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然:媒介只是一种手段

2015-11-16 16:22王宗亮
东方艺术·大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直观媒介定义

王宗亮

事实上当我们谈到所谓包括“新媒体”在内的任何媒介时,他们的概念是一直都在变的,最好的方法是我们不去给它们各自强行下一个定义。反而可以放松点将它们看作是时尚、浪潮,当然这方面艺术史上有很多相关的记录和标志,我就不想细说了。而现在我们看“新媒体”直接反应在各类录像艺术上已经较为普遍了。而未来亦可能更趋于更为复杂的科技手段来呈现。

传统媒介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比如说绘画、雕塑,甚至到语言和文字,虽然我做的作品可能在直观上看不到他们的踪迹(也有十分明显的相关元素体现),但这些东西有时是创作背后真正带给我力量的东西。换言之,我的大多数作品都试图从不同的媒介找到了一些切入点进行创作,并改变相关媒介带来的可能性,将其延展到更宽泛的领域,这在我的一些作品中都能感受到。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比如我所热衷拍摄的电影录像来看,其实并不像观众表面看的那样,从中孵化出某些摄影作品或装置。它们事实上是独立的,只是可能在媒介上和我的电影有重叠的部分。最典型的就是我把拍电影时用过的道具作为过程的象征独立呈现出来;它重新利用了相关媒介的定义(比如现成品、装置,摄影等)。就是从电影素材中反向提纯出来。

说到这,其实我们可以感受到有时新媒体创作和传统媒介没有什么不同。在七十年代绘画走入低谷时,出现了视频的艺术形式。他让观众看到了看起来光彩夺目、十分有魅力的作品。它取代了绘画给人带来的那种“魔力”,可能从那时起媒介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随科技的发展变化的更快了。但影像普及之后,人们又开始考虑介入身体和行为的表演,取代影像的光感。这样似乎进一步拉近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对一些细节的体悟更为直观彻底。

至于到未来,我认为将会是“没有作品”,也“没有媒体”,甚至是“没有艺术”的时代,我觉得人类以后的认知,会把所有的东西看作是一体的,艺术就在生活中,我们也在艺术中。不会再以“归类”的意识去创作、欣赏。而从我自己的创作角度来说,我更倾向于不断接触没有使用过的媒介去创作;甚至在某种媒介的可能性即将结束的时候,尝试通过别的手段(可能是其他媒介的介入),来重新定义它们。或许这就是“新媒体”存在的意义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直观媒介定义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简单直观≠正确
书,最优雅的媒介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成功的定义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