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优化高端航运服务生态链

2015-11-26 21:29马智丽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29期
关键词:航运试验区上海

马智丽

上 海自贸试验区2.0时代正式开启,浦东新区各功能片区迅速切换至“自贸区模式”,充分释放扩区后效应。《航运交易公报》记者日前从浦东航运办获悉,拥有良好航运要素资源集聚基础的陆家嘴洋泾地区,在“十三五”期间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上海高端航运服务创新区和自贸区航运功能示范区。

洋泾国际航运服务创新试验区定位清晰:将构建开放式航运营商空间,通过政府搭建航运服务功能性平台,集聚专业领域高端航运要素,进而提升航运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加强航运产业服务创新功能,完善航运服务“生态链”。在目标设定上,力求成为上海航运服务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准最高的区域。

“生态链”亟待优化

业内人士指出,2009年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尽管取得积极成效,但上海的航运“软实力”仍显不足。对比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航运要素登记注册数量不足、航运定价话语权不强、航运辐射带动效应不佳、对航运高端环节控制力不足和航运发展特色不明等问题,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尚不能与伦敦和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相提并论。

在航运功能方面,上海航运业总体上仍以港口依赖型航运产业为主,低端、传统航运功能(如港口装卸、船舶运输、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和集疏运等)占主体,高端、新兴航运服务功能(如航运金融、国际中转集拼、融资租赁、供应链管理、航运交易、船舶管理和航运总部经济等)亟待拓展提升。

上海的航运人才、航运组织、航运企业等核心资源匮乏,低端航运劳动力较多,高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国际化高端航运组织集聚不足,国内航运组织和企业国际化水平较低;市场主体缺乏多样性,创新发展活力不足。航运专业服务方面,包括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法律服务和航运信息服务等领域普遍存在服务能力不强,市场规模不大,专业性、权威性不高,面临多重制度政策障碍等问题,总体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国际竞争力。

洋泾纳入上海自贸试验区,能够依托原有要素资源基础,叠加制度创新优势,逐步突破解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面临的“硬件强、软件弱”问题,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的先行区,可以更好地促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互动融合发展,更有利于快速释放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示范效应。

知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透露,目前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地的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都将“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作为试验内容。从目前方案内容以及各地原有基础看,基本还聚焦在港口型航运服务发展方面。作为“非港口型”、“非特殊监管区”的陆家嘴洋泾航运功能创新板块将是体现上海自贸试验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被寄予厚望。

洋泾的优势

相关专家指出,根据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和香港等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发展经验,高端航运服务业并非集中在码头,而是在城市的中央商务区,或者次一级的商务区。

浦东航运办相关负责人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洋泾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上海市内唯一兼有航运特色和高级商务区综合环境的区域,综合商务环境优越,符合高端航运服务企业需求。一方面,洋泾相比特殊监管区,具有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综合商务环境优势,有利于实现航运、金融及相关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另一方面,相比小陆家嘴区域又具明显的成本优势,有利于吸引航运服务企业集聚。

据了解,陆家嘴洋泾区域航运历史悠久,资源集聚和发展基础良好,浦东开发开放之前就是船舶、航运、航道、疏浚和海事等实业、咨询、教育、科研和服务等机构集聚的地方。

近年来,马士基集团、波罗的海公会上海中心、中国船级社、亚洲船级社、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上海代表处、中国贸促会海损理赔中心上海中心、海事冲裁院等一批高能级的企业与机构大量入驻,航运要素资源集聚度进一步提升。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浦东大道一线(浦东南路—罗山路之间)已集聚457家航运企业和机构,其中航运专业服务企业和机构316家。

此外,新一轮黄浦江两岸开发,为高起点规划航运服务创新区提供了空间。洋泾紧邻黄浦江岸线,是黄浦江沿岸下一步重点规划建设板块,未来围绕文化创意、航运高端服务、公共空间等功能,一方面与小陆家嘴区域互补,另一方面与对岸北外滩遥相呼应。

“从存量空间看,浦东大道沿线及周边地区主要的42幢楼宇(主要为甲级写字楼和航运企业密集分布的楼宇)中,总办公功能建筑面积约为143万平方米,企业入驻总数近2800家。从未来开发空间看,除洋泾区域内的新建写字楼(如万科)外,洋泾黄浦江沿岸区域尚有较大空间可作为“十三五”开发重点,结合民生路码头文化创意主题改造,融入更多的航运元素,并提供高品质的办公与生活空间。”浦东航运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焦点

知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透露,洋泾国际航运服务创新区的焦点在航运科技研发、国际船舶管理、航运人才服务、航运市场交易、海事法律服务和航运新业态孵化等领域,其中政府角色转变是最大亮点。政府的主要定位体现在打造环境、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通过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予以突破,逐步建立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制度环境。

在监管创新方面,政府航运工作的重心由审批准入、财政扶持转为透明公开、加强监管。一方面,调整优化航运企业和机构准入制度,探索更加灵活开放的工商登记管理办法、更加开放的国际组织登记办法等;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共享、信用平台、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等形式,强化监管实效。

在创业方面,政府欲在洋泾地区形成若干航运领域的“创客空间”,依托区域内航运教学、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海员实训、航运相关资格认证培训、航运企业定制化培训等服务,并依托航运培训市场,将洋泾打造成为“国际化航运人才基地”,为航运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诚然,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更应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定位,特别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基础,配套专项资金和创业空间,打造航运新业态孵化平台,重点发展航运跨境商务、航运信息服务、航空集成服务等。可喜的是目前航运领域已出现如电子订舱、网上拼箱、升级版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航运电商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市场人士认为,企业还应在航运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拓展航运交易业务品种,包括航运资产交易(如船舶交易、飞机交易、港口机械交易、海洋工程设备交易等)、航运产权交易(产权整体交易如兼并、出售等,产权分割交易如参股、控股等,产权分期交易如承包、租赁等)、航运技术交易(涉及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技术)、航运运价衍生品交易等。

“航运服务是一个非常专业并受国际市场影响巨大的产业,应在陆家嘴金融城治理机制的框架下,构建小区域业界共治机制,搭建行业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航运市场主体、区域其他主体等多方沟通互动平台,让航运组织、航运企业、航运人才直接参与区域建设与治理,提高洋泾的航运专业性与影响力。只有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市场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该市场人士坦言。

专家指出,洋泾国际航运服务创新区建设,关键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从新加坡政府推动航运发展的经验来看,核心有三条:一是整体自由港制度和政策体系;二是针对航运业的特殊税收政策安排;三是政府与行业组织共同构成的服务体系。

目前上海航运服务业面临的瓶颈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通过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予以突破。完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不断简便手续流程、创新监管体制,进一步集聚航运要素资源;深化外汇管理创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框架下不断突破外汇资金管理、跨境融资等问题;探索建立适应航运特点的税收制度,继续积极争取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税收征管方式,降低航运企业和船员负担;改革现有审批监管方式,在自贸区框架下,加快行业监管方式创新,减少审批环节,提高监管效率,下放审批事权。endprint

猜你喜欢
航运试验区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