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次琦与学者书法

2015-11-23 06:44朱万章
收藏·拍卖 2015年9期
关键词:行楷书学篆隶

朱万章

朱次琦(1807-1881),字稚圭,号子襄,世称九江先生,广东南海人,是晚清时期有名的学者,著有《朱九江先生集》10卷。

朱次琦在学术上的成就自不待言,在书法方面亦颇有造诣,属于典型的学者书家。在康有为(1858-1927)的书学论著《广艺舟双楫》中,多次提到其师朱次琦的书学成就。《广艺舟双楫》卷二中,康有为这样写道:“吾粤僻远海滨,与中原文献不相接。然艺业精能,其天然胜、工夫备,可与虎卧中原、抗衡上国者,亦有其人。吾见其师朱九江先生,出其前明九世祖白岳先生讳完者,手书篆隶,结体取态,直与完白无二,始叹古今竟有暗合者”。在这段话里,康有为认为朱次琦的篆隶与清代的邓石如(1739-1805,字完伯)不相伯仲。邓石如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康有为将其与朱次琦相提并论,说明他对朱氏是极为推崇的。

不仅如此,康有为还认为海内能书者,唯翁同龢(1830-1904)可与朱次琦相比,但笔力气魄却去之甚远;又说朱次琦书道用功至深,相斯(秦朝的宰相李斯)所谓鹰隼攫搏、握拳透爪、超越陷井,有虎变而百兽跧气象,在颜真卿之后,无与伦比。现在朱次琦一出,就不是刘墉(1719-1804)可以独占鳌头的了。刘墉也是康有为所推崇的书家之一,康有为认为朱次琦可以略胜于他,说明对其师的评价是十分高的。作为朱次琦的弟子,康有为的这些话虽然不免偏激,但出自一向自负的康有为之口(当然有替师溢美之嫌),确乎从侧面可反映出朱次琦的书学达到较高艺术成就。

朱次琦在书法上,执笔主平腕竖锋、虚拳实指,这主要得传于广东书画名家谢兰生(1760-1831),谢兰生又得之于黎简(1747-1799),后来朱次琦又将其传之于康有为。他的书法源流可以上溯到唐代的颜平原、欧阳询、虞世南等,而自出新意,属于典型的学者书风。

据说朱次琦晚年染疾,尽付书稿于灰烬,故其传世书迹极少,现在所能见到的大多为文稿手迹,完整的书法作品是不多见的。在笔者编撰的《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中,记录其书法作品33件,大致反映出朱次琦传世书迹的概貌。

在其传世作品中,《行楷七言联》(广东省博物馆藏)是其代表。该联书文曰:“幽士高怀云出岭,骚人秋思水周堂。竹林世讲四兄雅正,子勷弟朱次琦”,钤白文印“朱次琦印”、“西樵山人”和朱文印“子勷”、“吾家有一尊一鼎十砚一百奇石二千古钱二万卷书”,藏印有朱文“番禺黄口珍藏”和“梁鼎芬观”等。该作书法结体谨持有度,挥写自然,淳厚朴茂,在颜体之外别有一种风趣。

朱次琦还擅长榜书。康有为认为自元明以来精榜书者极少,那是因为碑学不兴的缘故。只有朱次琦所书的朱氏祖祠额,雄深绝伦,不复知有颜真卿,显示出碑学的魅力。可惜的是,现在已很难见到朱次琦的榜书作品了。

在朱次琦的大量手稿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学者书法的淡逸与超然。书风随意自然,无拘无束,与其《行楷七言联》有异曲同工之美。

猜你喜欢
行楷书学篆隶
五代书法与中国书学的唐宋转型
傅山《杂记》
温应春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举行
朱熹书法伦理思想之形成与嬗变刍议
清·傅山论书句
书法好入门(十二)篆隶古法(下)
浅说汉代书法教育
必须对中学生开展行楷书法教学
关于小学高年级硬笔行楷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