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鞍山南果梨文化的开发

2015-12-17 19:59张华丽,王金玲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视域下鞍山南果梨文化的开发

张华丽王金玲

(鞍山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 鞍山 114007)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休闲农业得到蓬勃发展。为推动鞍山南果梨文化开发向纵深方向发展,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其深层文化价值定位、丰富文化内容,拓宽文化产业链,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和整合。

关键词生态文明;文化开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收稿日期2015-04-14

作者简介张华丽(1974-),女,河南确山人,鞍山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

一、南果梨文化开发的意义

南果梨文化是鞍山人在长期的植梨、食梨、艺梨、颂梨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表现为南果梨生产和产业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相关生活习俗和情结等,主要包括南果梨的起源与发展文化、种植加工技术文化、休闲旅游文化、生产开发组织文化等内容。以1986年中国果树研究院权威认定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的一株野生南果梨树为祖树标志[1],鞍山南果梨文化开发开始起步,但发展缓慢,直到本世纪初才快速兴起和蓬勃发展起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挖掘,南果梨文化开发已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显示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南果梨文化开发适应生态文明的要求,对于促进鞍山农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开发促进了南果梨的品种选育、品质升级及产业发展。如今南果梨在色香味方面的品质都有所提升,储藏、保鲜和深层次加工得到较大提高。文化开发带动了休闲娱乐、繁育养殖业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渠道,农业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为农民增产、增收,实现鞍山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途径。此外,鞍山南果梨主产区在鞍山市郊,交通便利,南果梨文化密切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交流和互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总之,南果梨文化开发体现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2],是实现建设美丽鞍山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抓手。

(二)南果梨文化开发适应现代人的旅游休闲需求,提升了鞍山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品位

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足和素质的提高,对旅游的追求不再只是为了猎奇揽胜、观光休闲,更多的是借旅游丰富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体验生活,因此,追求旅游文化品位是当今休闲旅游的新要求。鞍山南果梨发祥地和主产区都位于鞍山著名的千山风景区,南果梨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开发挖掘不仅迎合了现代人的旅游风尚,更能够增添千山旅游文化的新内涵。南果梨起源故事、诗赋、祈福和亲情文化开发都围绕并突出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纯真情感,既有趣,更有情、有义;品农家菜、吃农家饭、看农家景、体验鸡鸣犬吠的农家生活,享受山谷静谧清新的空气,又使人回归自然,心情愉悦;赏梨花、品梨果、听不为人知的梨闻趣事、民间秘方,感受栽种、修剪、授粉、留果的技术变化,既娱乐身心,又增加知识,丰富生活体验。南果梨文化开发能实现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人文系统的和谐统一,达到体验生活、获得教育、丰富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效果,这也是推动南果梨文化开发的重要动力。

(三)南果梨文化开发对于挖掘和发扬中国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梨的故乡,梨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是中华文化的一枝奇葩。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梨文化的记载[3],随后其象征和人文内涵不断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熟。南果梨属于秋子梨系列,是鞍山地区特有的水果产品,又称“鞍果”,皮薄肉厚、果肉细腻多汁、香味浓郁,素有“梨中皇后”的美称[1]。此外,鞍山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历史,又赋予她丰富而独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内涵,对其进行挖掘和发展,本身就是对中国悠久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南果梨文化开发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南果梨文化开发现状

1.南果梨的起源与发展文化开发成果丰富,地域性文化特征得到普遍认可

南果梨的起源与发展文化开发成果主要包括起源故事、栽培历史、产业发展史和民俗习好等。鞍山人对南果梨拥有浓浓的情意,不仅长期精心培植,而且赋予它传奇色彩,在民间长期口头流传许多版本的南果梨起源故事,人们赋予它以美好人性,体现着鞍山人的道德追求。南果梨在中秋节前后成熟,既为鞍山人提供了美味的水果盛宴,又是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深深地嵌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随着1986年南果梨祖树的认定,派生出一系列日益丰富的祖树文化,其中祖树的传说故事、祖树园修建与重建、祭祖开梨仪式以及相伴生的祖树诗赋、祈福和亲情文化得到充分挖掘。2006年,南果梨入选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祖树园区内建成南果梨历史文化博物馆,利用展板以及声、光、电等手段有机结合,全面立体展现南果梨起源、栽培系统和产业发展历程,南果梨起源与发展文化得到综合开发与展示[4]。

2.南果梨休闲旅游文化开发如火如荼

“十二五”期间,休闲农业开发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南果梨休闲旅游开发蓬勃兴起。2013年5月,南果梨栽培系统被列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年12月,鞍山东部区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的南果梨花带入选“2013中国美丽田园”,大大促进了南果梨在全国的知名度。以此为契机,鞍山积极打造南果梨旅游文化开发的品牌和精品项目,2013年开始举办春季梨花节和秋季梨果采摘节,以梨花欣赏、果实鉴赏与采摘、农家乐等趣味休闲娱乐项目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南果梨审美和休闲文化逐渐得到认可,南果梨也成为鞍山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又因两次活动期间正逢“五一”和“十一”节假日,再加上南果梨花带紧邻千山风景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赏梨花,品梨果已成为鞍山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南果梨技术文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南果梨种植和加工是其文化开发的物质基础,也是南果梨技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南果梨技术文化成果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南果梨品种优化、田间管理、营养成分分析、保鲜储存、加工等方面。在品种优化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种子资源的收集和选优繁殖培育出大南果梨、红南果梨、早南果梨等新品种,果实大小、形状、风味、颜色和成熟期实现了多样性。田间管理主要探究如何实现节水灌溉、提高授粉、生物防治病虫害等问题,进而提高产量和生产绿色果品能力。南果梨的营养、储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研究也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技术文化开发发展最快,成果最为显著。最值得一提的是南果梨酒和精品南果梨在大连举办全国乡镇企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贸洽谈暨农产品博览贸易大会上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金奖,南果梨产业开发和推广已被科技部列入星火计划。

4.南果梨组织文化建设开始起步

为应对资金、技术和劳动力问题,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升南果梨的质量品牌效应,实现规模经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必须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目前,鞍山市政府扶持南果梨示范园建设,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和培育龙头企业的方式,实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各开发主体都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人力、物力、财力,然而由于立场和出发点不同,往往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出现对立和对抗现象。比如,企业利用技术、资金优势,在购买鲜果时压低价格,农户则把质量较次的水果卖给企业,影响了南果梨加工产品的质量。因此,在培育产业组织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组织文化建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达成发展共识,协调好各方面的作用和积极性,提高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增强发展合力。

(二)当前南果梨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鞍山南果梨文化开发已有近30年的历史,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成绩明显,然而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内容形式单一,缺乏生态系统观念和深层价值理念不明确的问题。因此,需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加以研究和解决,以达到拓宽视野,推动南果梨文化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1.南果梨文化开发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南果梨文化仍停留在初级阶段,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对开发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挖掘。鞍山的南果梨文化旅游宣传虽然轰轰烈烈,但局限于梨花、梨果和民俗表演几种模式。宣传活动除了“祭祖开梨”在对桩石村举行以外,其余活动均在鞍山两个知名旅游观光点——玉佛院、千山风景区举行,以旅游、商贸推介活动、节目表演为主,缺乏连贯的梨文化主题体现。观光农业开发也存在着形式单一的问题,主要形式仍旧是农家乐、观赏梨花、采摘梨果等,缺乏对游客参与和体验活动的开发,缺乏与当地民俗和农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乡土气息不浓。南果梨花和果的美容养颜和药用养生文化,包括民间验方、药用原理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针对南果梨的民间验方和药用研究的资料没有得到任何集中的收集。

2.南果梨文化产业开发缺乏生态系统观念

南果梨种植在山地丘陵地带,果树间距有一米左右,可以实现套种或发展循环经济,然而由于缺乏生态系统观念,目前园区仍然把南果梨作为唯一开发对象,尚未实现开发的立体化,生产效益较低。此外,旅游开发虽然繁荣了鞍山的旅游市场,提高了南果梨的知名度,但由于没有门票收入,没有生产出其他农副产品,农户并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鲜果售卖仍然是果农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又由于市场以梨果的硕大和绯红作为品质优良的标志,农户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并达到增产的目的,出现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和添加剂的现象。

3.南果梨深层次价值理念开发严重滞后

自南果梨文化开发以来,开发内容和形式仍然集中在物质文化表层,缺乏对其中蕴含的深层精神价值内涵的挖掘和明确定位。2015年梨花节有所突破,提出以“鞍山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情怀以及鞍山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为主”开展征文活动,表明价值文化开发定位依然不明确,但是开始了探索挖掘的初步尝试。在品牌培育方面,南果梨种植面积已达四十多万亩,只培育出对桩石祖树和梨花、千山庄园南果梨酒两个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同时由于价值理念的差异,各开发主体尚未达成共识,形成有效的开发组织,因此,造成目前文化开发和生产中缺乏内容和深度且急功近利的现象,也彰显了南果梨文化价值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生态文明视域下南果梨文化开发的对策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它超越了把人与自然割裂开来、把自然当做征服对象的理念,从人属于自然界的前提出发,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追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崇尚精神和文化享受的生活方式。南果梨文化开发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找准发展的方向,必须在现有开发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其文化内涵,催生新的文化表现形式,积累新的文化内容,赋予南果梨产业深邃的文化气息。

(一)打造健康、纯洁、自然的价值意蕴是南果梨文化开发的灵魂

南果梨树树体健壮,抗病、抗虫、抗寒能力强,梨花洁白高雅,梨果自然发酵,香气浓郁绵长,体现在梨文化开发中,那就是“健康、纯洁、自然”,以此形成南果梨文化的价值意蕴,既符合现代人对绿色食品的价值认识,又能够统合各开发主体的价值认知,达成开发共识,调动各方积极性。此外,再结合现代人生活的需求,在对南果梨诗词歌赋文化开发的基础上,结合梨花节和采摘节,加大对梨花果的美容养颜、医药养生等功效的收集和研发,还可以充实和拓展文化开发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南果梨各开发主体应自觉把健康绿色的价值理念作为灵魂贯穿到文化开发的各个方面,自觉把品质放在第一位,从种植到加工都严把质量关,把绿色健康放在第一位,实现南果梨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拓宽文化产业链是南果梨文化开发的关键

目前,南果梨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托梨花节和采摘节两大精品活动,这两项活动对于提高南果梨的声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今天这个旅游已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的时代,人们尤其是附近城镇居民对农业休闲文化旅游有更多的期待,他们经常在周末出门享受农村的不同生活节奏,呼吸新鲜的空气。因此,南果梨旅游开发绝不仅仅在春秋两季,更要注意日常旅游休闲项目开发。根据不同时期南果梨的生长特点和农家生活,针对不同旅游对象开展体验性强的活动,比如,建立针对中小学生群体以参观、习作、写生、夏令营等形式,开发南果梨的修剪、嫁接、管理、简单加工等技术方面的知识和体验,增强科学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还可以租赁、认种等形式,让游客建立一小块“责任林”,在农家的帮助下栽种收获,以稳定客源,建立长期度假休闲基地,把现代气息和时尚感融入梨文化开发实践中。

(三)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南果梨文化开发的目标

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南果梨产业文化持续开发必须走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道路。2002年,《辽宁农业科学》发表了陈晓云、孟淑洁、周建英的文章《鞍山市南果梨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提出果、草、畜三位一体农业生态开发模式,即通过果园树下种植优质牧草,自然放养牛、鸡、鹅等畜禽,畜禽食用牧草和昆虫,畜禽粪便增肥地力,既减少了病虫害,又减少了化学肥料的施用,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土壤肥力大大增加,果实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5]。发展循环经济,利用自然规律既可以提高果品的品质,丰富南果梨文化的内容,又能生产禽蛋等副产品,增加农户收入,从而促进南果梨文化开发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科技投入和整合是南果梨文化开发的保障

生态文明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科技是其重要的支撑。南果梨文化开发要得到持久的动力和长远的效益必须以科技为基础,加大科技投入和整合,同时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南果梨的生产、储藏、运输、加工、旅游休闲规划、循环经济构建等各个环节面临的实际问题都要靠科技。鞍山千山庄园南果梨酒的成功开发和快速占领市场,科技是重要的保障。同样,实施南果梨循环经济开发战略,突破南果梨文化开发的瓶颈也要靠科技推动,这就要求产学研的密切结合。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应积极参加南果梨文化开发实践,加强科研攻关和创新,指导农户解决现实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难题,夯实南果梨文化开发的基础,开拓新的发展天地。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EB/OL].http://www.moa.gov.cn/zwllm/zxfb/201305/t20130524_3472350.htm,2013-05-24.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张俊霞.梨文化及其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杨艳.鞍山南果梨历史文化博物馆明春正式开放[EB/OL].http://ln.sina.com.cn/as/economy/2013-12-18/06211583.html 2013-12-09.

[5] 陈晓云,孟淑洁,周建英.鞍山市南果梨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J].辽宁农业科学,2002(5):36-38.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Anshan nanguo p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rogress

ZHANG HualiWANG Jinling

(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eachingandresearch,AnshanNormalUniversity,AnshanLiaoning114007,China)

AbstractAs the era of ecological progress comes,entertainment agriculture is booming.The cultural developments of Anshan Nanguo pear grow rapidly and get remarkable achievement.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such as poor in contents and forms,lack of ecological system concept and lag of value concept development.To promote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s of Nanguo pear in depth,we must accor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progress,Further clarify its deep cultural value concept,enrich its cultural contents,broaden its cultural industry chains,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ircular economy,an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and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ecological progress;cultural development;green development;circular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刘士义)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