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蝴蝶效应”到“头脑风暴”

2015-11-28 19:03李霞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蝴蝶效应教学目标课堂教学

李霞

【摘要】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这个效应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一个好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在课堂上或老师或学生或文本中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提问也许能激发课堂的兴趣,点燃学生头脑,引起一场不小的“头脑风暴”。一个好的提问能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可见,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提问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好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驱使学生去回忆想象和创造。语文课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呢?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

一、围绕目标,指向明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提问贯穿了整个课堂,有指向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课堂中,我们的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标,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是具体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课的成与败、得与失,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全面、准确、具体、切合实际。比如在《灰椋鸟》的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堂上教师提问:谁知道文中哪几小节具体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的场面。老师教给大家一个简便的方法。快速浏览课文,数一数每小节有几行字。

师: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节5行,第二节4行,第三节5行,第四节10行,第五节12行,第六节4行。四五两节总和超过其他四小节的总和。)师:谁能告诉老师这两节为什么要详细地写?(是灰椋鸟归林时壮观的场面改变了作者对灰椋鸟的看法。)

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就像猪肚,肚子要大。这两小节恰好就在文章肚子的位置。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壮观的场面的?师生交流:通过归林的样子体现场面的壮观。“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这段话中,“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数百米”“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这些词,写出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在课堂中学生对“排空而至”不能理解,课堂提问:什么是“排空而至”。大部分学生只会在预习词语的基础上进行描述,但都不够准确。此时教师播放灰椋鸟归林的视频时,学生从多媒体中感受到震撼的归林场面。

二、启发为主,灵活多变

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互动,不是呆板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对教学过程和方法及时调整。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灰椋鸟到底什么样子呢。(出示外貌的句子)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出了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板书:不屑)

师:作者不屑的是什么。(外貌)师:作者用什么样的句子传达这种不屑的语气。(开头运用了反问句式,表明自己最初对灰椋鸟的印象并不好。)师:像这样的反问句,你能找出来吗?(出示文章结尾句)如果第一个反问句传达的是一种不屑的语气,那么第三个反问句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反问句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鸟儿归林壮观场面的喜爱之情。)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读出赞美和感激之情。老师继续提问。既然不喜欢外貌,那为什么还要写呢?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从写法的角度进行点拨(为了突出场面的壮观,开头故意写灰椋鸟外貌的普通。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板书:欲扬先抑)。

一反以往,老师只是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文本解决问题。如今让学生找到反问句,感受到作者对灰椋鸟有着特殊的感情,以启发为主,提问方式灵活多变,让学生在悟情的同时初步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

三、循序渐进,适量有效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地设计较容易、中等难度、较大难度问题,做到每位学生都有答问题的能力,确立学生的自信心。设计提问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要循序渐进,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由易到难的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

如教学《灰椋鸟》中归林时,第一句中有一个字写得生动传神,谁来说说看,看看是不是和老师心有灵犀一点通。(生答:投)

师:我们平时会用哪个字呢?(飞)师:你认为哪个好,好在哪里。联系《世上只有妈妈好》中的“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这个“投”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扑)

教师小结:一个“投”字,有一份急切,有一份依恋,有一份欣喜。在灰椋鸟眼里,刺槐林就像母亲温暖的怀抱,就像它们温馨的家园。

在教者的引导下,正确的词和差不多正确的词之间的区别,就像闪电和萤火虫的区别一样。教者通过比较“飞”和“投”,从易到难,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的提问,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课中教师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有所发现和领悟。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不仅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让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蝴蝶效应教学目标课堂教学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有趣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