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中间品对异质性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

2015-12-02 04:19蒋银娟
生产力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间品产值年度

蒋银娟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文献综述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国际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进口贸易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技术扩散渠道。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口来自发达国家的中间品和零部件,获得技术溢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关于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途径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比较静态贸易利得的角度分析,认为通过市场竞争加剧使产业内资源重新配置,或者企业内资源重配置提升企业生产率(Melitz,2003;Bernerd,2004)。另一类就新贸易增长理论中涉及的动态贸易利得,认为国际贸易中知识溢出给企业创新带来正外部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Helpman,1991;Romer,1990)。在生产全球化的背景下,中间品贸易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要部分。进口中间品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技术溢出的重要方式。

关于中间品贸易研究大多也是从比较静态贸易利得的角度,考察中间品进口对提升企业生产率的作用(Amiti,2007;Muendle,2004;Kasahara,2008;Halpern,2009;陈勇兵,2012)。中间品进口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研究较少,Murat Seker(2011)从理论上构建了多产品异质性企业模型,分析进口中间品对企业新产品种类创新的作用,利用随机动态模型框架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导致技术溢出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吸收进口中间品内含有的知识技术可以降低企业创新活动的边际成本,从而增加企业创新出新产品的利润和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另外,关于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研究都证实了进口更多中间品种类的企业能开发出更多的产品种类(杨晓云,2013;Goldberg,2010)。

企业技术研发时面临着自主研发创新还是引进技术的选择,自主研发创新具有大量不确定性和需要更多的投入,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常是通过进口中间品的方式引进技术,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创新除了体现为产品质量的提升,更多体现为新的产品种类和产品款式。以新产品来衡量企业的创新活动,部分企业创新出新产品的频率较高,每年都能创新出新产品种类,而部分企业创新出新产品的频率更低。那么对于本身创新活力较高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是否可以提升其产品种类创新能力?这一领域少有文献研究涉及。事实上,根据企业创新活力的不同程度,分别考虑进口中间品对不同类型企业产品种类创新的作用,方便理解中间品进口和技术溢出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作用。杨晓云(2010)验证了进口中间品能促进企业新产品创新,但是本身创新活力较强的企业是否还能从进口中间品中吸收溢出技术,比那些没有进口中间品的企业拥有更高的产品创新能力,本文试图从这方面进行展开研究。

考虑到通常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中间品进口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时,容易存在内生性问题。进口中间品可以提高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有可能倾向更多的进口中间品。双向因果的存在使得估计系数有偏误,本文的将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来对其因果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研究。倾向得分匹配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控制住影响企业产品创新的其他差异因素,集中关注进口中间品是否可以提高企业的新产品创新能力。

本文考察了不同产品创新活力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对其产品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介绍了实证模型设定和数据处理说明;第三部分介绍了实证分析部分,分别考察了持续多年均有新产品产出的产品创新活力较强的企业和只年度有新产品产出的产品创新活力较低的企业。第四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结论。

二、模型设定、数据处理说明

本文数据来自1999—2003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采取新产品产值作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并且,除以工业总产值来消除企业规模的影响。尽管企业研发投入或者技术水平也可以用来衡量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但是,新产品产值是反映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更直接的指标,而且还反映了企业的量产能力。由于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有相当多的企业新产品产值为零值,本文将新产品产值为正值的企业视为产品创新活力较强的企业。根据企业产品创新活力强度不同,本文将分别考虑持续多年均有新产品产出的企业和年度有新产品产出的企业。

(一)持续多年均有新产品产出企业样本的处理过程

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原理是将企业分为两组,其一,样本期内持续进口中间品的企业作为处理组。其二,样本期内没有进口中间品的企业作为对照组。控制组和对照组都是在样本期内持续存在的企业。为了避免同时性偏差,控制变量选取其滞后一期的值。而且,我们不仅可以考察企业在开始进口中间品当年对新产品创新的产出效应,也可以观察往后s期一直进口中间品的持续效应。

具体数据筛选步骤如下:首先,在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本文选取2000—2003年持续每年都有新产品产值的那些企业作为企业样本。这持续的四年内每年都有新产品产值的企业有2 398家。

然后,与海关数据库进口企业进行匹配。从这2 398家企业中,选取2000—2003年内持续未进口中间品的企业作为对照组。选取2001年、2002年、2003年新进口企业作为处理组1、处理组2、处理组3。具体如表1所示。本文中定义的新进口企业是在t-1期没有进口中间品,但是在t期进口了中间品,并且在随后的s期都持续进口。我们将考察企业在t期开始进入进口中间品的状态后,进口和非进口企业的在新产品产出上的差别。这样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开始从国外进口中间品,拓宽了企业中间品的技术可获得范围后,是否明显的提高了企业的产品创新。例如,处理组1和对照组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就可以得到2001年新进口企业和一直未进口企业在2001年、2002年、2003年的处理效应。

(二)年度有新产品产出的企业样本的处理

首先,从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分别将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度中新产品产值为正值的企业挑选出来。与上一年度企业进行比对,删去那些当年新成立的企业。于是得到上个年度已经存在并且在本年创新获得新产品产值的企业。每年大约7 000~8 000家企业有新产品产值。

表1 处理组和对照组筛选结果

然后,海关数据库的进口中间品的企业进行匹配,分别得到2000—2003年度进口中间品企业作为处理组和未进口中间品企业作为对照组。其中处理组每年大约有1 500左右家企业。

(三)倾向得分匹配法模型设定

根据 Heckman(1997)以及 Smith和 Todd(2005)的处理,处理组企业在t期进入进口中间品的状态,在第t+s(s=0,1,2,…)期进口中间品的行为对其新产品产出的影响为ATT。具体如下公式:

ATTt+s=E(E(I1t+s|imt=1,p(X))-E(I0t+s|imt=1,p(X)))

其中,I1t+s表示企业在t期开始持续进口中间品后,在t+s期的新产品产出水平,I0t+s分别表示企业在t期没有进口中间品,在t+s期的新产品产出水平。而imt=1表示进口中间品企业,即处理组企业,而imt=0表示没有进口中间品企业,即对照组企业。P(X)表示企业进口中间品的概率,通过logit概率模型求得,X表示其他影响进口和企业新产品产出的因素。E(I1t+s|imt=1,p(X))表示处理组企业进口中间品时在t+s期平均的产品创新能力,这是可以观察到的,而E(I0t+s|imt=1,p(X))则表示处理组企业假如没有进口中间产品在t+s期平均创新能力,这个是反事实,不可以被观察到,可以采用对照组企业平均创新能力 E(I0t+s|imt+s=0,p(X))来替代。采用这样的替代,必须是满足两个假设条件:(1)imt⊥I1t+s、I0t+s|X,也就条件独立假设,将同时影响进口和新产品产出的因素X控制住后,进口与新产品产出水平是独立的。(2)P(imt=1|X)∈(0.1),也就是共同支持假设,就是保证在控制住其他因素X后,每个组群中同时有没有进口的企业和进口的企业,保证处理组都有相应的控制组来与之匹配。由于控制变量往往太少,会影响匹配质量,控制变量太多,成功匹配就很难。根据Rosenbaum和Rubin(1983)提出的方法,如果多个控制变量是平衡的,则其logit或者probit概率也是平衡的。于是,本文也将采用该方法进行匹配。

我们将是否进口作为状态变量、新产品创新能力作为目标变量,选取劳动生产率、员工平均工资、员工人数、劳动密集度,另外还选取了虚拟变量出口状态、是否为外资企业、是否为国有企业、是否为中高等技术制造行业等众多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倾向得分的影响因素,还添加了交互性。考虑到存在同时性偏差,本文的控制变量都选取滞后一期。本文选择劳动生产率作为企业的生产率。员工平均工资将其作为企业员工技术水平的一个代理变量,一般来说,员工技术水平越高,可以预期到企业新产品产值越高。另外,企业员工数用来衡量企业规模。是否出口以及企业类型、行业类型①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等技术行业编号为26、28、29、30、31。高等技术行业编号为19、20、23、32、33行业。也是影响企业是否进口和企业新产品产值的因素。因而选取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变量的定义和度量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定义和度量

(四)描述性统计

首先,表3介绍了持续多年有新产品产出的企业样本中,对照组企业和处理组企业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于本文中有多个处理组,为了节省篇幅,此处只介绍处理组1和对照组在2000年的匹配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3 处理组1和对照组在2000年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3可以看到,处理组1的新产品产值的均值低于对照组,这就是说明在每年都有新产品产值出现的这些企业中,进口中间品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的均值是低于非进口中间品的企业。这个现象和以往的文献有所不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不同,是因为本文选取的样本的范围是那些每年都有新产品产值的企业,也就是企业产品持续创新活力最强的那部分企业,而以往文献关于中间品和企业创新的样本范围通常选取的全部的工业企业样本。从表3中可以看到,在产品持续创新活力最强的这部分企业中,非进口中间品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的均值高于进口中间品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均值。进口中间品的企业会更大的概率也参与出口,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平均工资,更大的规模,其中三资企业比例更高,更高的资本密集度。相比而言,非进口中间品的企业的劳动密集度更高,其中,国有企业的比例更高。

其次,关于年度有新产品产出的样本企业,表4介绍了2000年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4可以看到,在分年度的企业样本中,处理组和对照组在相关变量2000年的均值和方差上的差异。进口中间品企业有更大的概率会出口,更高的平均工资,更大的企业规模,更高的资本密集度,其中,外资企业比例更高。中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在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均值都差不多。

表4 分年度估计处理组和对照组在2000年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实证分析

倾向得分匹配法的步骤,首先进行得分匹配,匹配后进行平衡性检验,判断匹配是否符合要求。

依据Smith和Todd(2005)的做法,我们通过计算匹配后进口中间品企业与非进口中间品企业基于各匹配变量的标准偏差进行匹配平衡性检验。我们以匹配变量企业劳动生产率为例对此进行说明。处理组和对照组基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标准偏差为:

标准偏差越小,匹配效果越好。对于标准偏差值大到何种程度可认为匹配效果不好从而导致倾向评分匹配估计无效,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我们沿用Rosenbaun和Rubin(1985)的做法,认为当匹配变量的标准偏差绝对值大于20时可认为匹配效果不好,倾向评分匹配估计并非可靠估计。

(一)持续多年均有新产品产出企业中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平衡性检验和处理结果估计

采用上述的方法,需要分别检验处理组1、处理组2、处理组3等匹配后处理组是否通过了平衡性检验。为了省略篇幅,本文只汇报了处理组3(2003年新进口企业)和对照组的匹配平衡结果,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匹配平衡性检验结果

从表5可以看到,由于P值比较大,并且标准误差的绝对值也在20以内。说明匹配效果较好。在匹配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是否出口、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是否国有、企业员工数、是否外资、劳动密集度、是否为中高等技术制造行业等控制变量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匹配平衡性检验通过后,进一步利用估计kernel倾向得分匹配结果,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kernel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估计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处理组在各个年份的处理效应估计结果并不显著。处理组1,即从2001年开始进口中间品,并且往后年度都一直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在进口当年的处理效应估计值非常小,而且也不显著。2001年的新进口企业在2001年、2002—2003年的处理效应为负值,并且在10%水平上也不显著。处理组2,即从2002年开始进口中间品,并在随后的样本期内都一直进口的企业。在2002年和2003年出现处理效应为正值,但是在10%水平上也不显著。处理组3,即从2003年开始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其当年的处理效应为负值,但是t值比较小,结果不显著。

综述所述,初步得出的结果为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在进口当年和往后年度的处理效果非常小,并且结果不显著。这样的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明显相左。可能是因为,在这些持续每年都有新产品产值的进口企业中,高技术行业企业较多,他们本身的自主研发技术水平比较高,对于进口国外的中间品而带来的内含技术的敏感程度不高。在开始进口的第一年,扩宽了中间投入品的技术可使用范围,对企业产品创新有一些正向的影响,但是在随后的年份中,这份影响会随之弱化,和没有进口中间品的企业技术上比较没有明显优势。并非只要进口中间品就会促进企业产品创新,只有更高质量的中间品才能对企业带来显著积极作用。Muendle(2004)认为使用外国的中间品对生产率提升作用有限,只有高质量的中间品才会提升企业生产率。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进口中间品并不是一定就对企业有积极正向作用。沈能(2012)从省级层面证实了,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在我国存在显著的技术势差的双门槛效应。在技术势差较小的情形下,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并不十分明显。

(二)年度有新产品产出企业样本的平衡性检验和处理结果估计

分年度进行考虑,进口中间品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控制变量依旧选取原来表2的那些变量。为了避免同时性误差,控制变量依旧进行滞后一期。本文希望通过分年度进行匹配,考察进口中间品对当年的新产品创新的影响。

依旧按照倾向得分匹配法的步骤,首先倾向匹配,检验其控制变量的平衡性。各控制变量其标准误差绝对值都小于20,并且P值比较大,通过了平衡性检验。为了省略篇幅,此处不再汇报控制变量的平衡性检验结果。表7介绍了分年度的处理效应估计结果。

表7 年度有新产品产出的处理组和对照组ATT结果

从表7可以看到,每年处理组均值都高于对照组均值大于0.03~0.05个单位。2000年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新产品产值上存在差距,且在5%水平上显著成立;其他年份的处理组合对照组也在新产品产值上存在差距,且在1%水平上显著成立。从分年度的结果上,进口中间品的在当年促进企业的新产品产值。这表明,当年进口中间品会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跟以往的实证文献结果一样(杨晓云,2013;Goldberg,2010)。

由此可知,年度有新产品产出的企业进口中间品显著的促进了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而对于持续多年都有新产品产出的那部分企业,进口中间品对其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这是由于年度有新产品产出的企业,本身产品创新活力较强,它们在进口当年对企业产品创新是有正向作用。持续多年都有新产品产出的企业,其产品创新活力更强,这些企业本身自主研发实力更强,那么进口中间品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作用就弱化甚至消失了。另外,持续有产品创新的这些企业中,进口中间品的企业有较大比例是资本密度高、自身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这一类企业中,进口中间品对其新产品产值作用往往有限,敏感程度不高,中间品的质量和东道国企业的技术势差高低也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总之,产品创新活力越强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对其产品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是不显著的。产品创新活力稍弱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对其产品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说明技术溢出势差的存在,本身企业技术水平较低那么吸收学习能力有限,不能从进口中间品中获得技术溢出;本身企业的技术水平较高,企业内的自主研发技术的实力较强,对于中间品进口带来的技术溢出的获益程度不明显。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通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不同类型企业分析进口中间品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分别对持续多年有新产品产出的企业和年度有新产品产出的企业进行分析,发现年度进口中间品对企业的新产品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于持续多年有新产品产出的企业,没有发现进口中间品会显著地促进企业的新产品创新。由于持续每年都有新产品产值的企业正是创新活跃非常高的企业,那些企业本身就是资本密集度高、技术创新活力很强的企业,是否进口中间品对其新产品研发的作用是不显著的。这说明企业从国际贸易获得技术溢出是需要存在一定技术势差的。企业自主创新越强,进口中间品包含的技术对企业影响越少,而技术水平中等的企业,正处于技术模仿阶段,进口中间品对其会有较大影响。因此,本文的结论启示为:

1.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从发达国家进口中间品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企业自身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进口中间品的质量明显优于国内的中间投入品,且进口国与出口国企业之间存在合适的技术差距时,国内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吸收学习能力偏低时,无法充分利用中间品中内含的技术。国内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中间品出口企业的技术实力相当时,国内企业进口更多是在利用进口中间品的价格成本优势,技术吸收和学习改进空间较小,因此无法达到显著的促进企业自身产品创新实力。

2.通过进口中间品来引进技术在企业创立初期是有效的途径。而然,本文的结论也发现,企业希望研发出新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市场份额。持续大量进口中间品并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这说明企业研发创新的持久动力在于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进口发达国家的中间品,不断的引进或者吸收学习对方的技术,只是沿袭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这类的循环陈旧路径,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后面“亦步亦趋”。因而,企业需要充分重视自主研发技术活动,使之成为企业产品创新的根本驱动力。

[1]陈勇兵,仉荣,曹亮.中间品进口会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吗?——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J].财税经济,2012(3):76-86.

[2]沈能,李富有.技术势差、进口贸易溢出与生产率空间差异——基于双门槛效应的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2(9):108-117.

[3]杨晓云.进口中间产品多样性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10):23-33.

[4] Andrew B.Bernard,J.Bradford Jensen.Exporting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USA [ 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2004 ,20(3):343-357.

[5] Amiti Mary,Jozef Konings.Trade Liberalization ,Intermediate Inputs and Productivity [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7 ,97(5):1611-1638.

[6] Costas Arkolakis,Svetlana Demidova,Peter J.Klenow,Andrés Rodríguez-Clare.Endogenous Variety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 J ].NBER Working Paper No.2008,13933.

[7] Christian Broda,David E.Weinstein.Globalization and the Gains from Variety[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6,121:541-585.

[8] G.M.Grossman,E.Helpman.Trade,Knowledge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1990,80(2):86-91.

[9] Goldberg P.K.,Khandelwal A.K.,Pavcnik N.,Topalova,P.Imported Interrmediate Inputs and Domestic Product Growth:Evidence from India[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0,125(4):1727-1767.

[10] Halpern,Lazlo,Miklos Koren,Adam Szeidl.Imports and Productivity[[M].http://-eea-esem.com,2005.

[11] Irene Brambilla.Multinationals,Technology,and the Introduction of Varieties of Goods [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6 ,79(2):89-101.

[12] James J.Heckman,Hidehiko Ichimura,Petra E.Todd.Matching As An Econometric Evaluation Estimator:Evidence from Evaluating a Job Training Programm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7,64(4):605-654.

[13] Jeffrey A.Smith,Petra E.Todd.Does matching overcome LaLonde's critique of nonexperimental estimators?[J].Journal o Econometrics,2005,125(1-2):305-353.

[14] Jose Daniel Rodriguez-Delgado and Murat Seker.Imported Intermediate Goods and Product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India[EB/OL].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2011.

[15] Kasahara ,Hiroyuki ,and Joel Rodrigue.Does the Use of Imported Intermrmediates Increase Productivity?[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8,87(1):106-118.

[16] MA.Muendler.Trade,technology,and productivity:A study of Brazilian manufacturers 1986-1998[R].working paper,UCSD,2004.

[17] Melitz Marc.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Econometrica,2003,71(6):1695-1724.

[18] Paulr.Rosenbaum ,Dnonald B.Rubin.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ropensity score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for causal effects[J].Biometrika,1983,70(1):41-55.

[19] Paulr.Rosenbaum,Dnonald B.Rubin.Constructing a Control Group Using Multivariate Matched Sampling Methods That Incorporate the Propensity Score[J].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1985,39(1):33-38.

[20] Paul M.Romer.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98(5):71-102.

[21] Pavcnik,Nina.TradeLiberalization,Exit,and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Evidence from Chilean Plant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2,69(1):245-276.

[22] Rivera-Batiz,Luis,PaulM.Romer.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106(2):531-555.

猜你喜欢
中间品产值年度
美国对华反倾销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以中间品进口为视角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年度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就业结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中间品进口对出口增加值影响的文献述评
年度采购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