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的中医辨证施治临床研究*

2015-11-21 07:17河北省中医院口腔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肾阴牙周袋牙槽骨

河北省中医院口腔科

李 敏 高 毅 王竞超△ 都广艳△△ 王彦敏△△△ 王双双△△ (石家庄050011)

牙周炎是口腔两大类主要疾病之一,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高患病率,在我国,其患病率更是居于龋病之上。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牙周炎更将成为突出的保健问题。菌斑中的微生物是引起牙周炎的始动因子,全身因素如免疫缺陷、内分泌失调等可降低宿主的防御和修复能力,推动该病的发生或发展。其特征是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是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1]牙周炎相当于中医的“牙宣”,中医很早就注意到肾与牙齿的关系,认为“肾虚则齿衰,肾固则齿坚”,对牙周病也早有“凡齿脆而不坚,或易与动摇或疏豁或突而不实。凡不由虫不由火而齿为病者,比肾气之不足,其病不在经而在脏”的叙述。临床工作中,我科对牙周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治疗牙周炎120 例,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80 例牙周炎病例为我院口腔科门诊患者,经口腔科确诊为慢性牙周炎,病程1~20年。病损表现: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X线显示患牙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将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120 例,其中男62 例,女58例,年龄35~74 岁,病程1~19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31 例,女29 例,年龄36~72 岁,病程1~2 0年。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符合《牙周病学》[2]关于慢性牙周炎的诊断标准,患者无全身性疾病。排除标准:侵袭性牙周炎,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如糖尿病、血液疾病和某些遗传性疾病),颌创伤等引起的牙周炎以及不能遵医嘱用药,影响疗效者。

3 中医辨证分型[3]

3.1 脾胃湿热证 牙龈红肿,可探及深牙周袋,有袋内溢脓,牙龈易出血,口干喜饮,口臭,胃内嘈杂易饥,大便秘结,尿黄,苔黄厚,脉数。

3.2 肾阴亏损证 牙龈红肿萎缩较轻,伴出血溢脓,牙根宣露齿松动,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溲黄便燥,睡眠差,舌红苔少,脉细数。

3.3 气血不足证 牙龈萎缩色淡白,牙根宣露齿松动,咀嚼无力,刷牙吮吸触碰时牙龈易出血,胃呆纳少,口淡无味,大便溏薄,面色无华,气短倦怠,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4 治疗方法

4.1 对照组 患者行彻底的全口洁治、龈下刮治术牙周基础治疗,局部涂敷2%碘甘油,西吡氯胺含片含化,每次1 片,每日4 次(2 mg/片,黄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 个月为1 疗程。

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中医辨证分型药物治疗:⑴脾胃湿热型:黄连、生地黄各6 g,牡丹皮9 g,升麻6 g,生石膏20 g,黄芩6 g,金银花10 g。⑵肾阴亏损型:补肾活血固齿方(淫羊藿、补骨脂、熟地黄各15 g,当归、丹参、知母各10 g,甘草3 g)。⑶气血不足型:党参15 g,白术、当归各12 g、白芍10 g,熟地黄、茯苓、川芎各12 g,甘草6 g,黄精15 g。日1 剂,水煎早晚2次口服,每次300 mL,2 个月为1 疗程。

5 疗效标准[4]

显效:牙龈无炎症,牙周无炎性渗出物,牙周袋变浅(<4 mm)或消失,牙槽骨不再继续吸收,牙齿松动度由II°转I°,咀嚼功能增强。有效:牙龈肿痛基本消失,牙周基本无炎性渗出物,牙周袋变浅,牙槽骨吸收情况稳定,牙齿松动度减轻,咀嚼功能有改善。无效:主诉与体征均同治疗前。

6 治疗结果

6.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97例,总有效率为80.83%;对照组有效36 例,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情况 例(%)

6.2 治疗组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结果比较 肾阴亏损型发病人数最多为69 例,气血不足型发病人数最少为20 例。各型显效率、有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2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组各型疗效情况 例(%)

7 讨论

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牙周组织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既有局部因素又有全身因素,主要是致病菌和肌体反应性。临床对于牙周炎的治疗多采用口服抗生素及局部基础治疗,在增强肌体全身调控能力方面缺乏有效措施,治疗的远期疗效不理想,易复发,而且副作用较多。

中医辨证论治,通过对全身脏腑的调节,提高肌体免疫功能,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潜能而发挥药效作用,弥补了西医主要针对细菌及局部因素治疗的局限性,并且避免了长期口服抗生素的副作用,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牙周炎疗效确切,未发现副作用。[5]牙周炎属于中医“牙宣”“齿豁” “齿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可归为脾胃湿热、肾阴亏损或气血不足。对于脾胃湿热型患者应清泻胃火,消肿止疼;肾阴亏损型,应滋阴补肾,益髓固本;气血不足型,易补血益气,养龈健齿。近年来,我科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牙周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治疗组120 例牙周炎中,肾阴亏损型发病率占第一位。中医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耗损,骨失濡养,牙槽骨吸收,肾虚不能主骨,故牙齿松动。补肾活血固齿方是以“肾主骨”理论为基础,以治疗肾阴亏损型牙周炎患者为目的的中药方剂,淫羊藿、补骨脂作为君药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熟地黄、当归、丹参作为臣药补血活血,填精益髓;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淫羊藿主要成分淫羊藿苷体外可以抑制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促进骨形成;[6-7]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酮,其可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8]李立芳等[9]研究发现黄芩、淫羊藿、丹参3 味中药联合应用对牙周致病的厌氧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治疗组120 例牙周炎中,脾胃湿热型发病占第二位,病因多为过度食用刺激性食物,导致胃肠积热,热循经熏蒸牙龈,蕴热化火,致使热伤脉络、牙龈出血,临床中胃火上蒸型的患者多为青壮年,治疗所用药物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有广谱抗菌作用,另外黄连还有止血的作用;生地黄有缩短凝血时间、止血的作用;生石膏有清热泻火、调节体温作用。气血不足型牙周炎,所占比例最少,多出现于久病虚弱者,久病耗伤,使先天之源枯竭,而后天生化不足,气血亏损,脉络空虚,则牙齿失于濡养,本型多发生于女性,部分患者会合并全身疾病,故此病缠绵日久,身疲力乏,少气懒言,有时轻有时重。现代医学发现党参具有补血生津的作用,可增强肌体的抵抗力,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等;黄芪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目增多,寿命延长,黄芪还可使坏死细胞恢复活力;白术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提升白细胞作用。[10]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治疗牙周炎,即改善消除局部病损,又调节全身状况、标本兼治,疗效满意。

[1]曹采方.临床牙周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61

[2]孟焕新.牙周病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6-157

[3]李元聪.中西医结合口腔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98-101

[4]胡壮,沈海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牙周炎78 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 (3):34

[5]罗礼君.牙周病中医药治疗的概况和展望[J].牙体牙髓牙周病杂志,2003,13 (9):534

[6]李晶晶,于世凤,李铁军,等.淫羊藿对口腔各矿化组织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 (5):291-294

[7]翟远坤,王鸣刚,李志忠,等.淫羊藿苷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性分化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 (27):480-484

[8]朱嘉蓉,罗厚蔚.丹参酮ⅡA 的抑菌活性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 (4):368-370

[9]李立芳,张勇.中药对牙周致病厌氧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8,23 (4):30-31

[10]高学敏.中药学[M].2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26-430

猜你喜欢
肾阴牙周袋牙槽骨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