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

2015-12-17 18:36
关键词:费尔巴哈资本论恩格斯

王 洪

(安徽理工大学 党政办公室,安徽 淮南 232001)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逝世至今已有132年了,他的光辉思想永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同样,他的光辉品质和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本文列举如下几点,以供我们共同分享和学习。

一、“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崇高理想

理想,每个人都有。但一个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不同世界观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马克思在树立个人理想方面,就是我们的光辉典范。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12岁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时代成绩并不算最好,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则是无人能比的。

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这在马克思中学时写的的一篇作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出来。1835年,马克思在中学临近毕业时写了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马克思写到:“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当然,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不是单纯地凭借自己的意愿,还要受制于所处的社会因素。所以,马克思在作文中写到:“我们在社会中的关系,早在我们能对它施加影响之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确定了。”但是,马克思又认为,我们在受到社会条件制约的情况下选择职业,首先应考虑能否为人类幸福而服务。“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那时,马克思才17岁,正是这种伟大的理想和信念,推动着他一生不断地沿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的前进。

二、在追求真理中不断完善自我

1835年秋,马克思离开了故乡特利尔,进入伯恩大学法律系攻读法学,后又转到了柏林大学学习,马克思学习勤勉,兴趣十分广泛,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他还学习外语、自然科学、历史、文学艺术等。但经过认真的思考,马克思认识到必须建立起一个新的世界观来改造世界,于是就以巨大的热情开始学习和研究哲学。

他在柏林大学一些教师的影响下开始研究黑格尔的哲学,加入了“黑格尔左派”(青年黑格尔派)小组。1841年大学毕业时提出了一篇论伊壁鸠鲁哲学的论文。“马克思按其观点来说,当时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1]28-58

正当马克思写博士论文的那一年,德国哲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唯物主义的哲学家费尔巴哈积极宣传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冲破了黑格尔长期统治的局面。费尔巴哈从1836年起,开始批判神学,转向唯物主义,到1841年,唯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完全占了上风。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很大,“我们一下子就成了费尔巴哈派了。”[2]

马克思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钻研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名家的著作,并创造性地吸取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中的精华,抛弃其中的糟粕,经过几年的努力,在革命的实践中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这种哲学的伟大使命:“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3]54-57马克思主义哲学,给全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三、竭力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

马克思自1842年10月起,受聘担任《莱茵报》的主编,在普鲁士专制政府统治的形势下,他敢于利用报纸为人民大众说话办事,竭力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

当时,普鲁士各省都设立了议会,议会的实质是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不是代表人民大众说话办事。马克思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揭露议会的反动本质,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

1842年10月,马克思写了一组评论议会讨论林木盗窃问题的文章。为在森林中拣枯枝的农民和在森林中采集野果的孩子们进行辩护。马克思在文章中大声疾呼说:“我们为穷人要求习惯权利!”

马克思还以记者的身份,到摩塞尔河沿岸,调查了解酿造葡萄酒农民的悲惨生活状况,写了一组题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的文章,揭示了农民生活贫困不是自然灾害和官吏失职造成的,其真正原因是普鲁士政府的反动统治造成的。《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把一些高官厚禄的国家要人狠狠地干了一顿。”[3]452-467(《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1843年1月25日)

四、为真理而愈战愈坚强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到了巴黎。他积极参加了《前进报》的编辑工作。在马克思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前进报》成了当时欧洲最激烈反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报纸。1845年2月,由于普鲁士政府的坚决要求,马克思被视为一个危险的革命家而被逐出巴黎。他迁居到布鲁塞尔。

1847年春,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了秘密宣传团体“共产主义者同盟”,参加了该同盟于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了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也掀起了一场共和运动。比利时的革命者要求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侨居在布鲁塞尔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投入了这场运动。所以,比利时政府将他逐出比利时,他重返巴黎。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后,他于1848年4月又从巴黎回到德国的科伦。

1848年6月至1849年5月,在科伦出版了《新莱茵报》,马克思担任主编。由于《新莱茵报》的革命性,它在革命群众中的威信很高,引起了反动政府的恐慌。反革命势力起初将马克思提交法庭审判,以后又宣告无罪释放,并于1849年5月16日又把他逐出德国。

马克思又去了巴黎,但在1849年8月24日又被逐出巴黎,于是他移居伦敦,至此,他在伦敦居住了近34年,直到逝世。

从1845年至1849年,为了进行革命斗争,他被一些国家的反动政府驱逐过四次。

此外,当时小资产阶级和一些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学说思潮占着上风,所以,马克思不得不经常同之进行无情的斗争,有时还要反驳人身攻击。

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极其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以坚贞不屈的斗志,进行着革命斗争。正如他给德国革命家贝克尔信中写到的那样:“我至今始终相信,凡是真正坚强的人……一经踏上革命的道路,即使遇到失败,也总是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而且在历史的洪流中漂流得愈久,就变得愈坚强。”[4]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五、为革命饱受贫困,但无所畏惧

马克思为了伟大的人类革命,牺牲了自己和家庭的幸福,甘受贫困。

普鲁士政府为了收买马克思,曾通过马克思父亲的一个朋友,给马克思写信,建议马克思为普鲁士政府干事,给他安排一个“肥缺”,这就等于是要马克思放弃革命,为反动政府效力。但是,马克思革命意志坚强,不为名利和地位利诱,他在接到信后,立即离开普鲁士到巴黎去了。

1848年至1849年革命失败后,黑暗的反动势力笼罩着整个欧洲。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在那些年代里,马克思在伦敦过着清贫的生活,经常不得不为“吃饭”问题而奔波。那时候,马克思经常连订报纸、买邮票的钱都没有。家里的人生病了,没有钱请医买药。有时,一连几个星期只能买点面包和土豆吃。有一段时间,马克思甚至不能出门,因为他的一套礼服被典当到当铺去了。马克思一共有过七个孩子,有四个孩子都因生活贫困而相继死亡,长大的只有三个女儿。

1851年春天,马克思曾找到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给美国一家进步的资产阶级报纸《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稿。每周写两篇稿子。但给的稿费很少,根本不能使他的家庭生活得到保障。

在马克思一家处于贫困不堪的境地时,恩格斯伸出了友谊的手。“贫困简直要置马克思和他的一家于死地。如果不是恩格斯经常在经济上舍己援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定会死于贫困。”[1]28-58

马克思及其一家为了革命,虽饱受贫困,但他无所畏惧,任何艰难困苦都没有使他离开已经选定的道路。他说:“我已经把我的全部财产献给了革命斗争。我对此一点不感到懊悔。相反地,要是我重新开始生命的历程,我仍然会这样做。”[5]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马克思受尽了流亡生活的一切苦难。

六、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研究革命理论

马克思毕生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研究。他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不断研究相关的各个学科领域。假如马克思没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丰富知识,那是无法写出巨著《资本论》的。例如,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要进行许多复杂的计算,他经常研究数学,能够熟练地运用许多数学公式,来阐述政治经济学中许多复杂的道理。

马克思对科学研究十分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并以批判的态度研究各种资料和文献,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反复修改和不断充实自己的著作。马克思写《资本论》第一卷总共花了十多年时间,期间一直迟迟不肯拿出去付印,他认为,他的著作是一个艺术整体,决不能在整部著作完成以前就送出去一部分。直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才拿去付印。

正是马克思的这种高度责任心,促使他不断地去研究新材料和新情况,年复一年地不断修改,以至《资本论》第二卷拖了十五年也一直没有出版。

马克思在科学研究中,做到只要没有研究完与某一问题有关的全部参考书,没有考察完全部实际材料,那么这一项研究工作就不能算完成。他的论证都是建立在经得起考核的事实的基础上的,他所引证的事实和数字都是经过多方面核实的。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参考过的书籍就有1 500 多种,记录的笔记有100 多本,凡是和政治经济学有关的学科和资料,他都细心地研究过。为了研究实用工艺学,他曾到地质学会去听教授讲课。

《资本论》第一卷是向资产阶级发射的一颗重磅炸弹,它在政治经济学中实现了一场彻底的革命。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序言中写到:“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马克思对有志于探求真理的人们的谆谆教诲。

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而光辉的一生,他的思想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的光辉品质和精神,为人民大众的福祉而贡献力量。

[1]列宁. 卡尔. 马克思[M]//列宁. 列宁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03.

[3]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3.

[5]马克思.马克思致保尔·拉法格[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21.

[6]宋洪训. 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记伟大的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7]特里·伊格尔顿.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 李杨,任文科,郑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资本论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回到现实的主体——马克思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鲍威尔主体理论的批判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