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中医外治法探析

2015-12-09 20:18田小英王洪振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外治法腺肌病经期

田小英,王洪振,曲 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子宫腺肌病中医外治法探析

田小英,王洪振,曲 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多采用假孕疗法、假绝经疗法和手术疗法,手术对未生育和症状较轻的患者接受度较低;而假孕疗法和假绝经疗法副作用大,复发率高。探讨中医外治法,如针灸、直肠给药、敷脐疗法等对子宫腺肌病的作用。

子宫腺肌病;中医外治法;针灸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病变或者局限性病变(子宫腺肌瘤)[1]。好发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从8.8%~31%不等[2]。临床主要表现为继发性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宫体均匀性增大质硬而有压痛、不孕、性交痛等。目前西医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者采取根治性手术即子宫切除术;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期绝经者多采用药物治疗或者保守性手术,虽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但有不良反应、复发率高及花费大等缺点。因此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子宫腺肌病很有必要,现综述如下。

1 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学无子宫腺肌病病名记载,按其症状及体征当属“痛经”“月经过多”“症瘕”“不孕”等范畴。《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瘀血留滞作癥,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有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气弱,气弱而不行。总有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又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即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之也”。《证治准绳》云:“血症之聚…腰痛不可俯仰…小腹里急痛,背膂疼,深达腰腹…此令人无子。”现代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经期、产后(尤小产或人工流产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情志内伤、房室所伤、饮食失宜等,损伤肾气,使冲任、胞宫气血失调。胞宫藏泻异常,则经血不循常道,变为离经之血。瘀血内停,冲任阻滞,胞脉不畅,不通则痛,发为痛经;瘀血停积胞宫日久,发为癥瘕;瘀停胞脉,不能摄精成孕,可致不孕[3]。

综上所述,本病的病位在下焦之胞宫、胞脉,病机为瘀血内停,活血化瘀为其治疗大法。

2 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又称中医特色疗法,其历史悠久、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在妇科疾病中应用广泛。《理瀹骈文》云:“ 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 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 法耳”。现将子宫腺肌病的中医外治法列举如下。

2.1 直肠给药

直肠位于盆腔后部,与子宫相临。直肠给药后,药物经直肠黏膜吸收,进入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并汇合于骼内静脉,骼内静脉绕过肝脏进入下腔大静脉, 进而进入体循环。此途径占吸收药物的50%~70%,既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刺激,使药物直达病所,又因不经过肝脏从而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故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4]。此外直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及血药浓度均优于口服给药[5]。魏武斌等[6]于非经期应用妇安宁栓(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由蒲公英、黄柏、赤芍、没药、血竭等药物组成) 直肠给药,1 次1 粒,1 日1次,并联合中药内服,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突出。魏冬雪[7]用少腹逐瘀汤(小茴香20g、干姜15g、延胡索20g、没药15g、当归10g、川芎15g、肉桂10g、赤芍15g、蒲黄20g、五灵脂20g)200mL从月经来潮前3天及月经干净后的1~7天(经期停药)低压保留灌肠治疗子宫腺肌病3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7.5%。

2.2 中药敷脐法

中药敷脐法是将中药制成一定的剂型外敷于脐部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脐,即神阙穴,位于腹部中央,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能调整一身上下之阴阳。神阙穴位于任脉,而任脉为阴脉之海, 与督脉(阳脉之海)相表里, 共司人体之百脉, 所以脐和诸经百脉相通。脐又为冲、任脉循环之所, 且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岐”,同起于胞宫,故脐与子宫关系密切。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将药物置于脐部,通过调节冲、任、督脉功能,发挥调理气血、温通经脉、温养胞宫、祛瘀止痛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表明: 脐表皮角质层最薄,且其下无脂肪组织, 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 故渗透力较强;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药物在脐部穿透后,直接扩散至静脉网后进入体循环, 因而脐部皮肤给药, 更有利于药物吸收[8]。裴新[9]于月经周期第1~5天用七厘散敷脐并配合中药直肠给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达94.12%。叶青等[10]用敷脐止痛散(由乳香、没药、吴茱萸、大黄、炒蒲黄、血竭末、冰片等组成)于月经前3天开始外敷,用淡盐水清洗肚脐后将药末用醋或黄酒调为糊状,纳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每2天换药1次,月经干净后停药,共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30例,总有效率为90%。

2.3 针灸疗法

针灸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表现在:一方面调节气血的运行。因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所以针灸穴位可以使气运行正常, 则血瘀自消, 经脉自通。另一方面调节脏腑经络气血的偏胜偏衰, 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以恢复阴阳气血的平衡,最终达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四关穴,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降低血清前列腺素F2a(PGF2a)的含量,从而缓解子宫过度收缩,最终达到气行血畅、有效解除或缓解疼痛之目的[11]。隔药灸能降低经期外周血PGF2α 含量,升高PGE2含量,降低PGF2α/PGE2 比值,达到止痛效应[12]。赵荣[13]采用针灸为主治疗子宫腺肌症20例,主穴取中极、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痛经为主加三阴交、次髎;月经过多加百会、地机;闭经加合谷、内关。根据辨证,气虚、体寒、血瘀者采用温针灸,每周3次,6个月为1个疗程,临床总有效率为80%。徐如意[14]采用针刺关元、气海、水道、大横、三阴交、足三里、血海、太冲,留针同时予以红外线下腹部及双下肢照射。每日行穴位艾灸,取穴八髎、命门、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及脐下距耻骨联合间小腹区域,不间断治疗4个月后痛经症状明显缓解。

2.4 耳穴疗法

耳与脏腑经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厘正按摩要术》曰:“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运用耳穴疗法能起到疏通经络, 调理冲任气血作用。丁哲等[15]以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交感为主穴,用0.6cm×0.6cm的胶布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在其上。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5~7次,每次按压10~20下,按压强度以使感到局部有酸、麻、胀、痛感为佳。每次于月经前3~5 天开始上述治疗,贴压一侧耳穴,疼痛重者亦可取双侧耳穴,隔日更换1次贴膏,经期结束停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97%。

3 结语

近年来对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日趋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外治法治疗的优势表现在:①通过直肠给药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减少药液对胃黏膜的刺激;②针刺、敷脐疗法等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方法灵活、无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优点;③避免了手术的痛苦与风险。但回顾文献发现:①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辨证论治体系;②临床观察病例多采用内外合治之法,不能明确突出外治法的具体作用;③临床观察病例数偏少,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开放、对照试验。

[1] 冷金花,郎景和.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10-12.

[2] Kim MD,Won JW,Lee DY.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adenomyosis without fibroids[J]. Cl-inical Radiology,2004,9(11):231-233.

[3] 王青,经燕,许润三.辨证治疗子宫腺肌症简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8):1387-1399.

[4] 王明丽,蒋军,王莉英. 直肠给药新制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15(5):343-346.

[5] 沈泽天,朱锡旭,刘宝瑞.直肠内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3):138-142.

[6] 王妍,文怡,魏绍斌.子宫腺肌病的辨证思路及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探析[J].四川中医,2014,32(3):22-25.

[7] 魏冬雪.少腹逐瘀汤直肠灌注治疗子宫腺肌症32例[J].中医药学报,2010,38(5):140.

[8] 吕昆.脐疗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1,27(5):58-59.

[9] 裴新.中药灌肠配合敷脐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64-1165.

[10] 叶青,张宗英,刘庆燕.化瘀止痛胶囊合敷脐止痛散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30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8):37-38.

[11] 李成宏,王玉中,郭新侠.针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3):187-190.

[12] 陈日兰,姬乐,苗芙蕊,等.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及对PGF2a /PGE2 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9-21.

[13] 赵荣.针灸为主治疗子宫腺肌症20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116-117.

[14] 徐如意.针刺加艾灸治疗子宫腺肌症1例[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2):109-110.

[15] 丁哲,丁岩.耳穴贴压治疗痛经6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11):18.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0-10

田小英(1987-),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R271.9

A

1673-2197(2015)05-0045-02

10.11954/ytctyy.201505020

猜你喜欢
外治法腺肌病经期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100例临床观察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