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汉至北朝时期釉陶的装饰流变

2015-12-09 09:00
陶瓷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釉彩色釉北齐

张 卉

(1.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210013;2.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 310000)

略谈汉至北朝时期釉陶的装饰流变

张 卉1,2

(1.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210013;2.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 310000)

本文对西汉至北朝时期低温铅釉陶器的发展演变进行了介绍,通过对这一时期釉陶装饰风格的分析,从而理清早期釉陶的发展历程。从两汉时期单色釉陶的出现到复色釉陶的流行,经历了三国两晋时期缓慢的发展,迎来了北齐二彩的复兴与转变,与隋唐三彩釉陶的繁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代;北朝;低温铅釉;陶器;装饰

本文探讨的釉陶,是指在陶器表面施以低温铅釉的陶器。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西汉早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单色低温铅釉陶器。①韩保全等. 西安龙首原汉墓[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9:12:232-233. 见西北医疗设备厂M170出土一组釉陶器,颜色以绛红、红褐为主,有壶、盒、仓、灶等。该墓葬的时代为西汉早期(武帝元守五年以前),是西汉早期的后段。时间与汉武帝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时间相近。关于汉代低温铅釉陶器的起源,目前学界还存在争议,有“外来说”和“本土说”两种观点。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发现了蜻蜓眼以及用小块玻璃来装饰武器的小型玻璃制品。这些早期的玻璃可能是舶来品,用以显示主人的身份。据班固《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传》记载:“罽賓国……出……璧流離。”注引孟康曰:流離青色如玉。又转引《魏略》云: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離。②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P.3885.在汉代,我国出现了自制的玻璃品,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以及徐州北洞山汉墓都出土了中国自制的玻璃杯容器。玻璃中含铅的比例较高。在引入和学习制作玻璃的过程中,人们对铅的认识更进了一步。汉代铅釉陶器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追求当时高档的玻璃材质所特有的表面效果,借鉴了玻璃制作技术并由此发展而来。中国古代玻璃的制作工艺,可能与铅釉陶器的出现与发展有一定的关联。

一、汉代釉陶的初起

汉武帝时期,在关中地区出现了单色釉陶器,它以黏土为胎,用铅作为助熔剂,用铜和铁元素作为主要呈色剂,经过700 ℃-900 ℃的低温烧制而成。通常在氧化气氛中,铜元素呈现绿色,铁元素呈现红色。由于炉温变化的不同,釉色也相应会出现不同的色泽。当时已经能够烧制出褐红、褐黄、酱色、黑色、深绿、翠绿等釉色。值得注意的是,汉代在单色釉陶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了复色釉的陶器,这跟后来出现的北朝二彩及隋唐三彩可能有一定联系。

通信联系人:张卉(1977-),女,博士,副教授。

Correspondent author:ZHANG Hui(1977-), female, Associate professer,

E-mail:706921780@qq.com

复色釉陶器是指在器物表面施以两种不同颜色的低温铅釉彩的陶器,上釉的工艺要比单色釉更为复杂,它给陶器表面带来的装饰艺术效果也更好。新莽前后,在关中宝鸡斗鸡台出土的复色釉陶器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复色釉陶器。③苏秉琦.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M], 北平:国立北平研究员史学所, 1948.之后,在河南济源地区、陕西甘泉地区也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的复色釉陶器。其中比较著名的复色釉陶器,是1969年在河南省济源县泗涧沟8号汉墓出土的褐绿釉陶桃都树。陶树高63 cm,树顶立着一只天鸡,树下有锥形的底座。陶树有三层树枝,树枝上装饰有花朵、阳鸟、猿猴等。树杆施褐红色釉面,树叶、桃花和鸡头均施绿色釉面。

在使用功能上,汉代的釉陶都是专用的随葬明器。在器型上,釉陶的器型与同期的灰陶明器造型基本一致。主要有五类造型:第一类是仿制青铜礼器的造型,有鼎、壶、盒、钫(少见)等;第二类是仿照日常生活的用具及生产工具的模型,有灶、井、仓、熏炉、博山炉、灯、虎子、樽、耳杯、勺、罐、瓮、小盆、小盘以及粮食加工工具等;第三类是建筑模型,有陶楼、庄园等,东汉时期河南等地大型的建筑模型相当流行;第四类是俑类,包括人物和动物俑;第五类是宗教器物,有桃都树等。这些器物经常成套成组地出现。

汉代釉陶的装饰方式不仅表现在色釉的变化上,还经常表现在刻画、贴塑、模制、捏塑等装饰方式上,并将几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装饰方式上,汉代釉陶的装饰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单色釉彩的装饰

西汉早期的单色釉彩多以铁元素为呈色剂,釉面呈现出以红褐色为主的暖色系釉面。汉成帝时期开始,逐渐以铜元素为主要呈色剂,绿色釉为主的冷色系釉面开始流行起来,东汉时期绿色釉面的铅釉陶器较为盛行。

2、复色釉彩的装饰

复色釉彩的装饰方式多样,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把两种不同色彩的釉料,一般是红、绿两种冷暖不同的釉料,在一件陶器的不同部位分别施釉,不分底釉和装饰釉,然后入窑一次性烧成。这类复色釉的陶器表面形成较强烈的冷暖色调的对比。铅釉在烧制过程中有的相互交融,色釉之间的过渡自然;也有的界限分明,形成对比强烈的视觉装饰效果。这类复色釉的装饰方式在河南济源地区、宝鸡地区都有见到。

第二类是通过釉色的二次施釉过程完成的,通常是先在陶胎的表面全身刷涂一遍底釉,然后再在器物局部的底釉上刷涂另一颜色的色釉,然后入窑一次性烧成。烧成后,在上层釉面较薄处往往可以见到下层的釉面颜色。如:在河南济源地区出土的汉代复色釉陶仓,先罩一层黄褐色底釉,再在腹部黄褐色底釉上施一层绿色釉,釉薄处可见下层黄褐色的底釉。这类施釉的方法使釉陶表面的釉色富于变化,彩釉重合,冷暖相济(见图1)。

图1 汉,复色釉陶仓,河南省济源出土Fig.1 Dual-color glazed pottery grain container, Han Dynasty, unearthed from Jiyuan, Henan

第三类釉彩的装饰也是通过二次施釉的过程来完成的,但与第二类有所不同的是,首先在陶胎上通体施底釉,再在底釉上用毛笔蘸另一色系的釉料绘制各种装饰纹样或刷涂斑块、彩点,然后入窑一次性烧成。通常是在施满红、黄色釉彩的暖色调底釉上,用绿色釉彩进行绘彩。绘制的纹样既有简洁的几何纹,如二方连续的三角纹、规矩的弦纹等;也有流畅飘逸的勾连云纹、云纹等;还有凤鸟纹、鹳纹、鱼纹等动物纹样。运用这类釉上绘彩的工艺方式进行装饰的釉陶,取得了较为独特的装饰效果,绘制的纹样突出,装饰性极强。如:陕西甘泉出土的一件复色釉陶壶装饰较为别致,壶的颈、肩、上腹部等距饰有轮制弦纹,肩腹部先刻画出两只凤鸟的形象,再通体施以红褐色的底釉,然后在刻画有凤鸟的位置,再用绿色釉彩进一步描绘凤鸟纹样,最后入窑一次性烧成。绘制的凤鸟,小头细颈,双翅展开,四爪飞扬,身体腾空,风格飘逸而洒脱(见图2)。

图2 汉,黄褐釉绿彩凤纹复色釉陶壶,陕西省甘泉出土Fig.2 Cinnamon pottery pot with green phoenix, Han Dynasty, unearthed from Ganquan, Shaanxi

这类釉上绘彩的釉陶,装饰纹样应该是仿效同期的彩绘陶上的装饰纹样。例如:河南济源地区出土的一件复色釉陶盆,盆内在红褐色底釉上用绿色釉彩分层绘制纹样。一层绘有二方连续的三角纹样,二层绘有鹳鱼相间的二方连续的纹样,中心一层绘有类似水草的简洁纹样(见图3)。在河北满城汉墓也有出土类似的鹳、鱼纹样的彩绘陶器,从中可以窥见两种纹样的共性(见图4)。另外,由于釉陶釉料色彩的局限性,以及低温烧制时釉料的流动,釉上绘彩的纹样要比同期的彩绘陶纹样相对简单一些,色调也基本在红、绿两色之间变化。

另外,较为简单的釉上绘彩的装饰方式也有直接在底釉上涂抹斑块和彩点的。值得注意的是,在陕西甘泉地区还有在红、绿两色彩釉基础上再添加黑色彩釉的装饰方式,这种用三种色釉装饰的釉陶,在宝鸡及河南济源地区都从未见过。陕西甘泉出土的一件釉陶灶,在红褐色底釉上同时刷涂了黑、绿两种色釉进行装饰。这件釉陶灶先在灶门的上方和两侧刻画出两条网格纹带,在网络纹带之间再刻画出两块菱格纹。陶灶通体施褐红色釉,在网格纹的位置再施加黑釉,但在菱格纹的位置再施加绿釉。这种用三种色釉同时装饰一件器物的方式,开创了釉彩装饰的先河(见图5)。

3、釉下刻画与釉彩的结合

汉代釉陶经常会在陶胎上依据器型及装饰内容进行简单的刻画。通常刻画一些简洁的几何纹样,或在动物的羽翼、足部、面部上进行刻画来增添艺术效果。刻画纹饰的内容及装饰位置都与同期的灰陶刻画纹样接近,应该是借鉴当时的灰陶刻画纹饰而来。

图3 汉,鹳鱼纹复色釉陶盆,河南省济源出土Fig. 3 Dual-color glazed pottery bowl with storks and fish, Han Dynasty, unearthed from Jiyuan, Henan

图4 汉,彩鹳鱼纹彩绘陶盆,河北省满城汉墓出土Fig. 4 Multi-color glazed pottery bowl with storks and fish, Han Dynasty, unearthed from Han tomb in Mancheng, Hebei

图5 汉,褐红釉黑绿彩釉陶灶,陕西省甘泉出土Fig.5 Maroon pottery stove with black and green decoration, HanDynasty, Unearthed from Ganquan, Shaanxi

所不同的是,釉陶结合自身的特点,把釉下的刻画与釉彩装饰结合起来,颇具特色。这种结合不仅表现在单色釉陶上,还表现在一些复色釉陶上。河南济源地区的部分复色釉的陶器,就将釉下刻画与釉彩装饰相互结合,通常在未干的陶胎上用利刃刻画出窗、梯、凤鸟、几何图案等,再施以红褐色底釉,有的还会在刻画的图案上描绘绿釉,然后入窑一次性烧成。釉下刻画的凹凸感与冷暖色釉的变化相互结合,使釉陶的装饰富于变化。

4、捏塑、贴塑、模印、浮雕等立体装饰方式相结合

图6 汉,黄褐釉绿彩凤纹釉陶仓,陕西省甘泉出土Fig. 6 Cinnamon pottery grain container with green phoenix, Han Dynasty, Ganquan, Shaanxi

汉代釉陶流行在壶、樽、罐的肩部或腹部模印走兽、云纹、几何纹样等,并且大部分的釉陶器皿的足部,采用捏塑或模制成的熊、羊等形象的兽足。在鼎、壶、樽等器物上,腹部还经常贴附有模印的铺首。器物的器盖、底座等部位(如博山炉的山形炉盖、仓盖;灯、树的底座等)经常会伴有浮雕、模印、捏塑的各种生动的立体形象。汉代釉陶俑类也多通过捏制或模制成型。小型的动物大多捏制成型,人物俑大部分通过模制成型。

上述这些装饰方式,往往不是单独使用,它们经常相互结合,一起运用在釉陶上。如陕西甘泉出土的一件黄褐釉绿彩凤纹仓,仓盖上捏塑成一对鸡、一只长尾兽、一只猴,四只动物相互面对,身体向外朝着四方。仓体腹部以娴熟的刀法刻画出精美的凤鸟、窗户、楼梯,陶仓通体先施以黄褐色釉,再在凤鸟、窗、楼梯、瓦脊及盖上的动物等位置施以绿釉渲染,仓体底足为三只蹄状兽足。这件釉陶仓结合了色釉、刻画、捏制、模制等多种工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见图6)。

二、魏晋时期釉陶的缓慢发展与北朝釉陶的转折

魏晋南北朝,南北方的釉陶发展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势。三国两晋时期,南方的制瓷业迅速发展。与釉陶的使用功能不同,南方的瓷器以青瓷为主,由于卫生、美观等特点,已经成为主要的日用生活器皿。瓷器开始广泛流行,烧制工艺也逐渐成熟起来。到了南朝时期,南方地区用于随葬的明器,高温的青瓷由于烧制便利,很自然便代替了低温的铅釉陶器。

与此相对,北方地区在三国两晋时期,一方面由于战争的频乱,制陶业受到了阻碍;另一方面由于统治者倡导薄葬之风,作为明器出现的釉陶数量急剧下降。釉陶发展进入了滞缓期。尽管如此,十六国时期还是发现了极少量的釉陶。④黎瑶渤. 辽宁北票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J]. 文物, 1973:3. 记录有1965年9月在该墓发现一件黄绿色低温铅釉的釉陶壶,该墓处于十六国晚期,发现的这件釉陶是三国以后北方发现最早的釉陶。进入北朝时期,由于政权统一,社会稳定,制陶生产逐步恢复起来。最初生产的低温铅釉陶器与汉代釉陶相近,质量却较之下降。但很快,由于制瓷工艺发展的影响,釉陶的制作开始焕发出新的面貌。山西大同发现的北魏早期司马金龙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釉陶随葬品⑤大同博物馆. 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J], 文物, 1972:3. 司马金龙墓的明确纪年(延兴四年即公元474年;太和八年即公元484年)。,有釉陶俑、莲花纹器盖及灯座等。釉陶俑数量较大,其陶质与东汉时的釉陶相同,为红色陶胎。俑的造型多样,皆为北方打扮,有武士俑、人马铠甲俑、男侍俑、女俑、胡人俑、动物俑等。釉陶的釉彩也丰富起来,有青绿、黄褐色、红褐色、黑褐色、黄绿色等。为了追求釉面色彩的变化,在施釉彩时通过施釉厚度的变化来达到深浅不同的釉面变化效果。绝大部分的人俑烧成后在脸上、手上再涂以白粉,有些在衣服及铠甲上也画着黑、红、白等颜色纹饰。这种在烧成后进行彩画的装饰方式成为这一时期釉陶装饰的新方式。山西大同北魏故城遗址出土了绿釉的琉璃陶瓦,这可能是受到当时波斯萨珊王朝绿釉陶建筑的影响。这类实用的建筑釉陶,突破了釉陶只作为随葬明器功能的局限性。

北齐是釉陶发展的转折期。北齐釉陶在陶质、焙烧气氛、釉彩方面的转变,成为了隋唐三彩釉陶的滥觞。1973年在山西寿阳县发现的北齐库狄迴洛墓中出土的三十三件釉陶,包括莲花宝相纹尊、盘、碗、杯、盒等。这批釉陶釉色浅黄,釉面光泽度较好。胎质为白色高岭土胎,色白纯净,吸水性强,火候较低,属于低温铅釉陶。这批釉陶运用北方的白色高岭土作胎,用氧化焰烧制而成。氧化气氛可以稳定白色胎体的颜色,胎体白色纯度确保所施的装饰釉面发色的纯净性,这是釉陶在胎质和焙烧气氛方面的一次重大变革,为提升釉陶的品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979年在山西太原发掘的北齐武平元年(公元570年)的娄叡墓⑥《文物》1983年10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太原文物管理委员会.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3:10. 另见李知宴. 北朝陶瓷研究的新资料。冯先铭. 从娄叡墓出土文物谈北齐陶瓷特征。出土的釉陶共七十六件,胎土为白色高岭土,釉为北方透明釉,氧化焰烧成,发色多偏黄。这批釉陶都是随葬明器。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土的一件水盂,胎体洁白,釉面光亮,水盂外壁在黄绿色釉面上施挂了七组黄绿二彩相间的装饰条,黄绿两色对比强烈,视觉效果醒目,开创了釉彩装饰的新风格(见图7)。河南安阳北齐的范粹墓出土的黄釉绿彩莲瓣纹的四系罐、白釉绿彩长颈瓶(见图8)等也运用了二彩装饰的方式。同样,在河南濮阳北齐李云墓出土的两件四系莲瓣罐,胎质白细,在淡黄色的釉面上,也装饰着六道绿彩。在山西祁县韩裔墓也出土了类似的二彩装饰的釉陶。由于北齐时期釉陶的釉彩变化基本运用二种色釉,为区别唐三彩,暂称其为“北齐二彩”。北齐二彩的出现是继两汉之后釉彩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为隋唐三彩釉陶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图7 北齐,黄绿釉二彩水盂,山西省太原娄叡墓出土Fig.7 Yellow and green water pot, Northern Qi Dynasty, unearthed from Lou He’s tomb in Taiyuan, Shanxi

图8 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河南省安阳县范粹墓出土Fig.8 White long-necked vase with green decoration, Northern Qi Dynasty, unearthed from Fan Cui’s tomb in Anyang, Henan

由此可见,釉陶从西汉初期兴起,经历了两汉时期单色釉到复色釉的流行阶段,直到北朝时期经过复兴后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北齐二彩的转捩点,由此拉开了隋唐三彩兴盛的序幕。

[1] 叶喆民. 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60.

[2]李知宴.中国釉陶艺术[M]. 轻工业出版社,两木出版社,, 1989.

[3]李知宴. 汉代釉陶的起源和特点[J]. 考古与文物, 1984: 2.

[4] 陈彦堂. 关于汉代低温铅釉陶器研究的几个问题[A]. 古代文明(第四卷)[C].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5.

[5]陈彦堂, 辛革. 河南济源汉代釉陶的装饰风格[J]. 文物, 2001: 1.

[6]杜文. 中国古代釉陶发展脉络及馆藏举要[J]. 收藏, 2011: 9.

[7] 王勇刚, 王沛, 李延利. 陕西甘泉出土的汉代复色釉陶器[J].文物, 2010: 5.

[8]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济源泗涧沟墓地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 1999: 2.

[9] 王克林(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北齐库狄迴洛墓》[J]. 考古学报, 1979: 3.

How Decorations on Glazed Pottery Changed from the Han Dynasty to the Northern Dynasties

ZHANG Hui1,2
(1. School of Desig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Nanjing 210013, Jiangsu, China; 2.Shanghai Art δ Design Academy, Shanghai 31000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low-temperature lead-glazed pottery from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Northern Dynasties. By analyzing the decoration styles of the glazed pottery during this period, it tries to clarify how early glazed pottery developed. The appearance of single-color glazed pottery and the prevalence of multi-color glazed pottery in the two Han Dynasties, the reappearance of dual-color pottery with some modifications in the Northern Qi Dynasty based on the slow development over the Three Kingdoms and the two Jin Dynasties, and it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ui and Tang tri-color glazed pottery, are explicitly discussed.

Han Dynasty; Northern Dynasty; low-temperature lead-glaze; pottery; decoration.

date: 2015-08-13. Revised date: 2015-10-02.

10.13957/j.cnki.tcxb.2015.06.021

TQ174.74

A

1000-2278(2015)06-0689-06

2015-08-13。

2015-10-02。

猜你喜欢
釉彩色釉北齐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釉彩千年之汝窑
《高原旭日升》高温色釉彩瓶
陈厚卿作品精选
余昌冰作品精选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
邱含作品
登峰造极——中国古代器物之各种釉彩大瓶
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