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打造物流业升级版

2015-11-25 06:29陈秋凤
关键词:宣城市宣城物流业

陈秋凤

(中共宣城市委党校,宣城242000)

新常态下打造物流业升级版

陈秋凤

(中共宣城市委党校,宣城242000)

研究指出,2014年9月,国务院颁发的《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将物流业明确定位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物流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确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物流业总体上也进入“常态趋稳、动态调整”的“新常态”。作为“一轴双核两翼”中“两翼”之一的宣城市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宣城市新常态下物流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进而为打造宣城市物流业“升级版”,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参考性建议。

物流业;新常态;升级发展;宣城市

2010年1月,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并在空间布局上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以合肥和芜湖两市为“双核”,以滁州和宣城两市为“双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的新格局。新常态下作为“双翼”之一的宣城市的物流业升级发展是符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的,是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较快、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适应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一、新常态下宣城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继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又一个指导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为宣城市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宣城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约910亿元,财政收入17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 14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3亿元,进出口总额16.9亿美元。经济总量的增加、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促进了物流市场的快速扩张。

(一)传统物流业迅速发展

宣城市传统物流业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物流业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见表1),截止2014年底,全市注册登记物流企业300多户,总注册资本近5亿元。此外,还有一定数量未注册登记的小微物流企业。全市各类货运业17 100余户,其中各类道路货运企业220余户,各类货运车辆22 500余辆,参与货物运输的其他车辆6 500余辆。全市航运企业18家,其中专业性水运物流企业2家;货运船舶2 200余艘,总载重量180万吨,注册船员14 000余人。2014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209.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9%,公路客运周转量47.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3%,完成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65万吨,增长9.4%。到2014年底,全市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将分别达到2.6亿吨和450亿吨公里,实现物流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8.3%。传统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为物流业升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物流初见规模

1.企业内部物流快速升级 一些大型企业内部物流集仓储、配送、运输于一体,在信息技术运用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上成效显著。如市烟草公司的数字化仓储系统,以红外射频、电子标签、物流在途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一体化管理与信息跟踪系统,实现了物流资源整合和送货线路优化。

表1 宣城市物流业情况一览表

2.电子商务初见成效 2014年宣城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若干意见》,将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重点扶持行业,推动电子商务主体发展壮大和产业集聚。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宣城市电子商务积极适应新常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工业、商贸企业积极开展“O2O模式”,谋求线上线下融合;淘宝馆和四方园区发展迅猛,带动区域电商集聚发展;宁国的农村淘宝项目和旌德的电子商务“城乡通”项目成功启动,拉开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大幕;绩溪海关保税仓库获批并取得第一笔跨境电子商务实绩,迈出了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的坚实一步。2014年前三季度宁国馆实现线上销售额7 250万元,宣城馆直接销售额达1.3亿元,间接销售额过3.6亿元。2014年,绩溪县被评为安徽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宁国市被评为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四方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詹氏山核桃等四家企业被评为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一项项殊荣展现出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势头。

3.第三、四方现代物流已见雏形 邮政从传统投递向速递和货物物流迅速扩张,依托点多、线长、面广、基础设施较完善、物流技术人员较多、信息网络平台较健全等优势和“三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合一”的独特资源,迅速开拓第三方物流市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方现代物流国企。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对国内物流行业逐步向第四方物流转型的大趋势,为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宁国中财集团通过管理体制转型、运营机制转型、增长方式转型,开启了第四方物流转型之路。

(三)物流需求日渐旺盛

1.双桥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宣城双桥物流园位于宣城市东部,是宣城东出口的交通节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功能布局合理。园区已经引进9个市场项目(中国·茶府、百汇商贸物流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金润·农资物流园、纺织服装批发市场、国际竹艺商贸城、农机机电设备大市场、冷链物流大市场、亚夏汽车文化财富广场),总投资167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交易额将突破700亿元,将成为物流的货源基地。

2.特色资源丰富 201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 23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33个大类行业中28个同比实现增长。近些年来,宣城市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以宣城家禽、粮油、特种养殖、竹木制品、中药材、茶叶、烟叶、林特山珍、茧丝绸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拥有30多家龙头骨干企业和400多家配套企业,具备较强的供应链资源。

3.交通运输日益完善 2014年宣城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开关开检,宣城至黄山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合福高铁已正式运行,水阳江开卡工程顺利完工。2015年将确保宁千、宣南铜高速建成通车,S322宣泾路改建工程、G205泾南路等重点项目年内全线建成通车,全面完成芜申运河定埠段航道和码头建设,完成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和宣州综合码头项目部分控制性工程,等等。随着交通运输日益完善,物流业升级转型时机已成熟。

二、新常态下宣城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流业作为复合型的服务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集仓储、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对推进经济跨越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宣城市物流业也呈现一些新的问题。

(一)从物流场站看:统一规划滞后,功能不完善

物流场站规划差,功能单一。物流场站或配载,或仓储,或停车,(见表1)除专业批发市场外,连配送中心的标准都没有达到,物流园区缺乏物流园区、物流信息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三位一体的物流市场定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没有建立,信息平台空缺,必将造成物流企业之间、区域之间、一二三产业之间供销信息不畅。办公区大多只是一间门面、一台电脑、几个人、几辆车的传统作坊式,集办公、仓储、食宿于一体,主要散落在城市东部几个老商贸市场周

围。如宣州区注册运营的物流企业有508家,大小运营货运车辆工共5 573辆,可是分布散乱,集聚在物流市场内部的只有100多家,难以服务坐落在市区西部的开发区企业。

(二)从物流企业和基础设施看:物流企业实力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全市注册资本超过50万元、100万元的物流企业分别只有50户和27户。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水运条件较差,全市六级航道145公里,七级航道164公里,等外航道114公里。海棠湾港区,年吞吐量不足100万吨,最大靠泊能力500吨级,这是极不适应全市物流发展需要的。

(三)从物流货源和融资看:物流货源单一,融资难

物流企业的货源主要来源于个体商贩、工商企业,业务范围单一,大都限于宣城市宣州区,主要货物结构为个人托运和商贸流通的零担货物。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银行贷款抵押物多为房产或土地一类的不动产,这对于无地、无房的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民间融资的利息高,高额的利息常常压得物流企业喘不过气来,如此情形之下又如何谈及发展。

(四)从人才和相关机制看:人才匮乏,相关机制不健全

人才资源匮乏,经营物流企业的人员大多从传统运输业转行,以初中、高中学历为主,对现代物流知识知之甚少,专业素质较低。全市拥有物流师、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的117名人员,基本分布在各工商企业内部从事物流相关工作,供职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少之又少。物流技术人员培训机制尚未建立,相关资质认定工作起步较晚。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物流人员的工作尚未开展。物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市区只有1家物流企业开展了用工登记,4家企业为员工缴纳了社会保险,这必将影响和直接制约物流业的发展。

三、新常态下加快宣城市物流业升级发展的建议

《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新常态”下物流业升级发展的“及时雨”。宣城市应借助《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东风,努力推进政策“落地”,为打造宣城物流业“升级版”,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新的贡献。

(一)规划先行,政策跟进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贯彻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第一年。各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积极推进规划落实,各级地方政府要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重视和支持物流业发展。

1.制定专项规划

结合《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制定宣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从市级层面对物流业发展作出安排部署。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注重与全市“十三五规划”,以及全国、全省和周边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物流基础设施规划要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冷链物流规划、农产品物流规划、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规划等专项规划要与物流业总体规划相配套。

2.出台扶持政策

对列入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重点物流业项目,优先保障用地,相关费用按下限收取或采取减、免、先征后奖等返还政策;制定最低运费保护限价政策,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参照客运业制定货运业燃料成本补贴制度;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制定物流企业税收政策;对符合高新技术相关认定条件的物流企业,应优先开展技术认定,并给予一定奖励;政府设立物流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自营物流剥离,激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

3.协调解决融资难题

商业银行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在融资方面对物流企业适当倾斜,优先放贷,降低融资成本;建立物流业融资担保体系;对于重点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的重点项目建设给予适当的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

(二)平台建设,产业融合

1.加快平台建设

对较为分散的公路货运、物流园区、国际货代等领域,进行平台整合,对虚拟信息平台要制定交易标准和规则,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对产品服务平台要努力打造统一服务品牌,吸引企业加盟合作,实现虚拟平台和实体平台相辅相成,天网和地网互联互通,推动具有竞争优势的平台型企业在物流地产、快递快运、干线运输、汽车物流、冷链物流等细分领域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可实行“政府规划、部门牵头、公司运营”的方式推建宣城物流平台建设,实现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和安全系数。

2.推进产业融合

新常态下物流业产业融合开始走向深入。从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逐步走向商贸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产业物流是物流业最大的需求所在,也是未来物流升级潜力最大的领域。在宣城市可以选定某个产品或产业为核心,实现相关的研发、采购、设备、制造、维修、销售、物流、回收以至于金融、保险等业态

高度集聚,协同发展的“产业融合体”。新型的产业联动战略的实施,一定能打造一体化的竞争新优势。

(三)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实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科学规划、整体开发,着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城市特色街区等。充分发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和引导作用,加快线上商贸企业培育。积极争取国家城市物流配送试点,大力推进流通产业发展。加快双桥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力争新塘羽绒产业园建成投产,确保联邦物流、冷链物流、林泰物流等项目投入运营,同时要提升园区承载力,为项目进场、市场培育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搭建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电商服务中心,壮大电商主体,促进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探索跨境电商试点。加快改善水运落后状况,推进芜申运河郎溪段及定埠港建设,加快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和宣州综合码头项目建设。

(四)资源整合,兼并重组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和资本市场金融新“国九条”,多项政策措施激发企业兼并重组活力。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未来物流市场兼并重组仍将继续升温。物流业以其基础性、战略性将继续为资本市场所看好。通过兼并重组,有利于物流企业迅速壮大规模、增强实力。宣城市要进一步鼓励生产企业内部物流进行重组、整合、剥离外包,把大量的物流需求释放到专业化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集中度,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实现规模效益。

(五)健全人才培养引进,完善保障机制

1.培养物流人才

制定物流人才培养使用规划,培育现代物流专业人才。鼓励宣城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物流专业学生数量。对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开设物流专业进行研究。强化职业技能教育,鼓励中职学校开设物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等形式,加大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在岗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

2.引进物流人才

建立物流人才引进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包括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教学科研、物流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鼓励和支持外地和本地物流人才在宣投资创业。

3.完善保障机制

大力开展物流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形成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工作体系,建立物流专业人才信息库。加大物流企业用工监管,做好用工登记,保障和维护物流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1] 贺登才.物流业发展的“新常态”解读[OL].[2015-01-06].http://www.askci.com/chanye/2015/01/06/ 11262aki0.shtml.

[2] 何黎明.“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OL].[2014-06-30].http://www.chinawuliu.com.cn/office/18/104/10558.shtml.

[3] 董鹏,张志远,刘书伟.大数据时代将“革新”物流业[OL].[2015-04-10].http://www.spn.com.cn/ news/20150410/48165.html.

[4] 李美茹.浅析精益六西格玛在物流系统中的运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4-37.

[5] 许骏,珂宇.吉林省粮食物流现状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62-64.

[6] 龙宇,徐长乐,徐廷廷.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物流科技,2013(12):61 -65.

Under the new normal build logistics industry upgrade

CHEN Qiu-feng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Xuancheng CPC,Xuancheng 242000,China)

In September 2014,themedium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ning(2014—2020)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will be clearly positioning logistics industry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asic and strategic industry.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new normal”further enhances industry status,further determin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to the new normal,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on the whole,also enters the“normal stabilization,dynamic adjustment”of the“new normal”.As“one axis dual-core two wings”of the“two wings”,either of themission cities is not exceptional also.This article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and then makes Xuancheng logistics industry“upgrade”,“new normal”respons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vide

uggestion through themiss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under the new normal.

logistics industry;the new normal;upgrade development;Xuancheng

F259.2

A

1009-8976(2015)03-0075-04

10.3969/j.issn.1009-8976.2015.03.020

2015-06-08

2015年度安徽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部分成果(项目编号:QS201551)

陈秋凤(1968—),女(汉),安徽宣城,硕士,高级讲师主要研究理论经济学。

猜你喜欢
宣城市宣城物流业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安徽省宣城地区南漪湖湿地植物调查
生如夏花之绚烂
《宣城小镇》
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预警系统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全域旅游背景下宣城市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宣城以外看宣城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