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边疆治理

2015-12-08 21:38李庚伦
关键词:边疆地区疆域陆地

李庚伦

(1.云南大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1;2.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却日益严峻,我国边疆地区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争夺的焦点。国内,经济发展、民族宗教、国家安全等边疆问题亟待解决,西方敌对势力,以及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一直在进行着渗透、分裂和颠覆我国政权的运动。国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仅在海上构筑岛链包围中国,还进一步通过“新丝绸之路战略”构筑陆上包围圈,而且还企图通过“TPP”和“TTIP”组织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改变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可见,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王朝国家时期,边疆只是国家疆域的边缘地带,负责拱卫国家的中心区域,为国家提供不可或缺的资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我国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构建。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一直是改革的前沿阵地,边疆地区和沿海地区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经济鸿沟。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中亚四国和东盟国家时,分别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设想。2015年3月29日,我国正式公布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具体方案措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规定了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福建、上海等陆地边疆地区和沿海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使我国的东部和西部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以南宁、昆明、乌鲁木齐、长春、福建、上海为中心,对周边各国实现经济辐射。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推动了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陆地边疆省或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我国正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边疆地区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败的关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前所为有的机遇,也使边疆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缘起

“一带一路”战略是在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应对当前国内外形势而提出来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给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生命,强化了区域平衡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最终必将改变我国的地缘政治格局,也给我国的边疆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丝绸之路的兴盛与中国边疆治理

国家是以暴力为支撑的公共权力对一定区域进行有效治理的政治形式。国家在对整个社会进行有效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占据并控制着一定的疆域。早期的国家都以占据和控制一定的陆地疆域为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最终在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底格里斯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产生了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相距较远,三个在亚洲,一个在非洲。由于上古时期人口稀少,且碍于山川河流的阻隔,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之间交集较少。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认为:“世界上的几个文明古国,看起来颇像几个小岛。在这些小岛四周,尽是蛮族形成之海。文明代表着财富和舒适,野蛮代表饥饿和嫉妒。饥饿和嫉妒像海浪不断冲向小岛,小岛虽筑有堤防,但一旦堤防破裂,小岛即被淹没。”①[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卷1),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167页。四大文明古国是上古时期人类文明发展的顶峰,为了共同对抗周边蛮族的入侵,为了贸易往来,丝绸之路也应运而生。

狭义的丝绸之路,仅指陆上丝绸之路,始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之间,连接着中国和欧洲、非洲的商业贸易。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等国共同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形成了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广义的丝绸之路包括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形成的“西北丝绸之路”;北进蒙古高原,再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从西安到成都,再进入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中国南海出发,进入印度洋、波斯湾,最终到达欧洲和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数千年来,中国将丝绸、瓷器、茶叶、火药、铜铁、竹器、漆器等传入了中亚、欧洲和非洲,西方的香料、药材、玻璃、葡萄等也传入了中国。丝绸之路的成功,使周边蛮族和小国被中华文明所吸引、被中原的国力所震慑,纷纷归附于中原王朝。同时,丝绸之路的形成,也为中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创造了一个平台,推动着世界整体向前发展。

边疆是构建的产物。自秦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都把中原地区看作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认为边疆地区是南蛮、西戎、北狄、东夷居住之地。唐朝是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被西域各国尊称为天可汗。丝绸之路的成功,越发强化了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向往,也奠定了王朝国家的统治基础。因此,王朝国家时期的边疆治理,主要是协调中原王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治边理念大体萌芽并形成于秦汉,发展并一直延续至清代,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守中治边’、 ‘守在四夷’和‘一点四方’”②李庚伦:《论边疆治理理念的转型与重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当然,王朝国家时期的边疆主要指陆地边疆,并且没有固定的范围,与王朝国家的国力息息相关。王朝国家强大时,陆地边疆就往外推,否则就向内萎缩。

(二)丝绸之路的衰败与中国边疆治理

丝绸之路主要涉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按历史年代可以把丝绸之路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唐朝末年由于连年战乱而中断,被海上丝绸之路取而代之,后逐渐走向衰败。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朝进入极盛时期,航线扩展至全球。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明朝政府组织的航海活动。鸦片战争后,中国海权丧失,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走向衰败。民国时期也难以改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

明清时期,古老的王朝国家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时代。然而,从17世纪开始,古老的王朝国家遭遇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强势入侵。我国逐渐形成了近代意义的边疆,也开启了近代意义上的边疆治理模式。沙皇俄国在17世纪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中国的西北边境。为了维护我国的疆域安全,清王朝分别于1689年、1727年,和沙皇俄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标志着王朝国家的陆地疆域开始有了明确的边界。在现代边界形成的基础上,清王朝甚至改变了历朝历代“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边疆治理模式。清王朝开始通过“改土归流”削弱少数民族政权的力量,把中央的力量深入边疆地方政权内直接统治边疆地区。然而,在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国力衰退,丝绸之路逐渐中断,中原王朝失去了对周边附属国的吸引力,并且丧失了部分陆地疆域。在西方强大的民族国家面前,古老的王朝国家无力再进行边疆治理。

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开始了构建民族国家的进程。1941年4月,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颁布了《关于加强国内各民族及宗教间之融合、团结,以达成抗战胜利、建国成功之施政纲要》,不仅提出了边疆开发的战略,而且把边疆治理纳入到了国家治理的总体战略。但是,国民党政府统治时间并不长,并未形成清晰、完整的边疆治理战略,以区域主义为核心的边疆治理思想并不稳固。

(三)丝绸之路的重生与中国边疆治理

在这个国家极度拥挤的时代,边疆不再是国家的边缘地带或夷狄之地,而成为了各个民族国家争夺的焦点。1997年,日本为了扩展利益边疆,提出“丝路外交”;1998年,吉尔吉斯坦为了本国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也提出了“丝绸之路”外交战略;2000年,俄罗斯为了维护其地缘政治优势,在莫斯科成立了欧亚经济共同体,并规划在2015年建立欧亚经济联盟;2011年,美国为了扩展其在亚洲的利益,提出了“新丝绸之路战略”,并企图通过“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组织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改变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

因此,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对于维护我国地缘政治安全和改变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巨大的意义。“它的最高政治目标,说得通俗点,就是让我们的朋友多多的,让我们的敌人少少的,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①张文木:《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谈谈“一带一路”的政治意义》,《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5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放弃了清王朝和民国时期逐渐形成的以区域为主的边疆治理模式,而把边疆治理战略置于民族问题的总体框架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同时,西方国家对边疆的争夺日益激烈,传统意义上的边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陆地边疆、海洋边疆、高空边疆、利益边疆、战略边疆等形态纷纷出现。在这个边疆争夺日益激烈,国家疆域形态多样化的时代,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推动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边疆治理的机遇

我国边疆治理必须同时面对经济发展、民族宗教和国家安全等三大难题。“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解决这三大难题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分配

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3624.1亿元,不仅低于印度,而且只有日本的1/20,美国的1/30。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然而,在2014年,广西国内生产总值15672.97亿元,云南国内生产总值12814.59亿元,西藏国内生产总值只有920.80亿元,新疆国内生产总值9264.10亿元,甘肃国内生产总值6835.27亿元,内蒙古国内生产总值17769.50亿元,黑龙江国内生产总值15039.40亿元,吉林国内生产总值13803.81亿元,而改革开放最早的广东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67792.24亿元。②《2014年统计年鉴》,中国统计信息网,2014-07-20,http://www.tjcn.org/help/27437.html我国陆地边疆地区和沿海开放地区之间形成的经济鸿沟,不仅影响我国2020年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实现,而且也让我国边疆地区的民众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一直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边疆地区开放则相对较晚。并且,由于边疆地区离沿海贸易口岸相对较远,经济合作也相对较少,造成我国边疆地区普遍贫穷的状况。“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沿海、内地和陆疆形成一个整体,整合力量共同对外开放,也使我国陆地边疆地区成为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有力的推动了陆地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再分配。其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产业空间格局将发生巨变,边疆地区必将承接大量来自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为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众就业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最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还为西部大开发增添了新的动力,为我国西部边疆省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整合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认同 (identity)是指个人对特定团体、组织或政治单位之间一致性的确认。“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主要就存在和体现于边疆地区。边疆地区也是认同问题、认同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③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了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等一系列政策。各少数民族在其政治地位提高的过程中,往往也强化了其对本民族的认同,弱化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同。尽管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等政策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减少它的负面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陆地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边疆少数民族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沟通,也实现了文化交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强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和内地的文化交流,增加了陆地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在我国民族国家的建设中,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强化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也要加强中华民族的建设,推进国家认同和国族建设的工作,最终在我国必将形成一个“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多元一体”格局。

(三)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军事安全、政治安全一直是影响边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新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藏独、疆独、台独,以及恐怖主义、艾滋病问题、跨界民族等问题成为影响边疆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我国边疆地区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以及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渗透的重点区域。“极端主义往往能够在贫穷人口中间找到市场。贫穷人口较之富裕人口往往更易被极端主义所动员,并且容易走向暴力。”①郑永年:《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与陆地地缘政治》,《外交评论》2014年第1期。贫穷往往也是导致艾滋病问题和跨界民族问题产生的元凶。

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民众教育水平的提高,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极端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但这些极端力量再也无法动员大规模的政治事件,有利于国家凝聚力的提升。同时,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使艾滋病问题和跨界民族问题爆发率大幅度下降。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我们“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支持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并且还“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②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03月29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沟通、高铁的贯通,将有力的的打击藏独、疆独、台独的势力,提升我国边疆和内地的同质化程度,实现我国边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四)协调陆地边疆和海洋边疆

国家疆域和边疆是变动的存在。“国家的疆域会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和国家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通常所说的边疆,乃国家疆域的边缘部分,并不是纯客观的存在,而是在客观基础上进行主观构建的产物。”③周平:《全球化时代的疆域与边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3期。人类自古以来都在陆地上建立国家,国家疆域都是陆地疆域,边疆自然也是陆地边疆。1890年,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明确提出“海权”概念,海洋疆域进入国家疆域的视野,海洋边疆也成为边疆的范畴。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四周都是广阔的陆地疆域。中原王朝经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因此,历朝历代都特别重视陆地疆域和陆地边疆的管辖,长城就是最好的证明。1840年,清王朝遭到大英帝国的侵略,才意识到海洋国家的强大和海洋疆域的重要性。特别是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以后,海洋疆域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重点。美国重返亚太,并且唆使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在东海、南海挑战中国,目的就是要防止中国成为海洋大国,巩固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边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重建陆地地缘政治格局和海洋地缘政治格局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我国协调陆地边疆和海洋边疆战略创造了新的机会。

三、“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边疆治理的挑战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在这个国家拥挤的时代,“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也使我国的边疆治理面临着难以承受的挑战。

(一)国家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边疆问题明晰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形成,并不意味我国的建设已经完成,而只是刚刚开始。在这个时期,百废待兴,整个国家的框架都必须重新构建,国家处于建设阶段。在国家建设阶段,边疆稳定是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从而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国通过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建立生产建设兵团、推动边疆工业建设、实施特殊人口政策、实施优惠扶持政策等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设计,初步实现了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式进入国家发展阶段。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恢复与发展、进一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恢复和发展、实施边疆开发战略等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设计,实现了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在这个阶段,国家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推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以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边疆地区并不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更不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正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也直接将边疆推向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边疆问题越来越明晰化。然而,我国至今为止还没有把边疆纳入到国家治理的战略中,往往把边疆放在民族问题的框架下,边疆治理战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边疆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边疆问题多样化

“边疆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门户和窗口,是国家安全中最显而易见的部分,因而是国家安全中最重要的部分。”①徐黎丽:《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55页。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和苏联霸权主义国家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的历史,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两极格局。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战争成为了影响边疆安全的主要因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我国甚至先后和美国 (抗美援朝)、印度、前苏联、越南等国家发生了边疆战争。

边疆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主权和领土问题,而且还影响到我国的地缘战略格局。但是,边疆安全却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最脆弱的部分,是国内外敌对势力重点攻击的对象。新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趋势,新安全观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传统安全观受到人们的质疑。边疆战争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小,然而,恐怖主义、艾滋病问题、跨界民族等问题却越来越成为影响边疆安全的主要因素。边疆安全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些问题多是跨国发生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把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边疆地区推向开放前沿的同时,也为非传统安全的爆发提供了机会。

(三)我国周边形势发生改变,边疆问题复杂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非常不利的周边环境,特别是面临着两大阵营对中国西北和西南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为西北边疆的发展创造了机会。上世纪六十年代,苏联霸权主义萌生,我国再次陷入四面包围的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边疆治理必须以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为主,轻发展、重稳定成为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冷战结束以后,边疆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压力才得以缓解,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改变,也为我国边疆治理提供了机会。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崛起,我国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对于维护我国地缘政治安全和改变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巨大的意义。然而,“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确实面临许多新的挑战。”②张蕴岭:《中国周边的新形势》,《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第4期。中国西部,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受重创而被迫撤退,增加了中国西部边疆安全的压力;中国东部,台湾和钓鱼岛问题尚未解决,而日本右翼势力却迅速壮大;中国南海,美国重返亚太,并且唆使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在东海、南海挑战中国。除此以外,印度、外蒙古、朝鲜等国家也蠢蠢欲动。周边形势的改变,迫使我国必须重构边疆治理战略,为“一带一路”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国家边际争夺日益激烈,边疆问题常态化

二战结束以后,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诞生,人类进入了一个国家拥挤的全球化时代。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源,扩张国土成为了各国的首选。1890年,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明确提出“海权”概念,海洋疆域进入国家疆域的视野,海洋边疆也成为边疆的范畴。随着国家数量的增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空边疆、底土边疆、利益边疆、战略边疆等概念纷纷出现。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国家利益驱使它跨越国家的边界。”①李庚伦:《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美国重返亚太,目的就是要巩固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边疆;俄罗斯企图在2015年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扩张其在欧亚地区的战略边疆;日本也希望通过“丝绸之路外交”战略,把利益边疆扩展到中国南海,围堵中国在南海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必然使国家边际争夺更加激烈,也使我国的陆地边疆、海洋边疆面对新的挑战。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给我国的边疆治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抓住这次历史的机遇,在边疆治理的过程中,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治理的多元主体,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主动应对非传统边疆安全危机,积极对外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并且进一步提升边疆形态多样化意识。

猜你喜欢
边疆地区疆域陆地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唇亡齿寒
大中国之中国疆域
探究宋初西南边疆思想形成的原因
课例
“疆域”图像系统导学策略(人教版)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打造边疆地市报影响力,锤炼过硬新闻队伍
对边疆地区反恐维稳策略的思考
云南边疆地区大学生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研究
浅谈南疆地区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