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例初诊胃癌患者希望水平的纵向追踪研究

2015-12-16 11:33吴晓丹蒋超南王玲燕袁秀红
护理学报 2015年23期
关键词:胃癌维度肿瘤

吴晓丹 ,蒋超南,王玲燕,袁秀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a.结直肠科;b.妇科;c.护理部;d.胃胰科,广东 广州 510060)

162例初诊胃癌患者希望水平的纵向追踪研究

吴晓丹a,蒋超南b,王玲燕c,袁秀红d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a.结直肠科;b.妇科;c.护理部;d.胃胰科,广东 广州 510060)

目的调查初诊胃癌患者在手术前1个月——术后6个月的希望水平,分析其动态变化,为循证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erth希望量表,对162例初次诊断为胃癌的患者于术前2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希望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前 2 d、术后 1个月、术后 6个月共 3个时间点的希望水平分别为(34.20±3.75)分、(37.78±4.10)分和(39.16±4.73)分;超过一半的患者在术前处于中等希望水平,而术后多处于高等希望水平;其中“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及“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维度上升较快,且逐步上升;“采取积极的行动”维度快速上升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结论初诊胃癌患者的希望水平总体偏低,尚有待提高;尤其应关注术前阶段的希望水平,术后恢复期应重点关注患者“采取积极的行动”方面,达到通过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改善预后的目的。

胃癌;希望水平;手术;心理护理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类肿瘤的前列,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1-2]。我国属于高发地[3]。癌症不仅造成患者生理和身体的困扰,还会使个体发生严重的心理反应和适应性不良等[4-5]。希望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使人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一种积极的、现实的、可期待的目标可以实现,希望可以看作是人们对实现目标的一种自信心,是个人与其他人精神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一种认知[6]。“希望”是癌症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和化解死亡威胁的核心体验,具有减轻痛苦、缓解应激的作用,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7]。既往有较多关于癌症患者希望水平的研究[6],但多为横断面的调查研究,本研究拟探讨初诊胃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在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2014年1—7月在广州市某肿瘤专科医院诊断为胃癌,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病理报告确诊为胃癌;18岁≤年龄≤75岁;知晓自己的癌症诊断;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病史、转移性胃癌或肿瘤远处转移者;有胃癌以外的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有严重全身感染、严重贫血或其他严重合并症(如心、肝、肾等)者。剔除标准:术中发现有盆腔种植等远处转移;随访追踪过程不配合;术后6个月内出现复发、转移或第2肿瘤者。

本研究初次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75份,最终162例患者完成了3次调查问卷的填写。162例患者中,男 103例,女 59例;年龄 20~75(52.21±12.02)岁;文化程度为小学30例,初中60例,高中或中专34例,大专或以上38例;151例患者已婚,丧偶或离异者为11例;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以下26例,1 000~1 999元 41例,2 000~2 999元 43例,3 000~3 999元24例,≥4 000元28例;在职 70例,失业54例,退休38例,其中17例为家庭主妇;47例来自农村,48例来自县城,67例来自城市;74例为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61例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1例为公费医疗,16例为自费。

2 方法

2.1 测量工具

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态、肿瘤部位、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化疗方案等。

2.1.2 Herth 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8]由美国学者Herth于1991年编制[9],本研究采用1999年赵海平[8]翻译的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包含3个维度: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量表共12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分12~48分,分数越高说明希望水平越高。12~23分为低水平,24~35分为中等水平,36~48分为高水平。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85。王艳华[10]将其用于癌症患者具有良好信效度。

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统一指导语,当场填写并收回。患者的疾病及治疗资料由研究者查阅病案资料获得。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在入院后手术前2~3 d进行首次问卷调查,并预约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回院复查或辅助化疗时接受第2次、第3次调查。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根据资料性质,采用频数、百分比(分类资料)和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差分析法和多重比较法,探讨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

3 结果

3.1 初诊胃癌患者的希望水平状况 本组胃癌患者在手术前的希望水平多处于中低水平,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有所上升,多处于中高等水平。详见表1。

表1 初诊胃癌患者的希望水平状况(n=162)

3.2 初诊胃癌患者在治疗期间希望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 本组胃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在术前(34.20±3.75)分,处于中等水平;在术后逐渐上升,均达到高水平。其中“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及“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维度上升幅度较大,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这2个维度得分在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3个时间点,每2个时间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积极的行动”维度得分术后1个月显著高于术前(P<0.01),但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该维度得分快速上升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见表2。

表2 胃癌患者在手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3个时间点的希望水平(n=162,±S,分)

表2 胃癌患者在手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3个时间点的希望水平(n=162,±S,分)

变量 手术前2 d 术后1个月 术后6个月 F P希望水平总分 34.20±3.75 37.78±4.10 39.16±4.73 59.749 0.000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 10.96±1.43 12.14±1.54 12.69±1.78 49.909 0.000采取积极的行动 12.25±1.41 13.39±1.65 13.73±1.81 36.688 0.000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 11.00±1.41 12.25±1.50 12.75±1.70 55.407 0.000

4 讨论

4.1 初诊胃癌患者在术前的希望水平有待提高 希望对于每位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来说,是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内在主宰生活的力量,它可促进患者克服困难,减轻痛苦,缓解应激状态[9]。本研究结果显示,初诊胃癌组患者在术前的希望水平总体水平为(34.20±3.75)分,属于中等水平,且尚有30例患者的希望水平处于低等水平,与既往部分研究[10]一致,但低于赵彩萍等[11]报道的结果,即(37.03±3.29)分。可能由于本组患者多为来自农村、经济情况比较差、学历较低者。农村且学历较低的患者观念落后,容易对癌症产生恐惧心理,不容易接受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关疾病康复和保健的信息有限,较难疾病进行正确认识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经济状况差,支付医疗费用压力大,患者时刻都会担心无法承担巨额的手术费用,甚至认为即使做完手术也无法承担巨额的后续治疗费用,对疾病康复和未来生活的信心不足,从而导致希望水平低。另外,有研究者[12-13]认为,当人们的希望受到威胁时,会采取各种方法来保护、重塑希望,但农村、文化程度低且经济情况差的患者的可利用资源少,能采取的有效措施有限,重塑希望的能力也有限,因此,其希望水平会偏低。本结果提示,初诊胃癌患者在诊断期的希望水平有待提高,按照希望理论[9],希望水平高的患者具有更强的抗癌信心,能更好地配合治疗,进行疾病康复,应提高患者术前的希望水平。可以对患者进行个案管理,由有合格资质的肿瘤个案管理师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重点为希望水平低、资源匮乏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咨询、解释,提高其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信心,改善预后。

4.2 初诊胃癌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希望水平的动态分析 本研究显示,胃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在术前仅为中等水平(34.20±3.75)分,术后逐渐上升,达到高水平,尤其在术后1个月时,希望水平显著上升,术后6个月时仍有平稳的小幅度升高。手术是胃癌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完成手术治疗的患者将逐步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其希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随着时间的增加,手术和后续治疗对身体的影响,致使患者仍存在一些症状困扰[14],因而其希望水平继续上升幅度较小。

本结果显示,胃癌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及“与他人保持亲密”3个维度得分上升均较快,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术后1个月之后便保持较稳定状态,但除“采取积极行动”外,另两个维度仍有显著上升,说明手术的顺利进行,完成了疾病的主要治疗,患者多能对现实和未来采取积极的态度,也能重新建立与他人的关系,保持亲密关系。但由于术后早期仍存在一些不适,患者被症状所困扰[5],因此希望水平仍未达到最高值;在术后6个月时身体逐渐进行更佳的康复状态,自身症状逐渐缓解,患者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改善,态度更加积极,得分继续上升。

本结果提示,随着疾病和治疗过程的发展,患者的希望水平会发生相应变化。患者在疾病诊断初期,由于对疾病本身和治疗不良反应的恐惧,容易产生信心丧失,希望水平降低;随着治疗的进行,疾病得到处理,患者会调整心态,其希望水平上升。但各方面的希望水平有所差异,应根据个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可以采取鼓励家属提供更多陪伴、情感支持等给患者,加速其“与他人保持亲密”方面的希望水平。

[1]陈万青,张思维,郑荣寿,等.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7年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1,20(3):162-169.

[2]陈万青,张思维,郑荣寿,等.中国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1):2-12.

[3]吴肇汉,吴在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吴晓丹,张美芬,袁秀红,等.食管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995-999.

[5]Zhang M F,Zheng M C,Liu W Y,et al.The Influence of Demographics,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Self-efficacy on Symptom Distress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surgical Adjuvant Chemotherapy[J].Eur J Oncol Nurs,2015,19(1):89-96.

[6]Vellone E,Rega M L,Galletti C,et al.Hope and Related Variables in Italian Cancer Patients[J].Cancer Nurs,2006,29(5):356-366.

[7]Cutcliffe J.Critically Ill Patients’Perspectives of Hope[J].Br J Nurs,1996,5(11):674,687-690.

[8]赵海平,王 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希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6-308.

[9]Herth K.Development and Refine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J].Sch Inq Nurs Pract,1991,5(1):39-51,53-56.

[10]王艳华.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用于癌症病人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20-21.

[11]赵彩萍,方建群,李 媛,等.胃癌患者希望水平与人格特征、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65-67.

[12]张爱英,孙 柳,付凤齐,等.128例膀胱肿瘤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8):64-66.

[13]吴晶晶.住院大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希望水平、应对方式的关联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4]吴晓丹,张美芬,张俊娥,等.8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特点及其困扰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1A):40-43.

R735.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23.065

2015-07-16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A2015156);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内护理基金(201310)

吴晓丹(1986-),女,湖南衡阳人,硕士,护师。

袁秀红(1969-),女,广东河源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陈伶俐]

猜你喜欢
胃癌维度肿瘤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ceRNA与肿瘤
光的维度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