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

2015-12-05 15:21梁燕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5期
关键词:走出去必要性企业

梁燕

摘 要: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是十三五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它在中国第十三个五年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关键性作用。“走出去”是开放经济下实现从市场换技术、换资金到市场换市场的战略转折点。推动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利用国外资源,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成为当下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走出去;必要性;战略对策

问题的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我国走出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优化国内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家的综合地位,走出去日渐成为我国研究的热点话题。伴随着2014年APEC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之路以来,中国的海外投资发展之路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带一路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同盟、中国-东盟(10+1)等机制紧密联合起来,共同促进中国企业海外经济发展。在这之后,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相继推出,文件指出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正是当下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家和企业该何去何从?争对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国内有关学者认为要减少走出去的成本必须依靠行业的分工协作,聚焦产业链,(戴翔,2013;韩剑,张二震,2013)。目前,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研究更多的是分析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外部投资环境、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其中一部分文献是从母国角度来看,重点关注在母国的政策导向与产品竞争力问题对走出去的影响(张燕,谢建国,2012);一部分文献是从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因素来研究走出去的相关问题(谢杰,刘任宇,2011);还有一些文献观点是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双边关系影响走出去的原因(宗芳宇,江路涌,2012)。当然,无论是从哪方面研究走出去的影响因素,这对于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对上述理论的研究,从我国企业走出去现状、走出去存在的问题、走出去的战略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外投资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2014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增长14.1%,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同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增长1.7%,达1196亿美元,比起2013年的增长速度显著放缓。这是中国对外投资的巨大转折点,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速逐渐低于中国对外投资增速。如在手机行业的联想、华为公司,家电行业的海尔,运输业的中远洋等企业都纷纷走出国门,拓宽海外市场,看起来确实是一副很美好的蓝图。但这是其中的少数企业,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讲,走出去的资金成本、风险承受能力、势单力薄等都是必须考虑到的因素,对于他们而言走出去的风险实在太高。我们国家的制造业高速发展,已明显的出现产品的供给大于消费者的需求,加之国内的总消费水平有限,拓宽新的消费市场急需解决,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必须调整和完善。目前,国内的轻工业纺织品、数码家电、重化工等行业生产的商品过剩,导致产品长期大量积压和闲置,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层面,国家之间的社会政治层面约束着走出去的步伐,事实上国家和有关部门都做了许多努力,一些行业领航者也在进行大量的经验总结,对于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反思。

总的来说,我们看到了走出去的成功和可取性,企业走出去始终是必然的发展,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以此同时,我们应该考虑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都无可避免的要考虑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诸多涉及到投资环境的因素,走出去的步伐自然也不会一番风顺,走出去虽然拥有国内一些企业走出去的实实在在的经验、全球化的需求、政策的导向、但毕竟商场如战场,所有的事情都会有瞬息万变的可能,因此企业走出去的条件还需要不断成熟,政府在增强对海外企业的投资导向作用的同时,企业更是要不断反思和加强走出去的战略调整。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部分企业走出国门,开始尝到拓宽海外市场的胜利果实。部分企业也跃跃欲试,也想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下面就来简单分析一下企业走出去具体将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1.信息的流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的企业很多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道路上,他们对投资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政策、文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因素都缺乏了解,同时,对母国的一些政府支持的优惠行为和政策导向都不是太清楚。这就导致了企业无法看清楚当前的投资环境和投资的可行性,虽然国家政府也有建立一些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但那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能范围所做的一部分信息公开窗口,各个部门缺乏沟通交流,使得部门间的资料没有一个统一的整合,这样一来企业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就是分散、不集中的,所以企业缺乏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完善的信息交流服务体系。

2.资金融通和现金流的困难

我国很多境外投资的中方投资额都严重不足,有不少企业甚至少到只有几万、几十万美元,这样的投资资金远小于发达国家(600万美元)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也就是所谓的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资金、或者是资金量出现短缺,即使有再好的计划、再好的项目都是纸上谈兵,再好的投资和贸易活动都有可能中途搁浅。因为充足的资金是企业贸易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之一,起着根本性作用。企业之所以在运转,完全是因为资金在不停的流动。目前国内企业的资金融通来源主要是自有盈利资金、国内银行贷款、国际银行贷款或少数为发行债券融资等方式,当企业一走出去开始,就会有大量的资金需求投入建设,这就会非常容易抽空企业现有的流动资金,造成企业的周转困难。而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就是生命,一旦企业的生命线断裂,不但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布局将中途夭折,企业本身的经营现状也将陷入一片泥潭,甚至破产。所以目前我们国家还没能解决企业走出去长期稳定资金需求的问题,资金融通和现金流一直是制约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3.国际管理人才缺失现象仍十分严重

截止到2012年,我国现有进行外贸行业的外贸公司大概有18 万家,按照平均来算,每家公司里面至少要有10个外贸人员,那么这样的人才需求量至少要有180万人。从现在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我国的外贸人才需求量在五年内至少还要翻一番。而现在高校在未来几年之中增加的外贸专业人员按照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将会提供大约50万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由此可见外贸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加之一些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各方面知识掌握不够,能够提供的外贸专业人员就更少。为了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李克强总理今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在去年已取消的149项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再取消全国外贸业务员、注册电子贸易师、港口装卸工等62项职业资格证书,从本次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职业认定事项,将更大程度地降低从事贸易行业的门槛、创造一个企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走出去的战略对策

1.注重培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要想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必须要在立足国内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建设自己企业的国际化。另外,中国企业应同时注重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高端人才的引入等,处理好专业化和多元化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其次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除国有大中型企业外,民营企业应积极向海外市场进军。中国发展至今,民营经济攻克了底子薄和资金难等等劣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民营企业正在朝着更为健康、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据统计表示,民营企业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有万向、华为等公司不同程度走向国际市场,并采取本土化经营战略或者抱团模式,把进军海外作为一种内生的动力,有效的实现了国际竞争力。

2.认真学习和研究国际惯例以及东道国的有关法律政策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进行一项海外投资之前应对投资环境和投资可行性做出理性思考和评估,使我们的产品能切合东道国的需求,符合他们的宗教信仰、人文风俗,按照相应法律法规来执行等,换言之就是使我们的产品和设计理念等能够本土化,在追求利益和进军海外市场的尊重当地文化,实现共赢。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展会和在境外办展也很重要。有不少在境外投资与合作的企业,他们通过在国外办展会获得了所在国家和地区的青睐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效应,这不仅仅是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更使我们了解到东道国的客户需求,引导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3.拥有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德鲁克曾说,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需要有一个一流的管理者。而中国企业出海同样需要有远见、有清晰地战略思想的卓越领航者,管理者的思想是整个企业的灵魂,它将带领整个企业走向繁荣或者灭亡。巧借华人华侨的优势。他们在走出去中起到一个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清道夫作用,因为他们了解这个地方的法律法规、风土人情。同时他们懂中文,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的问题,语言的沟通没有解决,相互之间达成协议就非常困难。另外可以借用第三方优势,联合第三国一起进行投资,这样就会发挥华人华侨相同的作用,减少走出去过程中所产生的国际摩擦。

4.搞清楚对外投资的目的

具体来讲,要看这个企业本身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究竟是为了拓宽海外市场还是获得利益呢?还是获得市场占有率?从而来进行海外投资的战略布局。当然,还应该要把我们的资源、我们的长处和当地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总的来说,第一就是要先搞清楚走出去的目的;第二,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再考虑投资的可行性有多大。这个可以参照商务部对每个国家的具体介绍,搞清楚投资国的包容性、经济性、安全性等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大在海外投资中获胜的筹码。

5.加强对总体规划的政策指导,大力扶持走出去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企业是走出去的主体,但是为企业提供服务和坚实的政策保障却是政府。在如今这个国际大环境中,政府应做好境外投资的总体规划战略、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如境外加工贸易、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等比较优势较为突出的行业,发挥好我们本国的优势产业,做到扬长避短的战略部署。比如提供比较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建立一个对外投资的促进、服务、保障的宏观体系,加大规范、宏观监测和调控的力度,推行对外投资便利性,简化繁杂的审批程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融资一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政府应根据企业走出去的发展需求,适量的放松金融市场准入体制,大力的发展和鼓励财政、税收等政策,切实做好对中小型企业减免财政税收、财政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设立海外金融机构,为资金融通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从而来实现对企业走出去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条件仍在不断成熟,走出去的成功率仍不太高,但是从整体的经济形势来看,走出去顺应国家发展的基本路线和战略布局,这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家相应政策的不断完善,企业走出去经验的日渐成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如何更好“走出去”.第一财经日报,2014.

[2]戴翔,韩剑,张二震.集聚优势与中国企业走出去[J].中国工业经济,2013.

[3]张林娟.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1.

[4]汪阳.企业要对外投资合作.中国经济网,2007.

[5]卢进勇.入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1.

猜你喜欢
走出去必要性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