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偏头痛研究现状

2015-12-09 20:18刘立安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双侧偏头痛电针

傅 强,刘立安

(1.山东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青岛 250014;2.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 青岛 266000)



针灸治疗偏头痛研究现状

傅 强1,刘立安2

(1.山东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青岛 250014;2.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 青岛 266000)

现今,偏头痛频发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高度的重视。针灸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无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依从性较好。有必要探讨针灸治疗该病的现状,以期更好地指导针灸临床。

偏头痛;针灸;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的、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症状。其特点是常发生在头的一侧,且呈搏动性。目前西医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且治疗手段相对单一,药物副作用较大。偏头痛概念可列入中医“头痛”证中,但因其病程长,周期性反复发作等特点,与一般头痛有较大的区别,属于中医的“脑风”“失风”范畴。

近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展现出祖国医学在治疗偏头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潜力,现将相关文献总结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认识

1.1 外感而致偏头痛

首者,阳之会也。六淫外袭,上犯巅顶,气被邪扰,发为头痛。《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眩晕巅疾”;《景岳全书》:“外感头痛,自有表证可查,益其身必寒热,脉必紧数……是皆寒邪在经而然”;《临证指南医案》:“头痛一证,皆由清阳不升,火风乘虚上入所致。”

1.2 内伤而致偏头痛

脑为髓之海,依赖五脏精气,脏腑异常,髓海难安。

1.2.1 因于肝者而致头痛 肝主疏泄,若郁而不舒,则郁滞化火;又主藏血,若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皆可上扰致头痛。《妇人良方》:“妇人患头风者十居其半每发必掉眩,如车船上,盖因血虚,肝有风邪袭之尔。”

1.2.2 因于肾者而致头痛 肾者,主骨生髓,若肾精耗损过度,致髓海空虚而致头痛。《素问·五脏六腑生成篇》提出:“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者入肾。”

1.2.3 因于脾者而致头痛 脾主运化,若运化失司,正气不及,脑失所养而致头痛;正气不及,邪气而致,痰湿上蒙,亦致头痛。《素问》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由上可知,内因外因皆为头痛之主要病因,其病机不外乎脑失所养与脑窍不利。其他病因如: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外伤等亦可引起头痛,其病机不外乎上述所提。随着当代中医学者研究的深入,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认识,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完善了中医关于偏头痛的理论基础。陈永苗等[1]提出偏头痛与时令有密切关系。认为风邪为患,滞留经络之中,当春至之时,天地之间,风气大动,引动内风,引起头痛。张研华等[2]强调偏头痛的病位。认为病属肝胆经, 肝主疏泄,若郁而不舒,则郁滞化火,且胆之疏泄不利,郁而生浊,肝火挟邪上扰,致头侧肝胆经脉瘀滞疼痛,故偏头痛当从肝胆论治。朱莉莉等[3]则认为情志因素是该病的重要病因,其观点是人之神有五,曰:怒、喜、思(忧)、悲、恐(惊),不及太过,皆致气机失常,久则气滞血瘀,瘀阻清窍,而致头痛。刘锁超[4]认为脑络之痰浊瘀血为偏头痛的潜在病因,且此等病理产物居而不动,留而不去,遇引动之气而发。引动之气,或内或外也。赵志付[5]强调偏头痛病机以实证为主,其中又以痰湿、痰热、瘀血及湿热中阻最为多见;而虚证少见,常为肝肾阴虚。

2 针灸治疗

随着人们对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的认可,针灸广泛介入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针灸对偏头痛治疗方法趋于多元化,由过去的单纯毫针治疗,向以毫针为基础,配合电针、耳穴、心理疏导等疗法的综合治疗。

2.1 常规针刺方法

郭学梅[6]取患侧绝骨穴配局部阿是穴治疗偏头痛,重视针感的传导,以针感传及痛处为要,局部阿是穴行捻转泻法,统计患者120例,其中有效率高达100%, 痊愈率为85%,好转率为15%。王顺等[7]强调穴位间的透刺治疗偏头痛,往往同时透刺多组穴位,如头临泣透正营、太阳透率谷、脑空透风池、上星透百会, 施以捻转手法, 每次行针3min。共治疗45例,结果有效率为93.3%。

2.2 缠针震颤法

张舒雁[8]以震颤手法施于局部阿是穴治疗偏头痛,若眉端疼痛较甚,则可由攒竹向眉中方向透刺,行震颤法;颞部疼痛,则从丝竹空向颞部透刺,行震颤法。频率200~250次/min,留针5min,将该手法反复操作5次。统计31例患者,其痊愈率达74.19%,总有效率高达100%。

2.4 全息取穴法

肖劲等[9]以取手部第二掌骨挠侧与第五掌骨尺侧的全息穴取穴, 辨证施治8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8.9%。

2.5 头针取穴法

魏洪[10]取头针治疗偏头痛收效明显,主要取颞前线、颞后线上穴位及太阳穴为主穴。根据辨证,痰甚者加双侧丰隆、肝阳上亢者加双侧太冲、肾阴不足者加双侧太溪、瘀血者加双侧膈俞。统计治疗的43例患者中, 治愈 30例, 显效9例, 好转3例, 仅1例无效, 总有效率高达97.67%。

2.7 薄氏腹针法

吕海涛[11]强调腹部穴位对于偏头痛有很好的疗效。以中脘,阴都为主穴,行中脘中刺,阴都浅刺。另据辨证,外感者加双侧风湿点,施以中刺;血瘀者加双侧气海、关元,皆行以深刺,另加双侧滑肉门,施以中刺;湿阻加双侧气海、大横皆行以深刺 ,共统计患者40例,完全缓解1人, 有效39人, 总有效率达97. 2%。

2.8 针后推法

周厚强[12]以针法推法并用治疗偏头痛,头部取太阳、百会、率谷;颈项取风池;四肢取外关、足临泣。并在取针后即施以头部推拿。统计治疗21例, 其中治愈8例, 显效9例, 有效3例, 仅1例无效,有效率达95.24%。

2.9 电针治疗

杨军,郭新月等[13]取穴如下:双侧列缺、风池、患侧率谷、太阳。诸穴得气后两两连于电针仪,波形: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且据证加减:肝阳上亢者加双侧行间、阴陵泉, 痰甚者加侧丰隆,肾阴虚者加双侧肾俞、太溪。统计97例患者,其中痊愈者68例, 好转24例, 仅5例无效。贾春生,马小顺[14]以电针接于双侧的丘墟穴治疗偏头痛,频率: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这种单一穴位的电针疗法,使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5-HT水平明显改善。陈宏伟[15]强调以颈夹脊穴加电针治疗偏头痛,同时取患侧太阳、耳门、头维等穴,另据辨证,随证加减,统计总有效率高达95.6%。董恩荣、丁海军[16]取风池、太阳两穴接电针治疗偏头痛。频率: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以率谷、列缺、百会等穴为配穴, 统计51例患者,其中痊愈率为24% ,显效率达到61% ,有效率为14%, 仅1例无效, 总有效率高达98%。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大致如上述所及,诸法各有优点,且疗效肯定。值得一提的是,针灸的疗效不伴有毒副作用,而且消耗低,费用少,一直是祖国人民乐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3 结语

当前针灸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有着本质上的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经典理论研究不够深入,难以为临床操作找到最恰当的理论支持。再者,大多数针灸临床研究,没有找到与现代科学接轨的途径,存在两套理论的接口障碍。此外,由于偏头痛的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应有后续的随访,却鲜有相关内容,今后的临床研究应当随访观察并统计复发率,以增强研究的说服力与可信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重新重视低副作用,疗效可,经地起历史考验的祖国医学。而针灸治疗偏头痛,会因其优势,具有广阔的前景。

[1] 何杨伟, 陈永苗.从风论治偏头痛[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2):1591.

[2] 张道厚,张妍华,郑兴刚.从肝论治偏头痛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1):53-54.

[3] 王宁,朱莉莉,谈友芬.理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偏头痛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4):19-20.

[4] 刘锁超.偏头痛的发病与治疗[J].河南中医,2000,20(3):53-54.

[5] 赵志付.董建华治疗内伤头痛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1994,9(3):581.

[6] 郭学梅.针刺悬钟穴为主治疗偏头痛120 例[J].中国针灸,2001,21(6):340-340.

[7] 王顺, 蔡玉颖.透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与机理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2):19-20.

[8] 张舒雁,马泽云,金国利.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401-403.

[9] 肖劲,欧羡虹.针刺手部全息穴治疗偏头痛88例[J].中国针灸,2003,23(2): 80.

[10] 魏洪.头皮针透刺为主治疗偏头痛43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 25 (6):34.

[11] 吕海涛,罗方翌,李际强,等.薄氏腹针治疗偏头痛 40 例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 (5):764-765.

[12] 周厚强.针刺加推拿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 (1):56-57.

[13] 杨军,郭新月,韩虹虹.电针治疗偏头痛97例[J].四川中医,2006,24(6):108-109.

[14] 贾春生,马小顺.电针丘墟穴治疗偏头痛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9):814-817.

[15] 陈宏伟,杨国荣,唐永春.电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 28(6):49-50.

[16] 董恩荣,丁海军.电针治疗偏头痛5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17(12):1873-1874.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0-31

傅强(1987-),男,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R245;R271.7

A

1673-2197(2015)05-0047-02

10.11954/ytctyy.201505021

猜你喜欢
双侧偏头痛电针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蛋白质在双侧慢性缩窄性损伤大鼠脊髓后角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