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集《逃离》中的女性形象

2015-12-16 15:08
关键词:格雷斯逃离朱丽叶

朱 虹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籍作家。她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幽静的郊区,她的作品也多以此地为背景,讲述日常生活中平凡女子的生活,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她的短篇小说多以女性为中心,描写了在家庭生活中女人们梦想与现实、内心与环境的冲突。正是这种现实生活和人物内心的矛盾深深吸引了读者。

一、艾丽丝·门罗小说集《逃离》概述

2004年门罗发表了短篇小说集《逃离》。该书共收录了8篇短篇小说,其中有3篇(《机缘》、《匆匆》和《沉寂》)在内容上是相互关联的。门罗擅长描写女性细腻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女性在面对矛盾处境时迷惘困惑的心情,以此揭示女性情感生活的复杂性。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门罗巧妙地将众多身份背景各异的女人或快乐或痛苦的人生经历编织进去,通过女性视角着意刻画了生活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郊区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门罗的叙述平淡写实,极少有夸张复杂的情节,却在描绘平凡家庭生活细节过程中精准描绘了女性人物丰富的内心。这些女性激情澎湃的内心世界与平静冷漠如一潭死水的外部环境形成强烈对比,她们以自己的方式逃离这乏味麻木的外部世界,结果却不尽人意。《逃离》中的卡拉因丈夫的火爆脾气想逃离家庭生活,最终却回到了丈夫的身边,但其内心却始终痛苦着,“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一根致命的针”。[1]47《机缘》中的在读女博士朱丽叶明明有着稳定的工作和很好的学术前途,却厌倦了学校里的平静生活,放弃了学业,与在火车上邂逅的一个陌生男人同居生子,而这个男人却背叛了她,与别的女人鬼混。《激情》中的格雷斯已与男友莫里谈婚论嫁,却莫名被刚认识的莫里的哥哥尼尔所吸引,二人开车出逃,之后尼尔因车祸身亡,格雷斯也因此取消了婚约。《播弄》中的若冰因照顾体弱多病的姐姐,不得已在一个枯燥乏味的小镇生活,而她的内心却始终向往着外面广阔的世界。她在去别的城市看戏的过程中偶遇一位异国男子,被其深深地吸引从而下决心离开姐姐,结果因为误会而对爱情绝望,终生未嫁。这些女性形象与西方传统文化中相夫教子、隐忍大度的贤慧女子大相径庭。她们勇于反抗冷漠的生活,勇敢地逃离自己既定的命运,然而命运却跟她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所谓的逃离并没有得到她们想要的结果,却使她们陷入了命运的怪圈,跌入了更可怕的深渊。[2]门罗通过对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的描写揭开了传统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修饰面纱。传统文学作品中温柔善良、安于现状的女性形象被门罗颠覆性地击碎了。

二、《逃离》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一)内心的矛盾

门罗在书中十分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在加拿大偏僻小镇生活的内心矛盾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女性内心的矛盾与不幸。《逃离》中的卡拉为引起丈夫克拉克对自己的注意,谎称已去世的邻居贾米森先生曾骚扰过她。没想到克拉克却想让卡拉以此为借口去敲诈贾米森先生的遗孀西尔维亚。卡拉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她不敢违抗脾气乖戾的丈夫的命令;另一方面她又不忍心去勒索一直善待自己的寡妇西尔维亚。最后崩溃的卡拉在西尔维亚的帮助下离家出走。《法力》中的南希因为在愚人节捉弄医生威尔夫而心感愧疚,给威尔夫写了一封道歉信。她没有想到威尔夫却因此爱上了她,向她求婚。南希本来并不爱他,但在愧疚的心情下居然答应了。她既不愿直面自己真正的心意,又不忍心拒绝这个男人。“我和威尔夫订了婚。我简直不能相信这件事。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呢?”[1]296《激情》中的格雷斯也有着和南希类似的处境。出身贫穷的格雷斯在旅馆打工做女招待的时候接受了家境殷实的莫里的追求,渴望着肉体上有亲密接触的格雷斯却对在性方面非常谨慎的莫里不够满意,但是她又不想跟莫里分手。格雷斯内心的矛盾为后来她与莫里哥哥尼尔的私奔埋下了伏笔。门罗在小说集《逃离》中对女性内心矛盾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复杂的精神世界,展示了女人在平静外表下的欲望与诉求。

(二)对乏味生活的逃离与回归

小说集《逃离》中的女性形象充分体现了独立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不想再对乏味的生活妥协,不想再依附家庭和男人而生存,要为自己的自由和独立而抗争。她们勇于追求自我,却又与真正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最终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这种对乏味生活的逃离与回归贯穿了整部小说集。[3]《逃离》中的卡拉因为丈夫克拉克脾气暴躁,对她不尊重不体贴而下决心离家出走。在去往多伦多的大巴上,卡拉却崩溃了,最终回到了克拉克的身边。而另外三篇情节关联的短篇小说《机缘》、《匆匆》和《沉寂》中,在读女博士朱丽叶本来在寄宿学校做代课老师,由于世俗的看法让朱丽叶觉得作为女博士会变得高傲孤僻很难融入社会,而学术生涯的枯燥乏味也让她对博士毕业以后的日子担忧不已。朱丽叶在火车上偶遇已婚渔夫埃里克,后者粗砺野蛮的气质反而吸引了她。在埃里克妻子去世后,朱丽叶放弃学业和大好前程投奔埃里克,与埃里克生活在荒僻的加拿大渔村。埃里克并非是一个专情的男人,甚至在朱丽叶回娘家期间还与别人偷情。在埃里克死后,朱丽叶对于渔村与世隔绝的生活又感到了厌倦,她回到城市中的图书馆,又开始做以前的研究工作,后来还进入电视台,成了一名成功的主持人。这些女人们逃离无望的现实,却又被过去所牵绊,仿佛腿上拴上了一条隐性的弹力绳,无论如何用力向远方逃跑,最后还是会被拉回原点。[4]

(三)不同阶层女性互相影响

从社会阶层方面来看,小说集《逃离》中主要描写了两类女性形象:一类是女性知识分子,她们有着较高的学历,稳定的工作,在精神上更加独立;另一类是劳动妇女,她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在家庭地位上处于劣势。在小说中这两类女性经常相互影响,构成了书中丰富的人生百态。《逃离》中的西尔维亚是在大学教植物学的教师,她家境优越,经常外出度假。卡拉则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与克拉克私奔,从此过着窘迫的生活,住在活动房屋里,以教人骑马为生,并给西尔维亚做帮佣赚些外快。尽管如此,西尔维亚却羡慕卡拉的开朗与活力,竭力帮助她逃离丈夫。《机缘》中的朱丽叶是古典文学专业的在读博士,尽管在学术领域游刃有余,但她在加拿大荒僻的小镇上却被人们视为异类。人们认为她除了学问什么也做不好。在第一次到男友埃里克家时,朱丽叶被女帮工艾罗瞧不起,在艾罗看来,朱丽叶同其他与埃里克鬼混的镇子上的女人没什么不同,而且朱丽叶或许更不会做家务活。《匆匆》中朱丽叶的母亲萨拉作为知识分子,看的是周围人都不看的杂志,穿的是根据杂志上的样子自己缝制的衣服。萨拉的特立独行使她在小镇上被人们孤立。在萨拉患病后,家里请了一个女帮工艾琳。艾琳没有多少文化,但很能干,对精神独立的萨拉很是鄙视。在门罗的笔下,身为知识分子的女性在传统的社会环境下并无任何优势,反而会因为独立的精神世界遭到孤立而倍感痛苦。而劳动妇女因为自己的略有局限的眼界,即使逃离了眼下的生活,也会像卡拉一样因为不够独立自我而回归到死水一潭的家庭。

(四)非正常家庭的成长环境

小说集《逃离》中,女主人公大多成长于支离破碎的家庭中,这对其成长后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沉寂》中的佩内洛普的父亲用情不专经常出轨,给她的母亲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在她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因意外去世,她从此和母亲相依为命。父亲在佩内洛普的整个青春期的缺席对她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她成年后被某个宗教组织所吸引,离开了母亲而神秘失踪。《激情》中的格蕾斯自幼母亲去世,父亲另组家庭后抛弃了她,她由舅公舅婆带大。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失使格蕾斯一直渴望亲密的两性关系,也间接造成格蕾斯对木讷男友的不满,转而投入男友哥哥的怀抱。《播弄》中若冰在父母去世后不得不照顾长期患病的姐姐乔安妮。常年的卧病在床让乔安妮心理上多少有点扭曲:一方面她对健康的若冰心存嫉妒,经常对若冰冷嘲热讽;另一方面她又怕若冰会抛弃自己,嫁到外地远走高飞。姐姐的喜怒无常和对自己的控制让若冰迫不及待地想逃离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遭遇家庭环境变故,势必会对成年后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扭曲,从而成为女性形象纠结于逃离现实还是安于现状的根源。[5]

(五)对男性的依赖

在门罗的笔下,众多女性尽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女性意识,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浸润、长期对男性的依附以及对未来的茫然,最后还是难以逃脱对男性的依赖。《逃离》中的卡拉鼓起勇气离开丈夫,准备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却在途中精神崩溃,打电话求助于丈夫:“来接我一下吧。求求你了。来接接我吧。”[1]36短短的三句话把卡拉对丈夫的依赖尽显无遗。《机缘》中的朱丽叶在初次来到男友埃里克家时就听闻他有不只一个女人,而感到失望和羞辱的朱丽叶还是决定留下来,因为她离不开埃里克。对于这样的女性形象,广大读者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门罗敏感地捕捉到生活中这些残酷真相,并毫不掩饰地把它呈现给读者。

三、结语

艾丽丝·门罗的作品几乎包揽了加拿大所有的文学奖。她笔下形形色色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她们丰富而深邃的内心世界深深吸引着读者。这些女性形象往往生活并不如意,内心的矛盾促使她们试图逃离现实,却又常常被命运捉弄。这种命运的缺憾正是门罗小说的魅力所在。[6]

[1]艾丽丝·门罗.逃离[M].李文俊,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林小群.对艾丽丝·门罗《逃离》的后现代主义的解读[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5-78,90.

[3]万威.《逃离》的女性主义叙事技巧解读[J].时代文学,2010(12):136-138.

[4]贾小娟.《逃离》中卡拉的女性意识变化[J].芒种,2013(24):155-156.

[5]马丽莉,刘丽丽.成长中的无所适从:门罗小说《逃离》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95-98.

[6]姜欣,时贵仁.爱丽丝·门罗小说的生态女性书写[J].当代作家评论,2014(2):178-184.

猜你喜欢
格雷斯逃离朱丽叶
自我追寻: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论《激情》的主题
现代美国街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双面格雷斯》,难以接近的真相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冰上惊魂
亲爱的,你太胖了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你的星光耀世界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
年轻人“逃离”心态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