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一代牛育肥比较

2015-12-15 06:54张喜忠王栋才张元庆杨效民孙锐锋孙晓晴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塔尔牛和牛体尺

张喜忠,王栋才,张元庆,杨效民,王 曦,靳 光,李 博,徐 芳,孙锐锋,孙晓晴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 太原030032)

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是以肉用为主的兼用型牛[1],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山西省肉牛生产的当家品种,为了提高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的产肉性能和改善肉的品质,研究人员于1998年选用日本和牛的冷冻精液(海南6号)进行杂交改良,得到和杂F1代牛,纯种日本和牛的背毛呈黄褐色或赤褐色,下腹部后肢内侧色淡,皮肤为淡红色,角蹄呈褐色[2],和牛以肉质优良文明于世,最大优点是肌间脂肪含量高,肌肉大理石花纹评分高,具有良好的胴体品质[3-4]。本试验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与营养条件下,对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进行高档育肥试验、屠宰试验和肉质指标测定,对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测定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为日本和牛杂交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的育肥工作和高档牛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从2013年8月22日至2014年2月7日,预饲期15d,正试期150d。地点在山西省和顺县龙旺肉牛养殖公司。

1.2 试验牛选择及分组

试验选择健康无疾病、体重相近(433kg±10.53)的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公牛(日本和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各6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1.3 饲养管理

所有试验牛进行打耳标编号,采用固定栓系的饲养方式。每天饲喂2次,早8:00点和晚19:00点各饲喂1次。统一管理,统一饲喂程序。试验采用精料定量供给,试验前期按6kg/d,后期根据采食量和体重逐步加量,粗料自由采食,采用先粗后精的饲喂方式,饲喂结束后清理食槽,试验牛自由饮水。预试期内按体重用虫克星(0.2mg/kg)药驱虫。

1.4 试验日粮

试验牛营养需要参照美国NRC(1996)标准和我国肉牛饲养标准(NY-T815-2004),育肥期肉牛的预期日增重(1.2kg)补饲精料。结合当地饲料饲草原料配制精料,精料和日粮配比及营养水平见表1。经15d预饲,逐渐增加精饲料的日喂量,达到设定的营养水平后正式开始肥育试验。试验日粮精料配方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前期、中期和后期。

表1 试验牛日粮精料配方

1.5 体尺和体重的测定

育肥试验开始前与结束后测量试验牛的体尺性状: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等。

体重测定用实际测量法,测定试验开始体重和试验结束体重。每次测重在晨饲前空腹进行,连续测重两天,取平均值为测重值。

1.6 屠宰性能测定及肉质分析

育肥结束后,对试验牛按照国家标准屠宰操作规程(GB/T 19477-2004)进行,宰前24h停止饲喂草料,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宰后胴体冷却排酸72h,按照农业部牛肉质量分级标准(NY/T 676-2003)所述方法对胴体进行劈半和分割。记录冷胴体重和净肉重,测量眼肌面积、大理石纹、pH值、剪切力、滴水损失、脂肪覆盖度、熟肉率和肉色指标。

1.7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进行整理,应用SAS 9.0软件ANOVA程序进行方差分析,检验差异显著程度,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尺体重测定结果

从表2试验牛的体尺和体重结果可以看出,试验期间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等体尺指标变化与和杂F1代牛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重增长方面,和杂F1代牛日增重(1.28kg)比西门塔尔牛(1.07kg)提高19.6%,差异显著(P<0.05)。

2.2 屠宰性能测定结果

从表3屠宰性能各项指标可以看出,和杂一代牛的屠宰率比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分别提高6.96%,差异显著(P<0.05),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试验牛的体尺和体重

2.3 肉质性状测定

从试验结果看出,和杂F1代和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除了剪切力差异显著(P<0.05),眼肌面积、滴水损失、pH值、大理石纹和熟肉率和脂肪覆盖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眼肌面积和杂F1代在数值上优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大理石纹在等级上也好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

表3 试验牛屠宰性能指标

表4 试验牛肉质性状

3 讨论

3.1 对体尺体重的影响

林苓报道,和牛与海南当地牛杂交育肥,海南杂交牛在6~24月龄各生长阶段体尺较同龄海南黄牛有显著提高[5]。本试验通过对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牛进行强度育肥试验,本试验的的体尺增长与林苓报道不一致,这应该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体型较大有关,而日本和牛体型相对较小,所以和杂F1代介于两者之间。李义书等报道,和牛与雷琼牛杂交育肥试验,育肥结束后,F1代杂交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雷琼牛[6]。本试验和杂F1代比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也有所提高,这与李义书的报道一致,说明和牛改良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增重效果明显,能大大降低育肥成本,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3.2 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耿进怡等应用日本和牛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研究中,和杂F1代屠宰率和净肉率比本地黄牛分别提高7.4%和15.17%[7]。李义书的研究中屠宰率、净肉率比雷琼牛提高7.28%和6.25%。本试验中和杂F1代牛的屠宰率比对照组提高6.96%,这与耿进怡和李义书的报道一致。说明和杂一代牛产肉性能明显优于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因此,和牛杂交改良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能明显提高产肉性能,具备生产优质牛肉的潜力。

3.3 对肉质性状的影响

眼肌面积、大理石纹和剪切力是衡量高档牛肉的重要指标。耿进怡等的报道中,通过日本和牛改良本地黄牛的育肥试验中,杂交一代的眼肌面积、脂肪覆盖度、嫩度和大理石纹分别为147.58cm、2.90%、2.8kg和4.0,比本地黄牛的肉品质明显提高。本试验中和杂F1代的剪切力明显好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眼肌面积和大理石纹和杂F1代也稍好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这与耿的报道基本一致,具有生产高档牛肉的潜质。而pH值、滴水损失、熟肉率和脂肪覆盖度和杂F1代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本试验的饲料成分与牛的品种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利用和牛改良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进行高档牛肉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陈幼春.西门塔尔牛的中国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387-389.

[2] 郑林,祁茂彬,王大鹏,等.和牛与利复牛杂交效果观察[J].辽宁畜牧兽医,2004(1):16-17.

[3] 刘文生,张锁链.日本和牛的引种扩繁及其杂交改良[J].种业研究,2007(2):72-74.

[4] 罗军,李明.我国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黄牛杂志,1999,25(5):49-51.

[5] 林苓.海南黄牛与其杂交一代生产性能对比试验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16):3899-3904.

[6] 李义书.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育肥试验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3(11):24-27.

[7] 耿进怡.应用日本和牛改良本地黄牛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46-48.

猜你喜欢
塔尔牛和牛体尺
日粮硒来源对西门塔尔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日本“和牛奥运会”选出“第一牛”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不同饲养方式对西门塔尔牛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小牛回家
那些和牛有关的地方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日本:划拨500亿日元 刺激和牛消费
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核心群选择
金川成年母牦牛一年消长的体尺体重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