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发展趋势探析①

2015-12-04 21:12徐晓华朱波涌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9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学校

徐晓华 朱波涌

(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广西玉林 573000)

学校体育发展趋势探析①

徐晓华 朱波涌*

(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广西玉林 573000)

该文根据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新中国以来学校体育各阶段发展进程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开展的状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及健康状况,阐述了学校体育应使学生掌握消除慢性疾病的运动知识、学校体育应注重传授运动技术和提高学生健康技能、学校体育应注重学生生命教育,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发展方向,提出了确保学校体育发展的措施。

学校体育 现状 发展 趋势

近年来在长跑运动中接连发生学生猝死事件,引发人们对学校体育价值追求和判断进行反思,尽管中长跑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是极有帮助的,但人们更多认为长跑是危险的应该取消。当前在社会对学生的体质状况深感忧虑的同时,学校体育产生了新的走向:学校担心出安全事故,纷纷取消中长跑项目、剧烈运动。针对这种现象教育部做出了规定:不能取消长跑项目,体质测试不能用其他项目代替800 m和1000 m。这说明教育部门开始关注学生的体质、关注学校体育了。学校体育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的价值何在?将会又一次引起社会各界思考。文章就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探讨,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提供参考。

1 探究学校体育发展的意义

当前社会还是以学生考试的分数、上重点的人数、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却很少人问及。在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认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影响成绩。学校因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一方面不提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强调教师的教学内容尽量选择一些动作简单、危险性小的体育项目以免出现伤害事故。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出现某项素质严重不足的现象。学校体育在教育领域里一直被边缘化,退让到再也无可退让,学生的体力和精力显得很虚弱,一些学生常处于亚健康状态。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结果表明近十年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得很厉害。中小学生的体重身高等指标虽然明显增长,但肥胖学生和超体重学生比例明显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在上升,且出现了低龄化倾向。四成的小学生近视,近七成的初中生近视,比2005年的指标约增加了9个百分点;近八成的高中生的近视,比2005年的指标增加了3.18个百分点;成年人的身体素质中指标平均数略低于2005年的有握力、背力、坐位体前屈等。可见,只有探明学校体育发展趋势,改变当前学校体育的现状,才能改进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态。

2 建国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

2.1 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嬗变

2.1.1 教育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是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由德、智、体、美、劳构成教育任务。学校体育在教育中既要增强学生体质,又要承担德、智、美、劳教育的重任。

2.1.2 体质价值观

1979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在扬州召开研讨会,会上达成了我国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共识,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

2.1.3 全民健身价值观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明确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学生体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富强与兴衰,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要以青少和儿童为重点对象,学校体育要承担为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重任。

2.1.4 竞争价值观

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对11万学生进行了体质监测,发现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身体素质在下降,强调了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加试体育,体育成绩的权重分为30分,因此,体育成绩也成了学生“升学”的筹码。学校体育仍然无法摆脱作为竞争的手段,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

2.2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发展

2.2.1 “三基”教育指导思想

1949—1965年,这一时期我国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2.2 军事体育指导思想

1966—1976年文革的10年时期,主要是以军事代替体育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主要是传授军事有关的内容。

2.2.3 体质教育指导思想

1977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时期特别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的指导思想。它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着眼,将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探讨学校体育问题的根本立脚点和依据,强调学校体育应适时地为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与增强学生体质服务。

2.2.4 快乐体育、终生体育并存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后期,教育主管部门强调了学校体育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以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和知识为手段,努力完成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

2.2.5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个体在体育方面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体育教学与锻炼都有所受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3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

2.3.1 出台教学大纲

1956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十年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十年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这两部体育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体育教学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通过体育锻炼增进身体健康,培养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生长发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

2.3.2 出台《条列》和《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1990年由国务院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列》。1992年由教育部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不管是工作条例还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3.3 颁布了《国家体育课程标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2003年颁布了《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确立了“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学校体育要根据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来制定体育课程目标。

3 各时期主要存在的问题

3.1 学校体育锻炼和健康尚未很好地结合

本时期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但学生的体质状况并不是很理想。据1986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自1979年以来,各项形态指标均有较大增长,说明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迅速,但同时身体素质提高不明显,并且有些指标下降,营养不足且常见病突出,我国形态发育与日本学生相比这些指标绝大部分较低。这既与我国学校体育卫生保健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有关,也与一部分体育工作者片面理解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把学校体育局限于锻炼身体,忽视健康教育和对身休的合理培育有关。学生不注意将体育锻炼与改善饮食有机结构,生活、学习作息合理安排不合理,学校不注重把减轻学习负担与加强保健指导等结合起来是引起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3.2 片面重视夺锦标拿金牌,忽视群众性体育的普及

在访问调查和座谈中了解到:一些学校的领导注重名誉,体育教师注重获得金牌的数量,学生注重运动成绩是否提高是否通级,导致学校领导注重组建各种代表队,体育教师只重视运动代表队训练,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锻炼。造成学校一到课体育外活动,运动场就被代表队占用,有些教师甚至以不许妨碍代表队的训练将要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拒之场外。片面重视夺锦标拿金牌的错误的作法,忽视群众性体育的普及的片面的认识,是今后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3.3 片面追求升学率,体育活动的时间被其他课程占用

学校体育至今还受着“读书做官”“重文轻武”陈腐观念的影响。有人报道“多年来,在我们的教育中,智育就象正在走红的名角,……而体育,虽明明白白地写进了教育方针,却很难堂堂正正地坐上正位。在一些学校,排在课表上的体育课往往是可以任意占用的文化补习课”。这种重视文化课学习的弊端严重脱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轨迹,严重影响学校休育思想的实践和发展。在当今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过程中,应该把学校体育这一专题讨论引入其中,从指导思想上澄清学校体育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3.4 学校体育理论的建设上还缺乏创新和突破

从近几年出版的有关学校体育教科书和专著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仍以苏联学校体育理论模式为基础,对传统的观念继承过多,创新的比较少。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的学校体育理论时吸收较多;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在长期的建设中,符合国情的研究成果较少,缺乏创造性地研究,没有在学校体育实践中构成以我为主的理论基础,这就说明当今学校体育理论建设中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必须提倡和鼓励广大体育工作者进行理论大讨论和实验研究,争取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体系有较大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理论体系。

4 学校体育的发展走向

学校体育既要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消除慢性疾病和危险的运动知识,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运动技术、技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学校体育必须使学生体验参与体育的快乐,促进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

4.1 学校体育应使学生掌握消除慢性疾病的运动知识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生产自动化和生活的电器化,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进入了一个体能消耗越来越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人们缺少经常性的运动造成的身体素质下降,导致人的健康出现了新的问题。身体素质的下降使人们消极对待体育锻炼,这就会使人因缺乏运动而患上诱发性的慢性疾病,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等非传染性流行病慢性疾病。健康离不开体育运动,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要使学生了解产生慢性疾病的机理,懂得缺少哪些运动,掌握克服慢性病的知识。

4.2 学校体育应注重传授运动技术和提高学生健康技能

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术,具备良好的运动技能,才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养成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促进学生获得健康的能力。运动技术学习和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的。学校体育应建立在将体质教育与传授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健康技能相结合的基础之上,把运动技术教学、提高运动技能与发展身体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让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准确地运用运动技术,并培养长期坚持锻炼意识的义务,当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技术开展体育活动改善身体状况,保持健康水平。

4.3 学校体育应注重学生生命教育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服务于全面育人这个教育目标。学校体育具有许多的生命品性,应充分挖掘其丰富的生命元素,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生命教育目标,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学校体育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知、情、意、行统一的生命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观念、情感体验。学校体育的教学应注重开拓学生生命视野,设置教学情景丰富学生生命体验,满足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学校体育教学要教会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感悟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学校体育必须成为学生体验生命和唤醒生命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应让学生充分感悟体育的生命意蕴,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体育教学和活动氛围,将生命的本质体现在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全过程,使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建全人格和积极生活的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4 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这就说明了学校体育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习惯。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让他们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有较深刻的快乐体验,运动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因此,体育教学要考虑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去感受运动快乐,体验运动的乐趣。通过清晰的技术讲解、优美的动作示范、激情的场景设计、仔细而具有逻辑的战术战例分析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的运动项目特点。通过技术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感觉,引导他们积极体验体育运动中情绪感受,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鼓励学生克服运动中的困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克服困难的技巧和方法。通过体育教学以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提高学生的感受快乐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为养成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确保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措施

5.1 转变教育观念引领学校体育正确发展

当前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孩子在考上大学之前,文化课的学习是首要任务,体育锻炼可以先不要,上了大学再去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很多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并不去补体育锻炼,而且是沉迷于电脑。学校体育作用的对象是人,所有的活动都是培养人的一个过程,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满足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要牢记培养人这一个基本职能,教育和体育的作用对象都是“人”,只是重点不同。体育重点作用于物质性的人,而教育重点作用于精神性的人。学校体育在这两者的融合下,应该同时作用于人的物质性和精神性。学校体育的物质性作用就是达到学生身体生理性的变化,精神性的作用就是达到学生心理性的变化。生理性变化是学校体育教育工具性的功效,具体化的实践。心理性的变化是学校体育教育方法性的功效,认识性的实践。

人的生存方式的改变了,学校体育必须注入新的元素:(1)增加身体活动量。现代社会各种方式的改变带来了相应的身体活动量的减少,很多健康问题或者“文明病”或多或少与此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学校体育首先要增加在校学生的户外活动量,以便应对现代社会对人类的改变。(2)树立正确的健康思想、强化理性的健身意识教育。体育对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担负起健康的重任。学校体育必须向学生澄清健康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为学生理性地、科学地锻炼提供依据。学校体育也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校体育有可能造成机体的损伤,所以学校体育要强化理性的健身意识。体育活动虽然有増进体质功能,但也有损害身体健康之弊端,只有合理的体育锻炼才会避弊端趋健身功能。(3)培养学生参与终身参与体育意识和自主锻炼的能力。从只强调在学校期间的阶段效应来审视学校体育是不全面的,还要拓展到离校后是否坚持身体锻炼的长远效益的角度审视学校体育。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传授体育技术、形成体育习惯,真正承担起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任务。有了体育意识,学生才会主动锻炼;有了体育技术,体育意识才能有所依托;有了意识和技术,才能在坚持锻炼中养成体育习惯。体育习惯的长久坚持便有了体育终身的行为。

5.2 清除独生子女身上的“包裹”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当前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和运动能力都在萎缩、退化。学生的生活方式对健康起到不良的影响,发达地区的一些孩子会走路了就直接坐汽车上学;平时吃山珍海味,不注意参与体育活动,给身体里存下了慢性疾病隐患。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身体协调性得不到及时的改善,使得力量和协调能力越来越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今天的孩子都很聪明,知识面和视野广是他们的强项,但是由于家长溺爱而导致了许多孩子的肌肉无力、血流不畅。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机会少导致他们的思维狭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少生理上出现问题导致心理问题。学校体育要将体育锻炼的强度和满足孩子的兴趣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又要锻炼孩子吃苦的精神。不断出现的长跑猝死事件后,不少学校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谁都担心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出事,取消了长跑项目。一旦出安全事故就把这个项目取消了,而不是积极引导和科学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学生的体能将会越来越弱。当前学生的锻炼缺乏后续保障,学校安全事故处理办法对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界定非常笼统、模糊,出了事故往往让体育老师负责。应该出台更多的保障性政策,帮助学校和老师清除独生子女身上的“包裹”,才能激励体育教师或校长开展更多的体育项目,促进孩子的体能,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

5.3 建立建全评价体系确保学校体育的发展

学生体质下降问题解决不了,将是学校体育的一块短板。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还停留在学习文件和宣传报道上。只有学校、家庭、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在学生整体评价中占的份额非常低。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在对一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质量的评估中学校体育的条件占的比重也比较低。甚至在教育主管部分和社会对办学质量的评估中,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条件不够重视。这种评价体系具有严重的片面性,不能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校体育片面发展,对学生全面发展影响极大。因此,要改革健全评价体系,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公示制度、学校体育优秀等级评估制度以及学校体育的年度报告制度,让社会、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能够真正的、实实在在去关注学校体育,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关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共同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努力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确保学校体育任务的实现。

5.4 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学校体育的发展

虽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事实,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仍停留在宣传上,缺乏落实,学校体育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活动场地得不到改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得不到重视,无法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一方面应强调政府管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通过建立校内外锻炼一体化的机制,实现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学生的体育活动往往局限于学校进行,学生走出校门回到社区几乎没有条件参加体育锻炼,由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少导致体质下降。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如果社区体育、社会体育团体、体育俱乐部能承担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不仅解决了学校体育设备和场地不足的困难,而且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体育一体化的体育锻炼网络,为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提供了平台,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实现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1]蔺利萍,牛建华.关于学校体育教育回归生活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9):116-117.

[2]王健,潘凌云.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体育科学,2013,33(11):17-27.

[3]冉学东,王广虎.生命教育: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的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1):1-6.

[4]董翠香,茹佳,季浏.体育强国视阈下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1):88-92.

[5]邵伟德.我国现代各种学校体育思想的比较与指导思想框架构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800-802.

[6]谭兆风,伍天慧.学校体育价值观念的回归与守望[J].体育与科学,2002,23(6):64-65,72.

[7]江文奇,李勋,刘广路.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解释力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2):88-92,96.

Th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School PE

Xu xiaohua Zhu boyong
(PE Department,Yulin Normai College,Yulin Guangxi,53700,China)

The thesis i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our nation,by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o discuss the different stages with its developmental process guiding idea of physical education at each stage,the situation of open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existing deficiency after the foundation on new China,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current students’physique,sport technique and health condition,expounding tha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let the students learn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how to eliminate the chronic disease,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teaching sport techniques and improving the health skills of the student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pays attention to the life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let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pleasure of sports,cultivate the developmental direction of students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ability,propose to make sur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al measures.

School PE;Situation;Development;Tendency

G807

:A

:2095-2813(2015)10(b)-0092-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092

2014年广西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201410606071);2014年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201410606071)。

徐晓华(1992,9—),男,汉,江西上饶人,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朱波涌(1963,8—),男,汉,广西博白人,大学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学校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