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升格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四个转型

2015-12-17 07:29张文智叶汝裕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校企转型育人

张文智,叶汝裕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25)

浅谈新升格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四个转型

张文智,叶汝裕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25)

从管理观念、模式、水平和机制方面阐述新升格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四个转型,探讨转型的基本路径,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转型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职业素质为目标的发展阶段。为适应这种新形势,高职院校除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办学质量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对此,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模式,尤其是刚由中职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转型是其核心工作。笔者结合实际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实现观念、模式、水平、机制4方面转型是成功实现由中职管理到高职管理发展的基本路径。

1 从学生管理到学生发展,改变观念是转型的先决条件

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观念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活动。对于刚升格的高职院校来说,转变管理观念是转型的第一步。对能够成功升格的中职学校来说,肯定有其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然而这种看似宝贵的财富很有可能成为转变管理观念的绊脚石。所谓“积习难改”,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使原来的管理观念根深蒂固,很多思想和行动依然停留在中职管理层面,大大束缚了学生工作的转型。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初级技术劳动者,而高职教育则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级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所以在管理上更多是以教师为主导,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其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在维护校园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方面有一定优势。然而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使学生形成“老师交代什么就做什么,不交代的从来不会主动去做”的习惯。对刚升格的高职院校来说,管理观念一定要由“教师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即由学生管理转向学生发展。学生管理与学生发展是有区别的,管理观念不同,所引发的管理行为也不同,具体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以学生发展为主导的管理观念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学生的发展,不单纯局限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让其安分守己、按部就班;而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诸如学业、情绪、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提供目前专业、行业的最新信息及多种心理评估工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意向及潜能。通过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在3年的高职学习中能够均衡且全面发展,开阔视野,充实自己,丰富人生经验。

表1 学生管理与学生发展的区别

2 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改变模式是转型的基础

管理模式转变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转型的基础。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管理模式是“以人为本”,然而很多学校都只处于以人为本管理的最初级阶段,即只考虑学生衣食住行、安全等最基本需求,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特别是能力发展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开始采用“按能就业”模式,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把以人为本提升到以人的能力为本的层次,实现人本管理向能本管理的转变势在必行。

能本管理是以人的能力为本的管理,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1]。把能本管理融入学生管理中,就是要求管理以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这是对学生发展管理观念的行动支撑。在入学之初为学生设立个人能力档案,调查每个学生的能力、特点及其所希望完善的地方。辅导员在3年的管理过程中,通过个人能力档案及学生发展状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能提高其薄弱能力的活动,并告知学生本行业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指引其不断提高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能力。以药学专业为例,建立模拟大药房让学生切身体会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邀请企业领导人分享其创业历程、团队管理经验,以了解当前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善自己的能力。

能本管理除了引导以外,还强调激励的作用。定期举办优秀毕业生讲座,邀请取得一定成绩的校友回校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本专业目前的发展状况,让学生从注重成绩转为注重能力,激励他们通过3年的学习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激励→发现不足→完善提高→取得成绩的良性循环。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断更新其能力档案,达到能本管理的最终目的。

3 从管理水平到育人水平,水平提高是转型的关键

高职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理论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全方面的能力,因此,管理水平的提高尤为关键,应由“管”提升为“育”。学生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很多时候靠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来言传身教。由中职到高职,管理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经过3年的高中或中职教育,不管是知识还是社会阅历都相对丰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增强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制度管人。这里的提高水平包括学历、职称、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以及相应的视野拓展和素养提高,而学习则是提升水平的最好方法,只有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归纳出转型期最适合的学生管理办法。一线学生管理人员更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和职称,学校也应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促进管理人员水平的提升。

4 从单一育人到合作育人,改变机制是转型的途径

“校中企、企中校”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是新升格高职院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殊教育模式[2]。传统的育人机制是学校按照一定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没能很好地结合专业实际,只是进行大众教育。显然校企合作这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机制更适合高职学生的发展。

要成功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笔者觉得应该做到以下3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做到全方位全员育人,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要到企业见习或顶岗实习,教育的主客体、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都必须做到全方位育人。校内管理人员要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包括生活、心理、技能等)并及时反馈给企业;企业指导教师也要及时将学生的表现及需要提高、完善的技能及时反馈给学校,两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达到共赢的目的。二是要有完善的过程评价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训评价体系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为评价内容不完整、偏重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缺少过程性评价等,评定成绩有失公平,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3]。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时的表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及时反馈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方便学校做出调整。三是协同管理,企业作为协同管理机构,参与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学校的能本管理提供意见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观念、模式、水平、机制4方面的转型,使中职管理顺利转变为高职管理,适应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高级实用人才的需要,为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任志宏.能本管理——人本管理的新境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5(2):77.

[2]蔡文锐,王欢庆,陈宏达,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70-73.

[3]陈彪.校企合作中学生教育管理对策[J].福建教育学校学报,2010,(2):64-65.

G40-058

A

1671-1246(2015)01-0019-02

猜你喜欢
校企转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