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批伤食物中毒急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

2015-12-16 11:22朱劲松赵爱娟赵海丰董晓红杨红伟李艳美曹玉杰张晓丽都继微
护理学报 2015年23期
关键词:等待时间伤员急诊科

朱劲松 ,赵爱娟 ,赵海丰 ,董晓红 ,杨红伟 ,李艳美 ,曹玉杰 ,张晓丽 ,都继微 ,白 聃 ,王 静

(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护理管理】

成批伤食物中毒急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

朱劲松1,赵爱娟1,赵海丰1,董晓红2,杨红伟1,李艳美1,曹玉杰1,张晓丽1,都继微1,白 聃1,王 静1

(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目的探讨成批伤食物中毒急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及用ExtendSim软件仿真实践优化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2014年6月本地区6家三级甲等医院成批伤患者1 884例,成批伤事件的主要类型之一食物中毒,进行急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仿真实践,找出瓶颈因素,多次改进模式相应参数,找出最佳优化模式,同种方法仿真不同伤员例数的优化急救资源模式。推算出急救人力资源与伤员的最佳比例。结果食物中毒成批伤7例伤员同时送到医院急诊科,在保障伤员成功率的前提下,最佳急救人力资源模式比初次设定模式的资源利用率由22.49%提高到34.96%,伤员与急救人力资源的最佳比例为轻伤员∶护士∶医生为5∶1∶1;重伤员:护士:医生:辅医为3∶3∶1∶1;危重伤员∶护士∶医生∶辅医为1∶2∶1∶1。结论成批伤食物中毒急救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及仿真实践优化,推算出急救人力资源与伤员的最佳比例能为管理者的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成批伤;食物中毒;急救资源管理模式;仿真实践

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伤病员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经常造成群体伤亡,也称为批量伤或成批伤[1]。随着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成批伤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很多国家都加强相关的研究及对专科护士的培训[2-3]。突发食源性群体中毒事件也称为成批伤食物中毒,其涉及面广,抢救要求高,处置难度大,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进行有效、有序的医疗救治[4]。目前,我国对成批伤食物中毒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疾病治疗的方法、方式等方面。本研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构建成批伤食物中毒急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仿真实施优化后,可保障伤员的急救成功率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4年6月黑龙江省东部地区6家三级甲等医院成批伤患者1 884例,其中食物中毒241例,占12.79%。本研究选取食物中毒进行急救模式构建,食物中毒属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成批伤事件的主要类型之一,共发生33起,最多一起为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患者多达31例,平均每起食物中毒事件造成7.30例受伤。241例中男128例,女113例,年龄10~62岁,平均44岁,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每年7~10月。根据本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计算出不同伤情伤员的概率为:轻伤成批伤员为0.57,重伤成批伤员为0.32,危重伤成批伤员为0.10,死亡伤员为0.01。食物中毒程度[5]:轻度137例,重度77例,危重度24例,死亡3例。食物中毒类型主要是细菌性和有毒植物(如扁豆、毒蘑菇),误服用农药,化学性的食物中毒主要是误服工业盐。

1.2 方法

1.2.1 成批伤食物中毒急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

1.2.1.1 成批伤食物中毒急救方法及顺序 对所选6家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工作记录资料、应急预案进行翻阅研读及实际现场跟踪,对其8名急诊科医疗、护理专家及管理专家进行咨询(其中急诊科主任2名、护理部主任4名、护士长2名;正高职6名、副高职2名),结合丁淑贞的《实用急诊科工作指导手册》[6],拟定成批伤食物中毒的急救方法及顺序:根据伤员来到急诊科的先后顺序进行分诊。分诊者根据伤员的病情分为轻度、重度、危重度及死亡4种,分别送入绿、黄、红、黑色区域,接受相应区域内医疗、护理人员提供的吸氧、采血化验、呕吐物、大便标本化验、心电等检查。结果返回后,医生进一步为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如洗胃、输液、血液灌流,危重度患者送ICU做持续床旁血滤。

1.2.1.2 建立仿真模型 以成批伤食物中毒医院内急救方法及顺序为基础,使用仿真研究方法[7],成批伤员在急诊科按照接受医生护士处理以及辅助检查等的程序,完成从入急诊科到出急诊科的整个过程,借助ExtendSim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8]。首先根据成批伤员的到达时间产生成批伤员,预检分诊处根据各伤情程度成批伤员的比例,对成批伤员进行随机赋予成批伤员种类属性并设定优先级,(死亡的成批伤员不参与急救,从分诊后直接退出(赋“*”)。危重成批伤员优先级为“a”,重伤成批伤员优先级为“b”,轻伤成批伤员优先级为“c”,按编号的字母先后顺序决定其由高到低的优先级,在利用辅助检查、心电等公共资源时,优先于其他成批伤员接受治疗或检查,然后移到下一较低优先等级。再根据成批伤员不同伤情属性,将其分别送入不同的区域。根据到来的先后顺序并进入各区内部队列系统,由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关诊断检查,在检查结束后,不同伤情程度成批伤员回到各区域重新进入队列,根据病情决定其去向后,输液留观、洗胃、收住院治疗,随后离开队列。

1.2.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录入数据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计算机仿真软件选择ExtendSim仿真环境工具,可以高效地建立精准、可信、有用的模型。为通用仿真软件,可以动画显示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直观、生动,便于人机交互[8]。

1.2.1.4 模型参数的设置 模型参数分为假定理想参数和控制参数。假定理想参数包括不同伤情程度成批伤员急救各个环节检查时间、成批伤食物中毒不同伤情程度在医务人员诊断检查后各去向环节的概率、仿真过程中瓶颈因素。 由对所选6家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工作记录资料、应急预案进行翻阅研读及实际现场跟踪方法获得数据分别见表1、表2;仿真过程中瓶颈因素的限定为:分诊处最大等待时间为10 min;辅医护送检查最大等待时间为5 min,轻伤成批伤员区域最大等待时间为30 min;重伤成批伤员区域最大等待时间为10 min;危重成批伤员区域分诊后随时能得到救治;心电等待最大时间为8 min;洗胃最大等待时间为18 min,静脉输液最大等待时间10 min,血液灌流最大等待时间为120 min(因为每次治疗时间为120 min)。这些时间段不影响伤员的救治效果;控制参数为医护人员及辅医人数及伤员例数,初次模式设定为:分诊由2名护士负责,由于检验项目,护士采血等处置与医生的诊查合计在一起时间,护士采血后由“辅医”送检,患者可继续进行下一环节诊治,所以不单独记录时间。

表1 食物中毒不同伤情程度成批伤员急救流程中各个环节检查时间(±S,min)

表1 食物中毒不同伤情程度成批伤员急救流程中各个环节检查时间(±S,min)

时间分诊 1.79±0.83测生命指征 5.32±0.67轻伤员医生检查护理处置 5.12±1.40重伤员医生检查护理处置 11.15±6.30危重伤员医生检查护理处置 16.23±0.58洗胃处置 10.62±1.02心电检查 3.10±2.04检查的路途时间 6.22±1.50血液灌流治疗 126.22±12.01静脉输液配药换药 15.66±2.54

表2 食物中毒不同伤情程度成批伤员在医务人员诊断检查后各去向环节的概率

1.2.2 模拟实施 将控制参数写入到模型中,在计算机上针对医院急诊科某一时刻突然一批次送来7例伤员在不同急救方案下的仿真,轻伤员为7×0.57≈4例、重伤员 7×0.32≈2例、危重伤员 7×0.10≈1例,死亡伤员7×0.01≈0例。初次急救人力资源模式:预检分诊小组1组,血液灌流室护士2名,共计医生5名、护士10名、“辅医”人员1名。进行仿真运行,设置仿真时间300 min(患者静脉输液约3~4组,总时间长度约4 h需护士处置+其他检查时间),得到如表3仿真结果。

表3 7例成批伤食物中毒急救环节队列长度及等待时间

1.2.3 方案优化评价和方案形成 从表3得出,除了“辅医”护送、静脉输液,其他环节的最大等待时间都没有超过评价限定的时间,总资源利用率(资源应用时间与仿真实验总时间之比)为22.49%。存在的瓶颈问题为“辅医”护送人员不足,最大等待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都超过了评价限定的时间,静脉输液的最大等待时间超过评价限定值。为提高轻伤和重伤急救小组医护人员的资源利用率,分别对资源进行调整,重新写入仿真模型,分析运行结果。挑选最佳急救人力资源模式:预检分诊1组,血液灌流室护士2名,共计医生3名、护士5名、“辅医”人员2名。进行仿真运行,设置仿真时间300 min,得到如表4仿真结果。同种方法分别仿真10、20、30例伤员例数的优化急救人力资源模式。推算出急救人力资源与伤员的最佳近似比例。

表4 优化后7例成批伤食物中毒急救环节队列长度及等待时间

从表4得出,每个环节的最大等待时间都没有超过评价限定的时间,总资源利用率提高到34.96%。

2 结果

2.1 不同例数成批伤食物中毒最佳急救人力资源模式见表5

表5 成批伤食物中毒致不同例数伤员就医最佳急救人力资源(名)

2.2 模拟实践结果 成批伤食物中毒7例伤员同时送到医院急诊科,在保障伤员成功率的前提下,最佳急救人力资源模式比初次模式的资源利用率由22.49%提高到34.96%,提高了12.47%。

2.3 伤员与急救人力资源的最佳模式比例 轻伤员∶护士∶医生为5∶1∶1; 重伤员∶护士∶医生∶辅医为3∶3∶1∶1;危重伤员∶护士∶医生∶辅医为1∶2∶1∶1。

3 讨论

根据卫生部卫生厅重大食物中毒通报汇总,显示2000—2010年全国总病死率为1.73%,平均每年发生食物中毒320起,中毒11 693例,死亡202例[9]。洪志恒等[10]根据既往的趋势预测2015年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及例数呈升高事态,病死率高。目前,食物中毒仍是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食物中毒也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成批伤事件的主要类型之一,所以构建成批伤食物中毒急救人力资源模式,是成批伤的治疗的重要部分。成批伤事件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和严重危害性特征,医院内对成批伤员的演练无法真正还原实景。

本研究通过采用计算机和借助ExtendSim仿真软件来建立成批伤食物中毒医院内急救仿真模型,定量而动态的探讨各种控制因素可能对医院的急救人力资源的利用以及对成批伤员救治效率的影响,找出了最佳急救人力资源模式,使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2.47%。并根据分别运行不同例数伤员的急救模式,推算出成批伤食物中毒急救人力资源与伤员的最佳比例,轻伤员∶护士∶医生为5∶1∶1;重伤员∶护士∶医生∶辅医为3∶3∶1∶2;危重伤员∶护士∶医生∶辅医为1∶3∶1∶2。成批伤的预检分诊工作是由护士担任的。当伤员在3~10例时由1名护士负责,当伤员例数>10例时必须由2名护士进行,1人测量生命指征,另1人登记病例,才能不使伤员滞留在分诊处。伤员做血液灌流时需要2名护士同时护理1例伤员。在仿真过程中将以上因素也添加到设定条件中。成批伤食物中毒发生时每次伤员例数、病情轻重程度不同,管理者可以在人力资源配比上以此为依据,进行人力调配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忙乱。同时也避免过负荷能力[11](surge capacity)的现象出现。急诊患者滞留导致护士对患者评估、处理的延迟,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12-13],仿真软件实验不需要实际人力、物力的投入,只需在计算机上输入相应的模型参数,模拟系统的实际运行[14],就可得出资源利用率,有效地组织协调医院内的资源配置,从而推动突发事件[15]成批伤的有序、安全、高效进行。也为其他疾病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在应用本模式仿真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具体实验操作者应经过规范的学习使用该软件的方法,熟练掌握模型的设计、参数的设定[16],才能得出较准确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各医院规模及本地区的成批伤流行病特点进一步完善急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张 玲,桂 莉,张 静,等.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病员分流决策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2B):34-35.

[2]Gill F J,LEslie G D,GRech C,et al.AReview of Critical Care Nursing Stsffing,Education and Practice Standards[J].Aust Crit Care,2012,25(4):224-237.

[3]Australian College of Critical Care Nurses(ACCCN).Position Statement(2006)on the Provision of Critical Nursing Education[EB/OL].[2012-02-20].http://www.occcn.com.au/images/stories/down loads/provision-cc-nursing-edu.pdf

[4]李雪静,刘玉伶,田丽华,等.群体可乐定中毒患者的急救管理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52-353.

[5]席 彪.急诊急救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228-229.

[6]孟庆义.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8-162.

[7]张宝胜,桂 莉,席淑华.城市成批伤事件医院内应急救护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A):40-42.

[8]金 兰,常建娥.基于Extendsim供应链牛鞭效应仿真分析[J].机械制造,2010,48(556):72-74.

[9]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9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2):190-192.

[10]洪志恒,向妮娟,罗 莉,等.20 15年7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疾病监测[J].2015,30(7):530-532.

[11]Dayton C,Ibrahim J,Augenbraun M,et al.Integratedplan to Augment Surge Capacity[J].Prehospital Disastermed,2008,23(2):113-119.

[12]关伟群,刘 伟,陶丽英.缩短急诊患者滞留时间的方法实践[J].护理学报,2014,21(14):21-23.

[13]陈娟弟,郑淑智,胡 飞.儿科急诊观察室患儿特点分析与护理[J].护理学报,2010,17(1A):49-51.

[14]周丽梅,秦 超,余晓静.门诊输液中心资源配置仿真模型的建立[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8):1.

[15]谢晓梅,丁雅霜,张 静,等.烧伤伤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2):861-862.

[16]袁浩斌.循证护理理念指导下的仿真模拟学习过程与评价方法[J].护理学杂志,2013,28(15):4-5.

C931.4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23.024

2015-07-25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H201366)

朱劲松(196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赵爱娟(197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科护士长。Email:0454zaj@163.com

方玉桂]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伤员急诊科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意大利:反腐败没有等待时间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