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人文关怀的实用价值研究

2015-12-16 07:49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纪实关怀人文

柯 杉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何谓“人文”?“文”在古代通“纹”,即“纹理”或“纹饰”,引申为赋予人身上的一种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为最贵”(《王制》),强调了天地之间人为贵的道理。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他的根本是内在的人文精神。纪实摄影作品中所传达的人文精神正好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爱护和敬畏之情。道家主张“天人合一”,儒家主张“以人为本”、“仁者爱人”就是对人本身的关切,这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复兴古典文明”为口号相一致,它的核心也是肯定人性和价值。因此纪实摄影的人文关怀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促进作用。

一、纪实摄影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道德标准”的关系

(一)纪实摄影作品人文关怀应与社会道德标准相一致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为中心思想体系,儒家对“仁、义、礼、智、信”的推崇,及“和为贵”的思想主张体现了“宽厚仁爱”的核心价值。西方文化主要以宣扬人性、人权,反对神权,张扬个性、倡导科学、讲究人道精神为核心,两者在社会道德和人文关怀上有着较多的共同点,纪实摄影的人文关怀是摄影师赋予作品人文精神的烙印,摄影师作为社会人的属性,他的作品应当以服务社会,促进和谐为目的,尤其是新闻摄影记者,更应具备公正、客观、负责的态度对社会问题加以披露,表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和人道精神。

(二)人文关怀的主观属性导致人们在解读纪实摄影作品时引发不同的看法

社会赋予纪实摄影师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和摄影师自身的人文关怀品质相匹配,是每一位称职纪实摄影师必备的道德标准。由于人文的主观性特点,导致人们在判断作品的人文价值时出现不同的看法,同一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得到相差甚远的结论,例如获得普利策奖的纪实摄影作品《饥饿的孩子和秃鹫》,摄影师凯文·卡特拍摄的是一位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艰难地爬向联合国粮食救济处的路上,沿途被一只贪婪的秃鹫死死的盯着,小孩显然已经奄奄一息,秃鹫正在等待着饱餐一顿的那一刻。这张照片在引起了国际舆论对苏丹饥荒和内乱的关注的同时。凯文·卡特的人道精神也遭到众人的质疑,他因此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不能自拔,于三个月后自杀身亡。而摄影师的自杀行为正是这种标准失衡的体现。马格南图片社最著名摄影师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身上有诗人般的人文气质,他的作品在记录灾难的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唯美主义色彩,在充满贫瘠、饥饿、灾难甚至死亡的作品中,极大程度凸显事件本身真实的不幸,作品的穿透力直接洞穿观者的心灵,同时作品在构图应用、主体安排、氛围营造、光线选择等方面,匠心独运,是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综合体。在萨尔加多众多创作专题作品中,“移民”系列是庞大的题材,他从1993年开始利用七年时间,游历了46个国家,跟随迁移的人们进行艰苦的拍摄之旅。见证了西亚和非洲等地难民为了逃避战乱和饥饿而艰辛逃难的过程,其中有大量儿童照片,照片中儿童明亮的双眸紧紧盯着镜头,清澈的瞳孔充满稚气和好奇,似乎忘记他们身处的危险和艰难处境。摄影师对被摄者的极大同情及强烈的人道精神跃然纸上。但是也正因为他照片的美感,当作品在巴黎和纽约展出时遭到部分评论家的指责,被指责为“变态的伤感”并提出“苦难是美吗”的质疑。他们认为人们在观看作品的同时因为画面的完美而忽略了所发生的真实灾难。面对指责他只好辩解说:“我不希望我的照片看起来像艺术品,他们是新闻图片,我所有的照片都是,无一例外”。摄影师是用镜头和良知在战斗,摄影师在向世人展现战争破坏家园、撕毁生命、践踏人性的同时,内心普遍充满内疚和不安,因为他们经常在选择救人和拍照之间左右为难,他们在大部分时侯不得不做出拿起相机而不是投身救人的抉择,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阿尔佛雷德说:“一个摄影记者,他既要有钢铁一样的意志,又要有与人为善的心肠”,这正是说明社会所赋予纪实摄影师“铁骨柔情”的综合体身份。

二、纪实摄影作品人文关怀在现实中的积极意义

摄影自产生以来,在纪实摄影方面发展最为活跃,它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涌现了大量功勋卓越的纪实摄影大师,他们活跃在世界各地,深入贫穷落后地区,肩负“以人为本”的人道精神,怀着伸张正义、同情弱者、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理想,用镜头记录下了大量重要瞬间、为社会史留下了重要的史料,他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一)纪实摄影作品中的人文关怀成为披露社会矛盾的有力利器

有人说摄影就是“时间的切片”,也有人说摄影就是“见证”,在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纪实摄影给我们留下了“证据”。大量的纪实摄影叙事不断地揭示社会的真实与不幸。同时摄影师镜头下的人道精神激发人们沉睡的良知,呈现出的铁证促使当权者不得不考虑民心向背,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摄影作品因为它的客观真实,一直作为事件的有力证据,例如摄影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因为纪实摄影作品的披露激发人们的良知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美国摄影家马格南图片社著名摄影师尤金·史密斯,晚年拍摄于日本的“水俣病”专题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作。日本九州一个叫水俣村的小渔村由于化工厂排出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水银毒素,导致村民出现手脚畸形甚至死亡的怪病。尤金·史密斯在村民的邀请下介入调查拍摄,尽管遭到化工厂老板横加阻挠并指使打手毒打,但史密斯并不畏惧,一边治疗一边坚持拍摄,一共用了三年半的时间才完成整个拍摄计划。《水俣》画册出版后,不但震动了日本,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对工业污染的重视,其中《讨论会上的智子》、《母亲给智子洗澡》、《畸形得象鸡爪的病人的手》等作品深深的激起了人们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尤其是《母亲给智子洗澡》那张,几乎将人性提高到宗教的角度,一个黑暗角落的简易浴缸里,母亲双手托起儿子的畸形的身体,慈祥的双眼注视着痴呆无助的智子,内心饱含着人类母性的无私关切,黑暗中逆光勾勒出母子侗体的轮廓,仿佛西方教堂里圣母与圣子的雕像。作品体现了摄影师同情弱者、痛恨恶人的态度,对被害者表达了强烈的人文关怀,也使作品的人文关怀得到极大的呈现。又如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籍越南摄影家黄功吾1972年拍于越南战争的“战火中的女孩”,照片中间有一位被从天而降的凝固汽油弹弹片击中赤身裸体惊慌逃命的女孩,而在孩子们的身边,却是一群若无其事、视而不见的美国士兵,战争给平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与战争制造者的冷漠无视形成巨大的反差,图片在《纽约时报》发表后激起了美国民众对越南战争的反感,并发动大规模反战示威活动,迫使战争提前结束。摄影师以见证者的身份真实记录下社会底层生命的轻微与无助,从人道主义的角度体现出尊重生命的人文关怀属性。“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还不够近”,这是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一句名言。罗伯特·卡帕也被认为是战地摄影师的代名词,他1936年拍摄于西班牙战役最著名的图片《中弾了》,记录下一位士兵中弹时步枪脱手倒地的瞬间画面,摄影以其快速精确的优势记录下了这一历史瞬间,引起人们对战争无情剥夺生命的关注。又如法国摄影家马克·吕布拍于1967年的一张作品《乞求和平》,作品中一位双手拿花的少女面向紧靠着的士兵枪杆上的刺刀,乞求双方和平解决争端的画面,这一力量上极不对称的相持,激发出人们对暴力和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及对弱者的同情。也使人文关怀在摄影作品中得到极大的释放。

(二)纪实摄影作品的人文关怀激发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

母亲给智子洗澡(水俣系列)尤金·史密斯(日本)

中弹了罗伯特·卡帕(西班牙)

纪实摄影图片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在促进公共事务发展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发起关注失学儿童和落后地区教育的希望工程项目,著名摄影家解海龙的著名作品《大眼睛》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张1991年拍于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小学的照片成了家喻户晓的希望工程的代名词,甚至连照片中的女孩苏明娟后来也成了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解海龙后来介绍他拍这张照片时的情形:当他的目光在寻找感人瞬间时,他看见了正在低头写字的苏明娟……这时,正巧苏明娟一抬头,那双大眼睛把解海龙的心牢牢地抓住了,当女孩握着铅笔再次抬头时,解海龙果断地摁下了快门。照片中的那双眼睛让每一位观者无法忘怀,成了代表千千万万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向往未来的求知象征。而照片的作者解海龙,怀着对贫困山区孩子的人性关切,用了多年时间通过镜头记录下贫困山区孩子上学难的现状,推动了希望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数百万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纪实摄影的人文关怀体现还表现在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宣传报到方面,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地震刚开始大量的震区图片通过网络报到出来,第一时间引起全国人民的深切关注,激起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潮,纷纷伸出援手,各地救援人员、救援物资、救援捐款及时送到灾民手中,体现出全国人民空前的民族大团结,为灾区的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现实,人们更习惯于读图的方式取代传统文字阅读,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图片的叙事性将会更加发达,因此时代的发展也已越来越离不开图片的作用。

(三)纪实摄影作品人文关怀成为推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还存在物欲横流、金钱挂帅、各种道德底线层层被击穿的丑恶现象,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仁者爱人”的精神内核遭到无情舍弃。纪实摄影的人文关怀取决于摄影师内在的人道精神,以人为本就是这种关怀的基础,纪实摄影对假恶丑的无情揭露和对真善美的大力弘扬,起到切中时弊、弘扬正气的作用。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手机摄影的普及,大大降低了摄影的门槛,几乎人人都可能成为摄影师,使得纪实摄影图片的威力得到极大提升,这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常态,为肃清官场腐败、正视社会道德、完善法制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近年的许多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丑闻不断被曝光就是很好的证明。网络时代的“人肉搜索”功能使摄影图片在网络反腐中以其强大的互联网号召力、神速的效力,出人意料的效果,在揭露案件细节、曝光官员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角色,网络反腐事件中,官员不当言行的摄影图片直接激怒网民的不满,而被“人肉搜索”和围观。如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在处理“8·26”陕西延安导致36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现场面带笑容的图片,严肃的悲惨事件与冷血官员不合时宜的“微笑”形成鲜明对比,给遇难者家属心理上造成较大的伤害,同时引起公众对政府官员的人格及执政公平产生质疑,损毁政府官员整体形象,杨达才因被扒出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名牌眼镜、皮带等昂贵饰物,又因回应媒体言辞欠妥陷入诚信危机,最终涉嫌严重违纪被撤职。杨达才事件让社会各界再次目睹了网络反腐的巨大威力。当今,中央减政放权、反腐亲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纪实摄影人文关怀凭借网络等传媒渠道深入公民视野,纪实摄影成为新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大眼睛解海龙(安徽省)

三、结语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的今天,也无论是遥远的西方国家还是脚下的东方热土,充满人文关怀的摄影作品中依然传达着人性关怀与对正义的追求。透过镜头,世界上任何一位有良知的摄影师所追求的必将是事件的本质,而摄影师的人文关怀特质也会深深地烙印在他(她)的照片之中,摄影也以其自身独特的客观属性在纪实摄影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1]狄源沧.品读世界摄影大师精品——尤金·史密斯.[M].西苑出版社,2001.1.

[2]阮义忠.当代摄影大师.[M]中国摄影出版社.1988.3.

[3]付靖芸 孙萍.战争新闻摄影中的“人文关怀”新解[J].传播与版权,2014.12.

[4]王涵.影像背后的记录人文关怀.[J].电影评介.2014.9.

猜你喜欢
纪实关怀人文
砚边纪实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新闻纪实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