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在急诊科与ICU患者交接中的应用

2015-12-16 11:33范志红严芳琴
护理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交班交接班急诊科

赵 辉,范志红,严芳琴

(鄂州市中心医院 a.护理部;b.急诊科,湖北 鄂州 436000)

【护理管理】

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在急诊科与ICU患者交接中的应用

赵 辉a,范志红b,严芳琴b

(鄂州市中心医院 a.护理部;b.急诊科,湖北 鄂州 436000)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在急诊科与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标准化沟通交接表,2014年1—10月,在急诊科与ICU患者转入、转出时运用标准化沟通交接表交接患者,规范患者转运交接流程。结果运用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后,交接班科室医务人员对交班内容全面性、病情重点、管道管理、书写规范、交班语言表达、交接时间长短的满意率提高,分别达到94%、97%、95%、97%、99%、99%。结论运用标准化沟通交接表交接患者,规范了交接流程,缩短了交接时间。

标准化沟通;急诊科;ICU;患者交接

标准化的交接沟通,可有效提高交接质量,减少或消除交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1]。SBAR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标准化沟通交接技术,主要包括状态(situation),即临床状况的简述;背景(back-ground),即任何与目前状况或冶疗有关的家庭及个人病史;评估 (assessment),即可反映出患者情况的最新资讯;建议(recommendation)即未来的活动、处理及监测、预防可能发生的危机状况,出院准备[2]。目前已在欧美国家的医疗体系中广泛展开,不但有利于医护间交流,也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3-4]。在急诊科与重症监护病房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生危险事件[5]。我院使用标准化沟通交接表之前,转运患者均采用口头交接班,转运过程中出现人工气道、输液导管、胃管、导尿管等滑脱或异位,甚至出现送错科室,医务人员对此较不满意。尤其急诊科与ICU患者转运交接满意率仅为85.6%。2014年护理部引进标准化沟通模式,重新设计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在急诊科与ICU患者交接中应用,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0月参与急诊科与ICU单元间患者转运交接的医护人员30名,其中医生10名,护士 20名。纳入标准;(1)工作 2年以上;(2)大专以上学历,年龄23~45岁;(3)愿意参加本项研究者。

2 方法

2.1 设计标准化沟通交接表 根据临床疾病转运特点和医护行为标准,制定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制定交接表时把生命摆在第1位,抓住威胁生命的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6]。即患者病情突然变化时,排查和处理从迅速致命到进展较慢的症状和体征,综合推理、评估、判断、决策,在抢救时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方法得当,从而为患者实施有预见和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的一种思维方法。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包括S(目前状况):包括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诊断、护理级别,交接过程中特殊情况、交接双方签名;B(临床相关资料、疾病史):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检查、处置;A(风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异常反应、管道情况、风险评估;R(建议):包括对问题处理的建议(见表1)。在各项目栏中,将危及生命或可能危及生命的病情表现、检查结果排首位,未危及生命的体征次之排序。如意识栏,将意识程度最深的昏迷排第1位,正常意识(清楚)排最后;处置栏,将心肺复苏排首位,止血、包扎排最后。在交接过程中,病情与记录相符,接收科室在“确认”栏“是”项内打勾。遇病情与记录不相符,接收科室在“确认”栏“否”项内据实记录。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填写方式为书写编号,在“有”、“无”栏打勾。表单尾页附临床危重患者接收多、床位紧张科室的电话号码(内线与外线),供紧急情况下(电话更新、夜间、遇大型突发事件时)与相关科室联系。表中附注患者物品的交接,避免抢救结束家属到处找物品的现象[7]。

表1 急诊科与ICU患者转运交接的标准化沟通交接表

续表1

2.2 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标准化沟通方式 科室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组成培训小组,负责对护理人员的标准化沟通培训项目进行策划和实施。培训内容包括:在医护沟通中使用标准化沟通工具的原因、优势、含义、标准化沟通报告模型的内容和意义、标准化沟通报告表的使用方法等。培训方式包括讲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等。培训时实行组长责任制,每名责任组长负责评价组内成员对培训的掌握情况,根据查检反馈、强化培训,让每名护士都理解标准化沟通的内涵,认识到标准化沟通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与护理安全息息相关。为使医护间沟通更加和谐有效,培训小组在实施前对医生进行1次使用标准化沟通方式的培训。内容包括变革的目的、标准化沟通的意义和实施的方法,以及需要医生配合的事项。通过培训医生一致认可标准化沟通方式,也表示将积极配合标准化沟通方式的实施。

2.3 评价方法 (1)对交接班科室医生、护士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交班内容的全面性、病情重点、管道管理、书写规范、语言表达、时间长短。每个项目均采用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的方式评价,采取无记名问卷形式。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看法选择其中一种评价打“√”,满意度的核算公式为: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调查人数×100%。每月针对参与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护理的医生和护士发放10份调查问卷,持续10个月,全部收回,回收率100%。(2)评估应用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后因交接不良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如输液脱出、渗漏、压疮、管路脱出)发生情况。

3 结果

3.1 实施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后医护人员满意率 实施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后,医生、护士对患者转运中交接内容、病情重点、管道管理、书写规范、语言表达、时间长短满意率高达94%~99%(见表2)。

表2 实施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前后医生、护士满意度情况比较

3.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2014年1—10月急诊与ICU应用标准化沟通交接表转运交接患者362例,输液脱出 3例(占 0.8%),输液渗漏 3例(占0.8%),管道脱出 13例(占 3.6%),压疮 2例(占0.1%)。

4 讨论

4.1 实施标准化沟通交接表提高了急诊科与ICU单元间患者转运交接中护理交接班的质量 采用标准化沟通交接表交接班,护士思路清晰,重点明确,交接班更具条理性。应用此表可界定交接双方的责任,避免和减少交接不清或者医护人员内部相互推诿而引发的医疗纠纷[8]。转运的362例患者中,发生输液渗漏为0.8%,输液脱出为0.8%,压疮为0.1%,管道脱出为3.6%。标准化沟通交接表以表单为依据,有利于获取患者的各种信息,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需求,促进交班质量提高。

4.2 实施标准化沟通交接表提高了医生对急诊科与ICU单元间患者转运交接的满意度 改进前医生对护士的口头交接班质量普遍不满意,认为护士观察病情不够仔细,信息量太少,交班内容有遗漏,不能正确反映病人目前的状况。特别是对年轻护士交班的内容满意率更低。改进后通过细化交接流程,制定标准化沟通交接表,简化书写记录,加强责任组长的指导,使低年资护士在专业知识未达到一定水平情况下也能了解交接班患者的重点观察内容,从而提升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提高交接班质量,使医生的满意率提升。

4.3 急诊科与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应用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尚存在的不足 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内容全面、具体,遇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因为需处置病情,往往易致记录内容不够详实完全。另外,标准化沟通交接表记录后由交班科室存放,易引起争议。笔者建议将该表存入计算机系统,使用掌上电脑记录,便于查对与责任明确。另外,对于无名氏患者,医院网站系统加入ID号,以便转运中核对,确保交接无误。

有文献报道使用标准化沟通交接表护理不良事件和隐患可从原来的50%下降到10%[9]。我院实施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转运交接的满意率由85.6%上升到96.8%,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故该量表值得借鉴应用。

[1]Riesenberg L A,Leiaech J,Little B W.Systematic Review of Handoff Mnemonies Literature[J].Am J Med Qual,2009,24(3):196-204.

[2]Miller K,Riley W,Davis S.Identifying Key Nursing and Team Behaviours to Achieve High Reliability[J].J Nurs Manag,2009,17(2):247-255.

[3]Haig K M,Sutton S,Whitting J.SBAR:A Shared Mental Model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Clinicians[J].Jt Comm J Qual Patient Saf,2006,32(3):167-175.

[4]Leonard M,Graham S,Bonacun D.The Human Factor: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Teamwork and Communication in Providing Safe Care[J].Qual Saf Health Care,2004,13(Suppl 1):85-90.

[5]张 玲,英恒娅,许开云,等.急诊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751-752.

[6]黄翠青.培养急诊分诊护士的降阶梯思维模式提升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74.

[7]刘克英,范素芬,胡海鹰,等.急救中心转送患者交接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10B):70.

[8]王 昕.加强院前与院内急救链接的管理[J].护理学报,2008,15(7):65.

[9]罗 莉,陈江鸿.早发型重度子瘸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267-271.

De-escalation Thinking-based SBAR Communication Mode in Patient Transfer between
ICU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ZHAO Huia,FAN Zhi-hongb,YAN Fang-qinb
(a.Dept.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b.Dept.of Emergency,Ezhou Central Hospital,Ezhou 436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SBAR(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communication mode based on de-escalation thinking on patient transfer between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ICU units.MethodsTransition table covering the key process of SBAR was developed guided by de-escalation thinking and it was applied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14 during patients transfer between ICU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ResultsWith the de-escalation thinking-based SBAR communication mode, medical staff from two departments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patients’ transfer with regard to detailed transfer process,the focus of the disease,standardized record,catheter management,fluent communication in transfer and the length of transfer time.ConclusionSBAR communication mode based on de-escalation thinking is effective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atient transfer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efficiency.

SBAR communication mode;emergency department;ICU;patient transfer

R47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0.008

2014-10-01

鄂州市科技局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013EC02);鄂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院级科研项目(201313)

赵 辉(1969-),女,湖北鄂州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范志红(1972-),女,湖北鄂州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急诊科副护士长。

方玉桂]

猜你喜欢
交班交接班急诊科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交班表的设计与应用
大专实习学生参加早交班的效果分析
浅谈网络交接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监护室护士交班模式研究进展
护理交接班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