要原因[8-10],而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对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长期吸烟会导致机体血浆纤维蛋白水平的升高和血液黏度的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脂质沉积,损害加大,动脉硬化形成加快[11];而长期饮酒会导致血细胞比积迅速增加,胆固醇水平提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但早发家族性心血管病史、家族高血压史和老年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遗传学方面密切相关。

总之,有效辨别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正确认识其临床特点,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徐巧绒,徐家萍,唐文艳,等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J].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0):95-96.

[2]朱德坤,吐尔逊·沙比尔,艾克拜尔·加马儿,等 .新疆地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7):441-444.

[3]倪仁广,杨建宏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62例临床特点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9):2 488-2 489.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0,2(4):50-51.

[5]周敏,佘子瑜,梁顺波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3):2 730-2 732.

[6]张峪涵,张慧丽,刘桂云,等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6):465-467.

[7]郝桂荣,高素琴,徐纪光 .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0):867-869.

[8]潘广芹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研究概况[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6):788-790.

[9]杨姗杉,贾建平 .影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危险因素的前后循环差异[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5):348-350.

[10]郭莉丽,邵森,方天富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09-410.

[11]邵春香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青年组斑块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