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童声合唱教学的探索

2015-11-18 14:44孙琳
文理导航 2015年32期
关键词:合唱小学音乐

孙琳

【摘 要】小学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一首歌曲可以表达欢乐、道出悲伤。一首欢快的旋律,足以让学生们从枯燥的环境中跳脱出来,如果教师能引导小学生们把欢乐的歌曲这么演绎、合唱,那就是一项长期音乐合唱教学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

根据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师们应把歌唱当作最好的教学工具,在小学音乐教学法中,主要是以歌唱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合唱训练正是以唱为主的训练,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音乐教学法在童声合唱的训练中有效发挥他的优势呢?就我多年来的小学合唱教学经验和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理解、明确小学合唱教学概念

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合唱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很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儿童合唱歌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个声部,把合唱改成了齐唱,有的干脆不教了。我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教师对合唱教学缺乏认识,教学环境的限制……但主要的还是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了畏惧感,最终导致放弃。

二、曲调音准的训练

学生在做发声训练时如果不跟钢琴唱,音有时会偏高或者偏低,从s—m小三度的童谣开始,接着又开始加入la、do、re,知识的积累就成了五声音阶,最后认识fa、ti,再加入音程唱,两个或三个音的和声等都安排在适当的进度之内,并且采用首调唱名法,这样使学生不管唱什么歌曲都能对音的高低有个系统的心理位置,不至于造成音准问题。

1.低年段学生刚进学校缺乏音高概念,歌曲怎么唱,怎样才能把音唱准都需要老师教。一、二年级的音乐教材以学生聆听为主,音高,音准的教学量很少。据教学以来,我觉得学生在接触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融入音高的概念。比如在对于二年级的教学中,我要学生聆听小字一组中的1 2 3 4 5 6 7,并表明音的高低。将这些音符用一个小动物来代替,通过听辨音高猜出的动物名字。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之间的距离感。在每次教唱歌曲的时候,我都会让学生安静的听琴弹奏一遍旋律,然后让学生轻声用“啦”来哼唱歌曲。每次教唱开始都会让学生唱一段小曲来做音准练习,低年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缺乏坚持力。通过这样先唱音名,再唱歌词长期的训练由浅入深,点点滴滴地让学生了解音高,解决音准问题。

2.中年段的学生经历了二、三年的训练已经把握了do、re、mi等音高的演唱。但是对于增四度,纯四、五的跳跃音准掌握的不够理想,如第七册中的《摇篮曲》中,频繁出现纯四度的音程。在唱低音时学生往往没有概念,总会出现偏低的现象。于是我运用了柯达伊手势法,让学生在不同的音高出现时用不同的手势来表示。同时在歌谱上加入了旋律线条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音高的走向从而唱准音高。通过这样直观简要的学习,学生的音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跨度很大的歌曲也能快速到位的唱准。

3.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音乐知识和音高概念,教材中也增加了合唱曲目。进行合唱教学时,低声部的音准时常不进如人意,总会跑到高声部。如第九册中的《故乡的小路》、《我怎样长大》等。其实合唱音准不准比较大的因素在于听觉。要让学生通过听辨,听唱,模唱简单的音程,如纯四、五度音程,大小三度等,来培养他们敏锐的多声部音高概念。对于县级学校由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就算通过训练也难以达到教材上多声部的要求。于是我通过不破坏和声效果,遵守和声定律的同时将二声部歌曲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故乡的小路》通过降低难度解决学生音准难题,恢复了他们对多声部歌曲的学习信心和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多声部音乐的魅力。

三、固定伴奏与卡农

在分声部演唱的时候声部与声部交界处的同学往往不能很明确的找到自己声部的哪个音高,有的时候会被别的声部“带跑”?,我认为只有练唱多声部,才是唱准音的保证,多声部的训练只能从两个声部开始,一方面是至少要有两个声部才能辨别声音之间的协和程度,另一方面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这时,我们就可以先采用固定伴奏来进行训练,比如:我在教唱《乃哟乃》这首歌曲的时候,因为这是一首do,mi,sol的歌,旋律很简单,学生学会了以后,我就用do sol do做为伴奏音乐,一开始由老师唱固定伴奏音型,学生唱歌曲的旋律,接下来部分学生唱旋律,部分学生唱固定伴奏,等学生完全学会这种唱歌的方式了以后,就可以安排学生一小组对一小组,或者一个对了一个单独练习;学生学会了歌曲固定伴奏演唱方式以后,这时就可以加人卡农即轮唱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使得学生的合唱配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柯达伊手势

在平时教学的过程当中我有时会发现,学生在演唱作品的时候各声部的声音有的时候会很不协调,各个声部的小队员都在忙着唱自己的声部,不会去听别的声部,如果一听自己就会被别的声部带跑调,结果就造成某一个声部的声音特别强,某一个声部的声音比较弱,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柯达伊手势训练他们的“一心二用”这样即使是一个人也可以完成,一开始老师边唱边做手势,让学生模仿,接下来老师不唱音,只做手势让学生边做边唱,从起初的一个音到后来的几个小节,当然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等他们对柯达伊手势很熟悉了以后,就可以边做手势边跟老师进行卡农的训练,最后自己跟自己唱卡农,也就是说,自己的柯达伊手势是一个声部,唱出的声音是另一个声部,当然,这个训练是要建立在前面所有训练的基础之上的。

总之,训练一支声音和谐配合默契的合唱队,歌唱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和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小学生的合唱教学才能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小学)

猜你喜欢
合唱小学音乐
合唱艺术普及中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合唱教学的美育功能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通俗歌曲改编为合唱的几点建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